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不少行乞者自备二维码 九成受访市民称不愿以此方式施舍

《昆明不少行乞者自备二维码 九成受访市民称不愿以此方式施舍》,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记者在昆明地铁上见到配备了二维码的乞讨者





金碧广场上一名乞讨者准备了二维码,但记者观察了两个小时都没人扫码。





背着背包,衣裳褴褛,蓬头垢面拄着拐杖,手里拿着一沓零钱……这是乞讨者们的普遍形象。近日,昆明市民小丁向晚报反映:“在金碧广场附近看到一名乞讨者,跪在路边挺可怜,走近一看,他面前除了放着一个装钱用的大碗,还放着一个不锈钢铁盘,铁盘里有一张二维码,可以微信扫码向他付款。”小丁不禁感叹这名乞讨者的“职业化”,虽然他也觉得这样很方便,但还是觉得心里有些怪怪的。





现场走访





15:00 金碧广场





跪地求扫二维码看见城管就离开





记者近日走访了昆明多条街道发现,很多乞讨者都准备了可以用来扫码支付的二维码。





3月17日下午3时许,金碧广场上有不少游客观光拍照,路边墙脚下有一名年轻男子,身穿白色短袖衬衣,手脚都有残疾。该男子正是小丁反映的提供二维码扫码付款的乞讨者。





太阳当空,该男子跪在地上,微微低着头。记者在附近观察近两个小时,共有6人向该男子面前的碗里放了钱,其中多为1元和5元的纸币,只有一人给了10元。





记者走到男子面前看到,一个金属盘里放着一张过了塑的二维码卡片,二维码下方写着“扫一扫”3个字。





“1元钱也不多,看他这个样子怪可怜的,给一点算一点吧。”向这名乞讨者碗里放了1元钱的湖南游客傅女士说。





市民高先生看到该男子后,从包里掏出5元钱,可当走近后犹豫了一两秒,又把钱收了回去准备离开,记者急忙跟上去询问。“不排除是真正遇到了困难,但作为一名乞丐,拿着二维码行乞,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或许是行乞方式高端化,或许是我们的接受水平还不够高。”高先生说,平时他看到老人跪地行乞,不管真假总会给些零钱,自己心里觉得舒服。但这次高先生犹豫了,“感觉就像是被强迫捐钱一样。”





下午5时30分,行乞男子远远见到3名城管人员,便匆匆起身收拾了各种乞讨用具,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10:00 圆通街





时常有人给零钱没有一人愿扫码





3月20日上午10时,记者经过圆通街圆通寺门口,也看到有乞讨者在路边乞讨,这里的乞讨者大多身体有残障。一名中年乞讨男子,衣裳褴褛,他右手拿着铁盆和木棍,铁盆里有几张1元纸币,左手举着一张印有微信二维码的纸板。男子边走边向沿街商铺和过往行人伸出微信二维码和铁盆行乞。





“扫码支付方便了各行各业,以后出门身上不带零钱也能做好事了。”一名路过市民说,不管怎么样,看在该男子腿脚残疾的份上,她愿意给点零钱,但不会去扫码,只会直接给纸币,“总感觉扫码支付怪怪的,看来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记者观察发现,有市民愿意施舍零钱,但没人扫码支付。记者走到该男子身边,男子立马将铁盆和微信二维码一起举到记者眼前,希望获得施舍。记者询问男子岁数及籍贯,男子只是点头或摇头,并不说话,还用手指着自己脖子,似乎想表达无法说话。





记者给了该男子两张1元零钱,询问其是否需要救助,但该男子不置可否,拿了零钱后直接转身离去。





“会玩微信二维码,就说明有智能手机,而且绑定了银行卡。年轻力壮的,干嘛不去找份正当的活计,凭力气吃饭呢?”附近一家商铺工作人员提出了质疑。这时男子来到另一家商铺门前乞讨,竟开口说话了:“对不起,我也是讨口饭吃,请你们理解。”





市民态度





九成市民抵触二维码乞讨





“沿街乞讨的人也与时俱进了,不怕好心人说身上没零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车站码头,乞讨者胸前挂着二维码,可怜兮兮地往你身边凑,你还有什么借口不给钱。否则,乞讨者往往会缠着你,小到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大到可能引发矛盾和事端。”市民王晋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等候上菜时进来一名身穿中山装的老人,“一开始出于对老人家的尊重,找了托词说没零钱,谁知老人往包里抽出二维码,说可以手机扫码给钱,当时我心里就火了。”王晋说:“其实遇到行乞者,路人通常都愿意给点零钱,但有时身上确实找不到零钱或根本不想给,通常会说‘没零钱’,结果乞讨者却用二维码直接把人的嘴给堵了,实在有些强迫的意思。”





在10多天的时间里,记者走访到的乞讨者有过半数都配备有二维码,街头、商业中心、地铁、公园,或多或少都能见到手持二维码的乞讨者。而在街头受访的30名市民中,仅有3人表示只要觉得乞讨者可怜,扫码施舍可以接受。另外九成受访者表示,只要遇到有二维码的乞讨者,一律不给钱。





记者手记





“潮流乞讨”带来的思考





其实,乞讨者用二维码扫码讨钱,意味着乞讨者必须要有一台智能手机,既然有如此“精良装备”,其谋生之路为何还要路人施舍?“潮流支付乞讨”显然在考验着施舍者的同情判断。





如今有了移动支付,很多人养成出门不带钱包的习惯,拒绝职业乞讨的底气更足了。然而职业乞讨者也紧跟时代潮流,升级装备,配上二维码乃至POS机,一副与现代化乞讨死磕到底的架势。而面对那些配备了现代化装备、时刻准备收钱的职业乞丐,很多人已经把爱心收敛起来。





现在很多沿街乞讨者在既职业又专业的乞讨方式中尝到了发家致富的甜头,所以即便顶着再大的心理压力,也会乐此不疲地继续把沿街乞讨的职业干下去。而从施舍者的角度上讲,好心人既没有炼就火眼金睛识别真假乞丐的能力,也没许多时间和精力来摆脱不厌其烦的纠缠,所以只好给钱息事宁人。





当然,移动支付确实能够让我们更便捷地献爱心,比如看到确实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可以去商店、超市扫码买给他需要的食品、药品,也可以通过现代化金融手段捐款等等。





(统筹 李荣 记者 刘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