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致癌?瓶装水有毒?又一大波人交了智商税......
特别声明:《咖啡致癌?瓶装水有毒?又一大波人交了智商税......》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这两天想必大家的朋友圈一定是被“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文章给刷屏了!
文章中说:你喝的星巴克咖啡有强致癌物,非常可怕,看到这里小帮把嘴里的咖啡一口喷到了屏幕上,感觉星巴克是药丸的节奏啊。
那么,还能不能好好喝咖啡了?不妨看看今天这篇文章吧。
据英国路透社(相当于中国的新华社)报道,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
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
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
含有的高浓度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
路透社对这一事件的报道
喝咖啡致癌?想象一下,以后喝的每一杯咖啡,杯子上都有这样的警告,感觉比买香烟还有罪恶感;也许店员还会口头提醒:“在哪儿上班啊?对啦,喝咖啡可能致癌哦……”我喝不喝呢?
简直难以想象!喝个咖啡,真有那么严重吗?还能不能安心喝咖啡了?
小帮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发现咖啡致癌的新闻并非最近才被发现,原来早在2010年,一家叫做“有毒物质教育研究委员会”(CERT)的非营利组织,就起诉了约90家咖啡制造、分销和零售商,理由是它们生产的咖啡中含有致癌物。
法院在裁决书中写道,虽然专家已经证实,喝咖啡对增加患癌风险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这些咖啡公司也不能证明,自家咖啡对人体有益。
图源: telegraph
这事情扯了8年也没个定论,原告叫嚣着要给消费者赔偿每人2500美金的损失费,而咖啡制造商却表示,我们的生产流程符合法律标准,化学物质是烘焙过程必然产生的,怪我咯?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但就在上周三(3月28日),美国加州的法院裁定,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制造商,必须在产品上贴示:本产品可能含有致癌物。同时也要缴纳数百万的罚款。
图源:jimahoffman
美国法院裁决消息一出,国外媒体频频跟进事态,国内公众号也跟着疯转消息……
不到24小时,“星巴克致癌”的消息就传遍了朋友圈。
图源:dailymail
1
国内外专家辟谣
不要再信网络谣言了,喝咖啡要不了你的命
就在大家为自己吞下不少致癌物感到绝望的时候,国内外的专家实在看不下去,终于打脸了:不要再信网络谣言了,喝咖啡要不了你的命!
事实是这样的:
丙烯酰胺是致癌物吗?是。
星巴克咖啡里面有吗?有。
喝星巴克咖啡会致癌吗?每天喝够 100 杯吧,那样就有机会致癌。
相信大家也已经懂了,这些造谣文章往往最喜欢用的一个伎俩就是抛开剂量谈毒性。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
耍流氓。
根据《食品与化学品毒物学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的数据,每个人每天对丙烯酰胺的耐受量是每公斤体重 2.6 微克至 16 微克。而每毫升的黑咖啡里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则是 0.0028 微克。
如果按照一个成年人 70 公斤的体重来算,要每天喝约 180 杯中杯(Tall)的星巴克咖啡才能达到文章里说的致癌几率,而且还不包一定致癌。即使按照 50 公斤的体重来算,也得喝 130 多杯。
按照这个剂量,就算你只是喝水,每天一百多杯的量恐怕也足够你喝到水中毒了。
恐怕很多人每天都很少有喝够 10 杯咖啡,只要你没有成为喝咖啡大胃王挑战赛冠军的想法,大可不理这则谣言。
不仅如此,国际咖啡协会也对对法院的裁决表示质疑,理由是:
美国政府发布的膳食指南都说了,喝咖啡有益健康。
图源: telegraph
美国一些诊所也出了咖啡对人体健康的文章,如美奥医学中心的研究表明,咖啡能降低人们患有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的风险,并有改善抑郁症的可能。
图源: mayoclini
与此同时,国内外也有不少专业人士详细解释了致癌物的产生过程。
欧洲食品安全局专门做了一段视频,为普通群众解答原理。
小伙伴们可以看这个视频
认识丙烯酰胺
↓↓↓
图源:theguardian
咖啡豆颜色之所以会变深,香气如此浓郁,跟丙烯酰胺的作用有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丙烯酰胺,你可能喝了假咖啡。
不仅是咖啡,还有很多食物丙烯酰胺含量高。
200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物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从24个国家获得了6752个检测数据。↓↓
总的来看,这3类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中国情况差不多)
咖啡及其类似制品,如速溶咖啡。
高温加工的土豆制品
早餐谷物类食
所以,世界各国也一直呼吁,尽可能减少这些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比如欧盟,为了降低薯片、咖啡、早餐谷物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制定了“参考值”新规范,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也发布了关于油条的消费安全提示,专门提到了油条中丙烯酰胺的问题。
所以,
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其担心咖啡那点量,还不如少吃点油条、炸鸡块之类的油炸食品呢。
2
食物致癌的文章
远不止星巴克咖啡这一篇
咖啡致癌”的言论流传路径,跟不久之前曝出的“瓶装水有毒”如出一辙。
前不久网上出现了一篇文章《喝一口,就会致癌!最新权威确认,BBC紧急曝光,国人尤其要当心……》,标题触目惊心,文章内容更是极尽渲染,成功引发公众的焦虑甚至恐慌。
当时是这样的,美国环保组织Orb Media做了一次大型瓶装水检测,结论是:常见的11种瓶装水品牌中,93%含有塑胶残骸,产地横跨五大洲九个国家。
(图源:theguardian)
图源:BBC
国外媒体曝出后,国内一些公众号迅速反应,将外网信息翻译成中文,“致癌 ”、“有毒”,听起来事态严重到分分钟人类要灭亡。
不少国内学者、专家也推波助澜,解释塑料微粒的化学成分,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包括增加多动症、自闭症患病风险,还可能导致肥胖、不孕不育……以及致癌!
有的言论就更是吓人了,直接称瓶装水为“定时炸弹”。
文章说的是瓶装水。所谓“致癌”,有三点原因:微塑料颗粒、塑化剂和双酚A。
三点原因都不是什么新发现,科学界对于它们的安全性评估也一直在进行。所谓“最新”“紧急”,只不过是网文吸引眼球的套路而已。
细心的网友通过对比原文发现,国内的公众号似有断章取义之嫌,只截取了部分还在论证阶段的言论,就认定这是定论。至于原文说的“这些物质的组成还没确认,但梅森教授认为,有可能是塑料”,而在中文推送中,这种不确定性变成了实锤。
实验调查结果也让人怀疑,单纯将塑料微粒的来源归因于塑料瓶,是否有些想当然?饮用水源的水质、加工过程,都有可能产生这些成分,然而这些调查并没考虑在内。
国内的研究机构也认为,每日摄入的矿泉水中,最多含几十微克的塑化剂,远远达不到致癌的标准。
3
真爱生命
远离谣言,不传播谣言
这两件事的扩散速度、后续反应如此一致,让人不禁怀疑,难道谣言的传播,也有它的套路?
观察它们的传播路径,能发现,在几个关键节点都是高度相似的。
一般都是国外媒体先爆出相关的热点新闻,紧接着国内相关社交媒体为了抓人眼球打造热点,不惜忽略事实,对事件进行添油加醋,说了一些危言耸听的话,最后一环的功劳泽归功于吃瓜群众的推波助澜。
这些人要么是闲着没事干,以看热闹的心情参与;要么是不经判断就全盘接受了媒体的解读,并将后果绝对严重化:“那我一天一杯星爸爸,是不是明天就得去死了呜呜呜……”,“到国内的瓶装水不靠谱,以后还是自己烧水吧!”
还没接到医院诊断书,就先把自己吓个半死。
最后关于这类造谣传播的文章,小帮还要多说几句!
作为普通人的你我,大可松口气:
比起丙烯酰胺和塑料微粒对人体能产生的真正伤害,不经论证的谣言带来的影响才是真的有害。
之所以要这样不顾事实根据地造谣,是因为这些谣言会触发大家恐慌和善良的情绪,怀着保护身边亲朋好友的心情,许多人都会选择转发扩散,所以很容易就能带来极高的阅读量。
最终,大家的善心全都变成这些营销号拉广告的价码。针对现有的情况,和此类公众号,小帮在此呼吁公众一方面要提高甄别意识,不要沦为他人的生意,被源源不断地喂养廉价的情绪,成为其以讹传讹的工具。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咖啡还是正常喝吧,没准造谣的人现在就捧着一杯,与其拉黑所有的咖啡店,扔掉家里的瓶装水,不如该吃吃该喝喝,均衡饮食,作息健康;顺便清理一下朋友圈,少点谣言少传播谣言,这样我们才能活的更幸福快乐!
如果您想咨询移民相关问题,请在公众号内回复
“姓名+移民+电话”
,专业顾问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1对1的顾问服务, 为您倾力打造专业的移民方案,满足您的各项诉求,
让您“移”路畅通。
移民帮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摘自英国报姐(ID:baojieuk),央视财经、中国新闻网、钱江晚报、果壳网\食栗派ChestnutMate。
有偿征稿
想分享你在国外的生活见闻吗?想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吗?想做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职业者吗?赶紧投稿给小帮吧!投稿主要写海外生活相关内容,一经录用稿费在200-1000元之间,发布后24小时内给付。
投稿方式
微信:meimeidaxinqing,邮箱:tougao@htke.com。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 “女仆咖啡馆”宅男的天地
- 【提醒】食物也分“致癌等级”!比起星巴克,真正可怕的是这5种
- 星巴克咖啡里是否有强致癌物质??
- 强生爽身粉致癌?美国男子获赔3000万美元
- 哈尔滨最有创意最INS最好喝的咖啡店,怎么拍照都好看!
- 喝咖啡会致癌?这么大的事,容我先喝两杯咖啡压压惊丨极客夜生活
- 星巴克,原来是一家被卖咖啡耽误了的广告公司!
- 扎心!熬夜除了让你变丑变胖变笨,还会致癌
- 七种食物上了黑名单
- 爽身粉致癌强生再成被告 两年赔了近5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