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婆媳关系”并列的难题是“师生关系”
现代导师与学生的新型“HIRE(雇佣)”关系
(图片来源:千图网)
导师和学生是科学研究的主体。自有科学以来,伟大的导师无数(如
Arnold Sommerfeld
),伟大的学生(如
de Broglie
)也无数,但是,能称为伟大的“师生”关系的却少之又少。
即使那些成为佳话而传颂的“师生”,也大都因“父子”、“兄弟”、或“夫妻”等亲密关系。相反,师徒反目的例子比比皆是,找找身边的例子不难。
尤其在国内,“师生关系”应该是与“婆媳关系”并列的难题。古有“母亲和媳妇同落水先救谁”的世纪难题,现在有“导师和学生同被烤支持谁”的新难题,基本无解。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而决定的。孔子应该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导师,弟子三千,收徒拜师的传统代代相传。
这种师生关系可以称为“原子关系”,老师是“原子核”,学生都是“电子”,围着老师转。老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吸引的,老师与老师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所谓的“门派”),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排斥的(所谓的“争宠”)。
按照相对论理论,离原子核越近,电子的能量越高,跑的越快;离原子核越远,电子越自由,也容易摇摆转移。老师最喜欢那些围着自己转的学生,视为“嫡传”,这些学生当然也得老师真传,能力最强,比如孔子的七十二贤徒。
剩下的两千多,有的只是挂名。大树底下好乘凉,稍微有点能力的,大多摇摆在各导师之间变化,用着谁跟谁。近代的黄埔军校也是一个原子核(蒋校长)和电子(各位将军们)鲜活的例子。
(图片来源:千图网)
如果按照“原子”模式发展下去,这个群体应该是很稳定的。可惜的是,这个社会变化快,思想不但启蒙了,而且正在爆炸,“原子”不再稳定了,现在的师生关系也该升级了。
导师和学生都应该是“电子”,师生之间纯粹是“电子与电子”之间的关系。套用常说的“雇佣HIRE”,现代的师生应按H-I-R-E相处比较好:
H,表示Human-being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首先都是人,把对方当人看,这是最基本的原则。H 也可以表示Homogeneous。人与人没什么不同,生来平等,如同“电子”一样,所有的电子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将人区分三六九等,就如同把“电子”区分开来一样可笑。
I,表示Independent
在一定意义上老师和学生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谁养谁一辈子、谁为谁负责一生的要求。老师不能独立,就会依赖学生,给人血汗工厂和榨取油水的嫌疑;学生不能独立,就会依赖老师,给人啃老的口实。
同为电子,各自的命运各自把握。当然,I也可以表示Interaction,时刻相互作用,虽然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但相互作用不一样了。
R,表示Respect
尊重是任何共存关系的前提,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共存。一个电子占了空间的一个位置,另一个电子就不能再来;一个电子自旋朝上,另一个电子就要自觉地自旋向下,否则大家就会分家。为何如此?这是自然规律而已。针尖对麦芒的师生,只能两败俱伤,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E,表示Electron
这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所在。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别想着自己是“原子核”,甭想着别人都围着你转,更甭想强制别人围着你转。过去可以,现在不行了。
那么,到底“电子”与“电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据我所知,现在理论上仍无法精确处理这个关系,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量子力学计算的难题,目前只能依靠一些“经验”或“近似”方法处理。这也许是当前仍没有找到师生关系的完美解决方案的根本原因吧?
(图片来源:千图网)
但是,目前流行密度泛函理论,可以处理非常复杂的体系。按照此理论的观点,电子还是电子,但体系的状态依赖“电子密度”,即所有电子的贡献,而不是针对某个电子。电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包括两部分,一是Exchange(交换),二是Correlation(相关)。这或许是当前针对师生关系的比较好的思路。
首先,师生存在“交换”关系
各种形式的交换,不同的实验室不一样,如同现在发展的众多“交换函数”。比如:思想与数据交换;投入与文章交换;基金与报告交换;补助与加班交换,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处在同一个“轨道”上的电子与电子之间没有交换关系或比较弱,正所谓的“道同则相与谋”吧。“道”同,啥都好说;“道”不同,不可避免地要“交换”。
其次,师生存在“相关”关系
在理论计算中,“交换”函数一般比较好处理,很容易明确而量化,但“相关”函数却是个迷,也是最难做的部分。师生之间,取什么形式的相关、相关多少都是学问,至今无解。但有一条,这部分无法忽略!正所谓大家虽然不能同呼吸,但一定是部分共命运,一旦为师生集体就没有了选择,相关到底,只不过有强有弱而已。
事实上,西方国家的师生关系一开始就是上述的“电子”HIRE关系,与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原子关系不同,现在还是要向西方看齐为好。
可能会有人问,谁是“原子核”?这本来不是个问题,因为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是不需要“原子核”的,电子自身的状态就决定了该体系的一切本性。大家都是电子,好也好,坏也好,这就是一切,原子核只是个衍生物。有,可以让人看到你的结构到底怎么样;没有,丝毫不影响,干嘛要让人看呢?
但,国内的现实决定了一切以“原子核”为中心,电子再厉害,也要看“核”在哪儿,“核”指到哪儿,“电子”们就要跟着打到哪儿。要你攻占“SCI”、“NSFC”、“名山大河”等等阵地,跟上的“电子”,“核”保护伞下好生活;跟不上的“电子”,要么消失,要么另谋出路。
这也许是“电子”们为啥觉得挺难受的原因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
王宝山
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913-897593.html
转自:中国科学报
http://2018.icpcsee.org
2018 · 中国 · 郑州
中科国鼎数据科学研究院
微信号:学术世界 Academicworl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温馨提示:
“写留言”
发表评论,期待您的参与!欢迎转发!
- “靶向洗脱”或解决多个心脏支架国际难题
- 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 教育事业进入新改革时间
- 王者荣耀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 “沉迷游戏”难题何解?
- 连日来政策红利不断!为这类企业解决大难题
- 破解心血管世界难题!《柳叶刀》发布中国自主研发心脏支架试验结
- 把4个饮料瓶盖粘在一起,放在厨房里,解决了家家户户的的大难题
- 矿泉水瓶不要扔了,剪几刀套在衣架上,解决了家家户户的大难题
- 瓷砖美缝:避免瓷砖缝脏黑难题
- 上海基层社区:三方合力破解老式公房加装电梯难题
- 供应链ABS的资产真实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