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雪,迎了清明
特别声明:《一场春雪,迎了清明》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北京师范大学
无微不至,微观你的大学
关注
纷纷扬扬的雪
紧随着今年的第二场春雨
不期而至
与她一同到来的
不仅仅是料峭春寒
还有·
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毛文锡《茶谱》便载有“清明改火”。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明只是作为一个节气,而不是节日。
到了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将火烧绵山那日定为寒食节。次年晋文公率众臣祭奠之时,发现当时介子推抱之而死的老柳树死而复活,又因装殓时在树洞内发现的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便赐老柳树名为“清明柳”,定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
约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浮生六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古时踏青赏花,大都是文人雅士的癖好。而文人雅士很重面子,提着锅碗瓢盆去踏青赏花,不仅麻烦还有失格调。于是苏州的文人们就想出了一个点子,请了一个卖馄饨的跟随他们一同踏青。带着酒菜、炊具去赏花,既解决了生活难题,又别有一番野炊之趣味。
清明时节外出踏青,一路赏花观景自是风雅。不过,春雪之中的京师校园内,景致也是毫不逊色。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我心似火,不惧雨雪。
翠衣粉面,点点春雪却是为谁化成笑靥?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教学楼外一枝丁香,恰似雨中亭亭的少女,静默温婉。
“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清明时节的紫玉兰浓艳而深沉,别是一番情调。
去年冬天栽下的郁金香,已经含苞待放。略为暗沉的天色里,更显出他们的鲜艳与活力。
清明又至,
已经习惯了“风習習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的春日景象的我们
何不趁着这闲适的假期
趁着这春日的雨雪
或约三五好友,或独自一人
漫步于校园之中
或索性去至郊外
看“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想了解更多关于清明节的民俗知识,可阅读下面这篇来自北师大民俗学的推送:
【岁时节日】天时与人时的融通:清明的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推荐由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主编,北师大民俗学科团队撰写的学术类普及文化读本《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自然时间观》
全书在内容上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关于二十四节气历史与当代的整体综合研究,下部分是依照二十四节气顺序的专门叙述,同时配有精美古风插图。
-bnuweixin-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摄影:亓玉光 江琛 龚听 李礼
视频拍摄制作:朱珊珊 黄钊艺
编辑:杜佳蔷
投稿 / 加入我们:bnuweixin@126.com
- 《汝海兹风》——汝州又一部微电影!
- 【安全】清明踏青祭扫,消防安全万万不能忘!
- 【清明】重庆消防烈士墙昨日落成,官兵清明祭英烈
- 【今日分享】清明小假,我想去这些地方吃这些美食!
- 传统祭祀食品已成清明春游小吃,别告诉二爷你还没吃过!
- 真的不看脸!单纯不做作的看展气质照你也能拍到!
- 深圳天气又要开车!清明降到16℃,问你惊未
- 清明节 | 一首《心灯》为故亲送上一份哀思,点燃一段心香!
- 暖暖回归|气温重返20℃
- 清明节,请记住这20首绝美的经典诗词 |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