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人杨小谊: 想起最多的是父亲的言传身教

《追思人杨小谊: 想起最多的是父亲的言传身教》是由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倾情呈现给您的。

正文开始:





2017年5月19日,影响了几代人的著名长篇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走完了92年的人生历程。今年清明是他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杨益言的小女儿杨小谊说:“在爸爸走了这快一年的时间里,我想起最多的是他对我们的言传身教。”





杨益言的墓最后落定在了南山上,这是杨小谊和家人商量后的结果。为了错开清明祭祀高峰,几天前,杨小谊和姐姐等家人一起去墓前给爸爸上了香,陪爸爸说了说话。





父亲走后,杨小谊在家里书房保留了一张父亲的大幅照片。“每次我进去,都会轻轻地喊一声‘爸爸’。看到照片,我们也都很开心。”在杨小谊看来,父亲去世也算是老人想走了,“爸爸生病这么多年,被病痛折磨了这么多年,他去了天上和妈妈在一起,没有病痛了。我们子女也是感到宽慰的。”





“爸爸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足够多。”杨小谊说,十多年前,父亲就将《红岩》的手稿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要是拿去卖,得值多少钱啊。但父亲从未这样想过,就是想要把手稿捐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许云峰、江姐和以他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





不仅如此,在1960年代,杨益言就把收到的稿费全部交了党费,一分钱都没留给自己。而当时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





“我们觉得一家人的善良和包容都是爸爸当年通过自己的言行,亲自教给我们的,我们也继承得很好。”杨小谊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爸爸就是《红岩》的作者之一,“我连他是作家都不知道,他也没给我讲过任何关于自己在渣滓洞的那段经历和跟《红岩》创作有关的事情。”





杨小谊上小学三、四级了,才第一次知道《红岩》跟父亲有关。“我记得是语文老师给我一本《红岩》,让我回去找父亲在上面签名,那时我才知道父亲是《红岩》的作者之一。”后来,杨小谊的学校请杨益言去做讲座,她才知道了父亲的往事。她因好奇也问过父亲“坐过牢”的事,“爸爸只说了一句: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





等到大了,杨益言还告诫女儿,“任何时候都不准打着他或者《红岩》的招牌为自己行方便。”昨天,回忆起这些时,杨小谊很感慨,“从言传身教这点来说,我们为爸爸骄傲,也肯定不会做出丢他脸的事。”





本报记者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