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从钻木取火到科技文明,消防一路砥砺前行

历史 | 从钻木取火到科技文明,消防一路砥砺前行

历史 | 从钻木取火到科技文明,消防一路砥砺前行

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相比,人类用火、防火的历史则更为久远。早于50万年之前,古人已经开始用火。北京周口店猿人洞遗址火灰烬层化石是人类用火的有力物证。

消防始终是中国历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共同题目、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火灾无情,万物付之一炬。历代史书专设五行志、灾异志等篇目,对大火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早在远古时期,古人就开始了火源保存和房屋防火材料的探索和实践;商代卜辞甲骨上有了最早关于火灾的文字记载;西周时期的《周易》一书中,“既济”一卦表述了“防患于未然”的朴素思想;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消防法律条文和消防主管机构;汉代,消防管理机构继续发展完善,“东井灭火”井栏陶器展示了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员图案形象;西晋时,消防律法独立成篇;宋代,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官办灭火军队——“潜火军兵”;至明代,建筑防火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无梁殿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全部采用砖瓦,耐火性能良好。徽派建筑为防止火烧连营大量采用封火墙建筑形式。紫禁城展示了完善的消防水系和防火规划。清末,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消防警察机构在天津设立,各地民间救火会繁荣发展,上海率先成立救火联合会,天津地区的民间救火会更多达80余家。在天津乐安水会复原场景中,可以看到制作精良的人力唧筒,和水桶、火钩、火叉、葫芦灯等整套的灭火器具。清代,消防泵浦、消防车、灭火药剂等先进消防技术相继从西方引进,城市消防栓、火警电话开始安装,消防工作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

历史 | 从钻木取火到科技文明,消防一路砥砺前行

民国初期,消防管理模式和具体措施日趋规范,消防法制日趋健全。火灾登记统计管理和建筑消防审核制度开始实行。同时,民国时期多种政权更迭、并存,消防管理参照外埠模式,各有变迁,多元同生。

伴随西学东渐,进一步吸收西方先进消防观念,一系列书籍编纂出版,逐步与西方接轨。其中,火灾初期预防和建筑火灾预防放于突出位置,成为近代消防观念的一个重要突破。 

民国时期城市供水管网、马达泵浦消防车、化学灭火剂、电话通讯报警等相继由外埠引入并推广使用,民族消防工业兴起并逐步兴盛。1932年,我国近代最早的消防企业—上海震旦机械铁工厂率利用国外汽车底盘改制成第一辆消防车,我国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泵浦的消防车诞生。

近代,民办消防组织日盛不衰,部分大型公司、厂企也筹办消防队。20世纪40年代后,各地陆续筹建义勇消防组织,多为绅商合办,司职人员多尽义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消防机构得以设置,消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消防工作体系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健全。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逐步明确。1957年11月29日,我国第一部消防法律——《消防监督条例》颁布,标志着消防工作步入法制化的崭新局面。

历史 | 从钻木取火到科技文明,消防一路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火灾易发、多发,各类火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消防工作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消防法制体系不断完善,火灾防范体系不断加强,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灭火救援力量体系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消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历史 | 从钻木取火到科技文明,消防一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