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建设海葬纪念设施

你要看的是不是《尽快建设海葬纪念设施》?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在白云山思园里,市民们用鲜花来祭奠先人。 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摄





6日是清明假期第二天,广州市银河公墓一带全天交通较为顺畅,各祭扫场所平稳有序。截至6日下午4时,广州全市各祭扫场所拜祭群众约41.78万人次,车辆约4.25万辆,人流量、车流量较5日正清日有大幅下降。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推广骨灰寄存、骨灰还林、骨灰撒海以及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安葬方式。截至去年底,广州市生态安葬率已经达到81.5%。在高普及率背后,市民对节地生态安葬有哪些看法和建议,又有什么疑惑?6日,记者来到广州市银河公墓、广州市火葬场,随机采访了一些广州市民。





“想海葬却怕无处祭拜”





今年是广州启动骨灰撒海活动30周年。截至2017年底,广州共举办86批次骨灰撒海活动,撒海骨灰共有2.1万多具,参加群众达3.3万多人次。对于海葬,受访的广州市民持有不同的看法。





6日一早,广州市民陈女士一家来到广州市银河公墓,将先人的骨灰盒取出,然后前往祭拜台。“骨灰撒海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但我担心海葬以后无处祭拜。”陈女士说。





陈女士的父亲今年已经81岁高龄,他告诉记者,自己3年前就有去世后海葬的想法。“晚辈祭拜的时候,把骨灰搬来搬去得多麻烦!不想增加晚辈的负担。”





对于海葬,广州市民郭先生表示不接受。他认为,只有祭拜先人的骨灰,才能充分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否则后人很快就会把他们忘记。但他同时也建议:“即使是海葬,也要有完善的祭拜设施,并且有祭拜的场所,这样才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少数市民对生态安葬缺乏了解,或存在误区,如有人认为海葬会对海水造成污染等。同时,记者看到,在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向市民发放的关于生态安葬的宣传册中,对于“骨灰撒海环保吗?”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近年来,广州每年海葬的骨灰超过2000具,每年11月左右,广州市会集中举行骨灰撒海活动。今年9月中旬,广州计划举办首次海上公祭活动,这是对海葬祭拜方式的一种探索。





“骨灰撒海还没有实现常态化,没能满足更多人关于祭拜等方面的需求。”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表示,广州一直有建设海葬祭拜设施的计划,想参考北京等地的做法,建设一些标志性的纪念建筑,目前仍在进行选址工作。





“要有厚养薄葬的观念”





记者在广州市银河公墓、广州市火葬场采访后发现,相较于骨灰撒海,骨灰寄存、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更容易为市民所接受。目前,广州火化率连续18年达到100%,全市共有132家公益性骨灰楼,5家殡仪馆也均配有骨灰楼,每年有近65%的骨灰被存放在骨灰楼。而在树葬方面,由于用地饱和,广州市骨灰还林点白云山“思园”在2013年暂停骨灰还林活动,目前第二期“思园”正在建设中,但有一些经营性公墓提供树葬业务。





“比起花坛葬、草坪葬,我会倾向于树葬。”年近40岁的广州市民朱先生说,“以后孩子们看到那棵树,就会想起我。”年近八旬的广州市民吴伯则认为,安葬方式越简单越好,“要有‘厚养薄葬’的观念,生前好好赡养亲人才最重要!”





今年清明期间,在美国定居的叶女士回乡祭祖。“虽然生态安葬是一种文明绿色的方式,但最终还是要看家人和长辈的意愿。”今年30岁的叶女士说。





据统计,广州全市有超过总数一半的经营性公墓推出草坪葬、花坛葬、树葬、壁(格位)葬4种类型的绿色节地葬法,目前共安葬约2.25万具骨灰。去年,广州对采取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安葬方式的,按照每具8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其中委办人得到每具500元的补贴,经营性公墓则可获得每具300元的补贴。





“推广节地生态安葬目前还没有遇到较大阻碍,广州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成效明显,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梅向阳说,相信绿色生态殡葬实现更高程度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