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产业地图 新经济催生新一线城市新岗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慧 北京报道

人才、产业和资本紧密相连。在二线城市抢人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是否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城市留人,去二线城市能做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新一线城市的独角兽企业,以及知名科技公司在地方设立的区域总部,不管是在收入上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对一线城市返流的年轻人和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独角兽产业地图 新经济催生新一线城市新岗位

近日,长城战略咨询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其中164家企业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相对前一年,2017年新一线城市的独角兽企业占比在增加。此外,出现独角兽企业的城市在增加和下沉,其中杭州、武汉等城市表现亮眼。



杭州成新一线最大赢家

2017年各地人才政策叠出,新经济也在重塑城市产业格局,这一年产业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58招聘获悉,从城市岗位需求来看,新一线城市增长加快,其中新经济新业态的岗位占了一定比例。

独角兽企业在地方吸纳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独角兽企业是指在中国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以企业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为依据)的企业。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衡量城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看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创新环境好不好,可以参考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的数量。

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9座城市,北上杭深聚集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84%,其中北京70家,上海36家,杭州17家,深圳14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杭州和深圳的数量打平,2017年杭州超过深圳。2017年杭州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速明显,增加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北京排行第一,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深圳排列第四。胡润报告显示,杭州独角兽企业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其中半数围绕阿里生态圈展开。

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2017年中国独角兽出现在19个城市,除了北上杭深外,武汉5家,香港4家,广州3家,南京、天津、镇江各2家,成都、东莞、贵阳、宁波、宁德、沈阳、苏州、无锡、珠海各1家。

数据显示,独角兽企业分布的城市不断延伸,2017年有6座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成都、宁波、东莞、无锡、镇江、沈阳。2017年,84%的独角兽企业在北上杭深,其中北京的独角兽数量为70家,超过上海、深圳和杭州的数量总合。不过,北上杭深的占比相对2016年的88%有降低,表明新一线甚至很多二三城市在崛起。

作为新一线城市代表的杭州和武汉,新经济独角兽企业表现良好,其中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新经济崛起的最大赢家。

新一线对人才的诱惑

不管是毕业留在新一线城市,还是逃离北京和上海去新一线,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去了能找到什么工作,独角兽企业能为城市提供留住人才的岗位吗?

上述独角兽报告显示,从产业布局上,杭州已成为新经济崛起中新一线城市的最大赢家,从人口流向来看,杭州等新一线城市也是赢家。

2017年北京、上海、天津的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同时出现下降,广州增长40万左右,杭州增加了20多万,武汉的数据还没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十余位离开北京的年轻人中,深圳和杭州成为最优选择,相对深圳来说,杭州更有房价优势。除了去阿里巴巴,杭州还有网易、丁香园等,杭州也有电商的基因,大小电商企业也有很多机会。

另外,已经有回老家省会想法的年轻人,他们正在联系或者有入职意愿的公司,大多是大科技公司地区分公司,或者当地的独角兽创业公司。对他们来说,再回老家国企,跟刚毕业就进入国企的同学相比,在资历上已经毫无竞争优势。他们的优势在于在一线城市互联网科技公司工作的经验,所以新一线城市能吸引人,尤其是吸纳高学历人才的,还是上述独角兽企业、大公司第二总部或者分公司。

一位去杭州某电商企业的年轻人透露,在杭州的收入比她在北京某大科技公司的收入还多一些,而房租则低于北京,另外杭州不管是空气质量还是饮食习惯都更适合她。

除了杭州外,武汉也是另一个留住大学生和吸引北上人士回流的城市。虽然相对杭州来说,武汉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独角兽少一些,工资水平也低一些。

“只要武汉大生物医药公司有机会,工资不低北京太多,一定回去。”80后小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个机会他关注了四五年。小陈是湖北人,北京某重点大学毕业,目前在京已婚生子,无房无户口。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注到武汉东湖高新区生物城已经聚集了一些全球500强的医药企业,应该会有机会。

武汉的一位创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在想办法从北京中关村的大公司挖人,他们需要有经验以及在BAT这类大公司锻炼过的技术人员。武汉多的是大学生,不过有BAT或者外企公司经验的年轻人不多。至于收入,他表示性价比会比北京高很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武汉某大数据公司负责人罗斌表示,武汉的工作机会在增加,随着政府出台工资标准引导政策以及大企业总部迁移到武汉,毕业生招聘工资也在水涨船高。

(原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原文编辑:李博,配图为本公共号编辑所加)



独角兽产业地图 新经济催生新一线城市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