你要的“分歧终端机”已经发明出来了 跳槽买房找对象,一切皆可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你要的“分歧终端机”已经发明出来了 跳槽买房找对象,一切皆可解决。来源是。
你要的“分歧终端机”已经发明出来了 跳槽买房找对象,一切皆可解决。终端机|分歧|跳槽|找对象|买房|发明---
1/6
有没有万能决策法?
面试的公司来电话了,到底要不要跳槽,要不要再面几家看看……
高考填志愿真纠结,城市、专业、学校到底以什么为准……
买房更累,看中一套房子,不订下来怕错过,订下来又怕遇上更好的,一个不小心就是十几万啊……
这些决策,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偏偏一辈子也遇不上几回,每次都是两眼一抹黑,连个试错的空间都没有。
还有一些决策,并不难,偏偏不断地变着花样出现,每回都要伤脑筋。
比如买衣服,好看的不知道能不能穿得出来,穿得出来的又怕太普通……
还有买股票更纠结,买正在涨的怕跌,买正在跌的怕继续跌……
我梦想有一天,有一个方法,能解决人类所有的分歧,大地鲜花盛开,孩子们重展笑颜……
终端机|分歧|跳槽|找对象|买房|发明---
这就是一切皆可解决的“分歧终端机”……,不,叫“万能决策法”,又称“不可能三角形法”。高考志愿的不可能三角形
学过金融的都知道“不可能三角形”这个概念,它是说,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这三个目标,必须放弃其中一个。
具体原因我们就不去理解了,但我们的决策同样有“不可能三角形”效应:
如果把决策中要考虑的因素一一列出来,你会发现总有一些因素是相互矛盾的,比如租房子,离公司近的房子贵,便宜的房子要花上大量通勤时间,我们必须有所取舍。
就算不矛盾的因素,如果每一样都要考虑,花费时间又太多,决策成本太高。
“不可能三角形”其实是在决策成本和决策效果上做平衡的方法,它把所有决策因素总结成三项(或者找到三项最重要的因素),然后放弃一项、一项只划控制线、最后只重点比较某一项因素。
以高考填志愿为例。可选项太多,专业知识太少,意义又太重大,所以决策难度大。
但实际上,填好一份志愿的所有考虑因素无非三项:城市、学校、专业,这就是“高考填志愿不可能三角形”。
除非你是状元级学霸,否则三项因素中,你就得放弃一项,重点比较一项,还有一项划一个基本要求线。
外向性格未来变数大,可以放弃“专业”,重点比较城市因素,这样转行的机会很多;
本地人脉关系多的,应该放弃“学校”,重点比较专业因素,因为人脉只在一定的地域和领域有效;
想考研的可以放弃“城市”,重点比较学校因素……
终端机|分歧|跳槽|找对象|买房|发明---
“不可能三角形”的意义不只是降低决策成本,而重要的目的是让我们更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和最熟知的领域,以跳槽为例。跳槽的不可能三角形
跳槽时,如何比较几个备选职位?
第一步: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决策因素中找出最重要的三项评估标准。比如这三项:目标公司的行业地位、薪资涨幅、职位要求与能力的贴合度;
第二步:放弃一项,比如,如果你因为“现职位不能让自己发挥能力”而跳槽,那就可以放弃“目标公司的行业地位”这项评估标准;
第三步:把一项变成控制性指标,意思就是这项只划线,不比较,低于这个标准的,首先淘汰,比如把“薪资涨幅”作为控制性指标,定为“不少30%”;
第四步:剩下的“职位要求与能力的贴合度”就是重点评估指标,在所有职位选择出这项指标最高的。
这样,你最后选择的职位就能牢牢聚集于你跳槽的核心目标。
终端机|分歧|跳槽|找对象|买房|发明---
这样是不是就容易选择了?下面,我再举一个更复杂的决策中的”不可能三角形“。买房不可能三角形
像买房这样更复杂的决策,“不可能三角形”可以复杂一些,“控制项”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但“重点比较项”只能有一个。
因为金额特别巨大且不可逆的决策,在时间上还要分阶段。如果你决定6个月内买到房子,那么,这个6个月就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前三分之一时间:建立三角形
各种类型的房都要看,同时积累买房知识,以确定自已“最理想的买房标准”的各种因素,然后列出你看过的最好的两套房,按照它们的标准,定出你的“买房不可能三角形”。
先排除掉大部分因素,比如景观、小区等等;
再列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说房型的宜居性;
剩下的因素全部变成控制性因素,比如房龄多年以内,离地铁2公里以内,总价不超过多少万,等等。
中间三分之一:主要购买期
这个阶段一定要大量看房,不要放走任何一个机会,而且态度要坚决,不达标准,绝不出手;但也要果断,只比较“重点选择项”,只要此项达到“理想买房标准”,立刻出手,不要犹豫。
后三分之一:修正“不可能三角形”
到了这个阶段还买不到房子,说明你的“不可能三角形”有问题,你需要删除或降低一些“控制项”。
每看一次房都要降一次标准,直到遇上合适的,或标准降到不能再降,放弃买房计划。
终端机|分歧|跳槽|找对象|买房|发明---
上面的三种情况都是“一次性重大决策”。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类频繁发生的决策,“不可能三角形”的作用就更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决策系统”。股票投资不可能三角形“股票投资策略的不可能三角形”是从买股票赚钱的公式中演变出来的:
阶段总盈亏=胜率*盈亏比*交易频率
你要的“分歧终端机”已经发明出来了 跳槽买房找对象,一切皆可解决。终端机|分歧|跳槽|找对象|买房|发明---
其中胜率代表一段时间内所有盈利交易笔数的比例,盈亏比代表一段时间所有盈利交易的平均盈利和所有亏损交易的平均亏损之比,交易频率是你出手的次数。
每一种投资策略都是一种“不可能三角形”。比如长线价值投资,就是放弃了“交易频率”的指标,一年只有一两笔交易,但聚焦所有影响“胜幅”的选股因素,追求单笔投资的巨大赢利。
短线策略,更能体现“不可能三角形”的作用,必须在“胜率”和“盈亏比”中放弃一个。比如一个很窄的3%的止损位,会使你的交易频频以小亏告终,这就放弃了“胜率”,但只要投资系统保证一定的“盈亏比”,就可以以“大盈换小亏”的短线交易,获取不菲的利润。
终端机|分歧|跳槽|找对象|买房|发明---
(这个交易模型出手19次赢4次,胜率仅20%,但凭借高盈亏比最终还是盈利的。)“决策系统”和一般的决策多了一件事:根据决策效果反馈不断进行系统迭代。但无论怎么修改升级,最好不要改变”不可能三角形“,否则就是另一个决策系统了。
为什么偷懒还要标准化
大家一定都看出了,“不可能三角形”其实是一个简化了决策环节的模型,它把我们的偷懒行为变成了一套标准流程。
为什么偷懒还要标准化呢?
因为人不是AI,我们的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很多时间,我们在决策时好像分析了一大堆,其实最后还是跟着感觉走。越是重大的决策,考虑的因素越多,人越容易不理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一个标准化的偷懒思考模型,至少能保证我们的决策质量在中等以上,决策成本在平均以下。
最后是两条思考题,
女生请设计一个买衣服的“不可能三角形”;
男生请设计一个找对象的“不可能三角形”。
(本文为”科学决策系列“之七)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为什么有些人已经在城里买了房,还要回农村建栋别墅呢?
- 深圳的房子,还能买吗?毕竟已经很贵了,以后还能涨吗?
- 北京楼市最惨的接盘侠诞生了!一年已经亏了30%!
- 检修机泵迎汛期
- 我已经做运营好几年了,还要多久才能成为运营总监?
- 当心,你朋友圈的私照,已经被人卖到了淘宝…
- 效果好不好,员工说了算
- 【CBA小贴士】2018年你要的考证信息都在这儿啦!
- 千万不要捡这种钱!沧州、黄骅、青县、泊头....都已经传开了!
- 烟台人住得起的“木屋别墅”,开盘已售出100多套,三期已经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