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的烙印:追踪60位打工者子女求学路

学者凌旻华建议,户籍壁垒仍在,应重视“农民工”子女在高中阶段,因“教育回流”产生的学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种种不适;以及通过发展中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与就业市场接轨,给孩子们的未来提供更多选择

记者 黄姝伦 实习记者 赵今朝

(本文共6561字,

订阅

后可畅读全文)

美云(化名)是上海一所普通公办中学的尖子生,她的烦恼是初三一开学就不断地被老师提醒说她应该回到家乡重庆去上学。“‘你怎么还在这里啊!’他们催我回老家上学,感觉就像把家里客厅里的客人请出去。”着急的老师们,或是出自好意。六岁时,美云随在橡胶厂工作的父母来到了上海,作为一名没有上海户口的“流动儿童”,即将面临中考的她,只有早日回到户籍所在地按部就班地读高中,才能圆“大学梦”。看到好学生留在上海会错过考大学的机会,美云的老师们觉得可惜,因此劝她回老家上高中。



在城市长大的“外地孩子”为了跨越户籍制度障碍造成的升学困境,不得不独自回流求学。听上去亲切的“老家”早已成为了现实中的异乡,除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随迁子女还需面对着生理、心理等多重“水土不服”,最终高考的结果也常不如愿。城乡户籍壁垒造成的教育不平等,或将加剧社会的结构性不平等,阻碍这些“农民工”二代跨阶层的流动。凌旻华表示,“返乡求学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挑战非常大。回老家读书并不能保证他们能顺理成章地融入当地的教育系统。他们缺乏各方面的支持;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胜出,考进理想的学校。”

........

户口的烙印:追踪60位打工者子女求学路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g

更多相关文章↓

北京,年轻人的户口围城 

(2018年04月06日)



进入2018年,很多城市为了集聚人才,追求发展,推出“户籍新政”,上演了一出出“抢人大战”。比如西安,大学毕业生用毕业证和身份证就能直接落户。可是,作为也许是最后一个严控人口的城市,北京仍然城门紧闭。又到一年校园招聘季,新的北京户口争夺战随之打响,而与户口捆绑的福利,则没有脱钩的迹象,甚至有强化的趋势。要北京户口,还是理想的职业?许多年轻人的人生,在这道选择题下被割裂。

避免流动儿童失学 北京石景山打工子弟学校呼吁解决校舍难题

 

(2017年11月01日)

10月30日,一位北京市石景山区黄庄学校的老师发出求助信,呼吁政府帮助解决校舍问题。信中称,出租校舍地块的单位,要求单方面终止合同。石景山区教委也正式知会学校,出租单位计划利用寒假拆迁。即学校即将面临停止办学,解散老师和学生。

应对人口疏解 北京市教委将加强流动儿童学籍监控

(2017年10月23日)



据人民网10月23日消息,巩固义务教育,北京市教委将采取组合拳,将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作为重点监测地区,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段,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作为重点监测群体,学籍接转追踪和精细化管理作为重点工作环节。

阅读详细内容,请点击

此处

阅读原文

付费订阅。



户口的烙印:追踪60位打工者子女求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