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鸡汤文,不仅骗感情,还骗了你的钱
小编嘚啵嘚:《这些鸡汤文,不仅骗感情,还骗了你的钱》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健康摘要: B站更新招股书:IPO融资总额高达到6亿美元
正文开始:
“国内最全的养生秘笈”“不能不转,肯定包括你”……在微信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这类型的“鸡汤文”,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一瞄而过。但是,不少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热衷于将“心灵鸡汤”甚至谣言频频转发给亲戚朋友,即使惨遭屏蔽对待,但老人们仍每天转发,锲而不舍。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19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
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便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调查。而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鸡汤文”在诱发网友转发的背后,还暗藏着一条收益不菲的产业链条。
超七成中老年人喜欢看心灵鸡汤
报告显示,在中老年人最常参与的旅游、运动健身和广场舞活动中,
微信超过了电话和面对面沟通,成为最常用的联络方式。
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是中老年人在应用互联网时最集中的两个领域——75.8%的人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半数人可以自己搜索想要获取的资讯,还有45.9%的中老年人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文章。超八成人都会在微信中发表情包、在朋友圈点赞,近七成人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25%的人会制作手机相册,20%的人还会制作微信表情包。
这组调查凸显了中老年人上网时的情感需求。数据显示,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和幽默段子,分别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两类主题。
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就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市民李女士的儿子称,以前和老妈都是电话交流。而自从老妈玩起了微信后,刚开始两人时常在微信里聊天,交流起来很方便了。可是,最近老妈经常把一些五花八门的文章转给他,最多被分享的文章类型都是与“吃”有关的健康养生类。“有几次她转发给我的文章一看就不科学,比如有的说两种食物一起吃比砒霜还毒,一看就很假,我劝她不要相信这些,她虽满口答应,但仍我行我素。”
一次家庭聚餐时,李女士更是拿出手机,在亲属圈里转发了多条类似“什么食物晚上食用犹如慢性自杀”的文章。李女士的儿子很苦恼,劝老妈不要轻易相信这些谣言。但李女士却觉得不管是真是假,分享给大家,不会遭受损失,万一是真的呢,也算给大伙提个醒,是好事儿。儿子不能及时回复甚至将其母亲的信息屏蔽,李女士也没觉得不碍事。“孩子工作忙,没时间回我信息,但希望看到我给转发的养生知识,让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就足够了。”李女士笑着说。
一边是儿女的无可奈何,另一边是家长的乐此不疲。对此,齐齐哈尔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余波提到了一个词:“焦虑”。余会长说,热衷转发养生类“鸡汤”的老年人一般处于体弱多病,生活较为封闭的状态,子女平时联络少,以转发文章的方式与子女建立一种联系,变相说就是为了求得关注。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鸡汤文背后的产业链
曾经,有一段署名“鲁迅”的金句也流传甚广,甚至著名主持人也在微博上转发。文中写道:“鲁迅说,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多个鲁迅研究专家都出来表态说,鲁迅从不写鸡汤文章,这几句话与他毫无关联。
据三秦都市报报道,“这类鸡汤很多都出自段子手,看似温情脉脉,背后则是真金白银的商业利益。段子手通过微博、微信分发出去,博取点击量和粉丝量,吸引大家对产品、商品的关注,最终实现盈利的商业目的。”在西安一家网络媒体做编辑的郭昊表示,互联网时代,“眼球经济”长盛不衰,文章火了,粉丝多了,利益自然就来了。郭昊说,“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转发一次1到5分钱;
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两三万元的灰色收入。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鸡汤文”中广告除了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信息模糊不清的情况,
更令人担忧的是,“鸡汤文”的转发不仅是在替别人“挣钱”,更有可能会害人。
据《南方日报》2015年3月报道:
广东的老刘在网上花1760元,买了一种在鸡汤文上经常做广告的男性保健品——“血钻野燕麦”。服用之后,老刘不断接到骚扰电话。有自称“总监”、“院长”等人物,以治病为由让老刘买各种乱七八糟的药物;而后出现的“消保委人员”、“财务人员”、“经理”等角色,则说之前出现的人有问题,称给老刘补偿,但要其交税。
就这样,老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汇了14笔款,共计54万多元。然而,吃了这么久,一点效果都没有,最终老刘报警。警方经过两个多月调查,在广西南宁捣毁这个诈骗团伙,共抓获17人。据悉,为了骗老刘,诈骗团伙先后出动了8人。
所幸的是,对于微信“鸡汤文”这个产业江湖,微信官方显然有所察觉,其发布公告称,将对“转发赚钱、刷分刷榜类”的诱导行为进行处罚,处罚形式包括删文、限制账号部分能力或封禁账号等。而在今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5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首次将新媒体账户列为了重点整治对象。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这份报告也专门对互联网诈骗进行了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手机支付功能在中老年人生活中的普及,新的诈骗问题也频繁产生。数据显示,
中老年人受骗信息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被这些陷阱“坑”过的人群比例依次达到60.3%、52.3%和48.6%。
为此,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警示:中老年人虽然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但交易能力和信息创造能力偏低,信息甄别能力急需加强。
每经编辑 李净翰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三秦都市报、东北网、南方日报
其他用户正在看
1、7年赚11亿!一根湖南的鸭脖,富了一批四川“学霸”
2、苹果秘密计划曝光,日韩四大公司一天蒸发181亿
3、微信、支付宝太生猛,这家拟IPO公司业绩下滑9成!
4、奔驰定速巡航惊魂失控1小时争议不断:失控的是车还是人?
- 考研英语写作常用的经典过渡句有这些
- @所有人 这些新组建的部门陆续挂牌了
- 划重点!关于改革开放,习近平在博鳌说了这些话
- 考研需要跨专业吗?细数这些跨考路上的“拦路虎”
- 【生活】呵护家庭防火先行,这些家庭火灾预防小提示要谨记!
- 【今日分享】清明小假,我想去这些地方吃这些美食!
- 来这些院校读书,不输给211
- 【实用】这些东西用了大半辈子,才发现自己一直都用错了
- 这些食物,饿时千万别吃!因为…
- 刚吃午饭,杭州大伯口吐黑血昏迷!春天,吃这些食物千万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