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下沉变办公室下沉:“迎检”办公室,4年竟装3次!
社区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在短短4年内,竟被3家不同的区级部门(区民政局、人社局和司法局)前后装修了3次,每次都花费十几万元。但装修好、挂了牌子之后,这间办公室却基本闲置,工作效果就体现在各部门在最基层的社区落实了一间办公室。
半月谈记者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基层干部反映,不少部门落实工作都喜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但往往是办公室“到边、到底”,而工作却未能真正落实。
“迎检社区”办公室 :4年装3次,坚持空置
龙船巷社区(化名)是西部某市主城区的一个“迎检社区”。当地干部解释说,这是 专门用来迎接领导考察或检查的“明星社区”。
因为领导来得多,所以各个部门的重点工作、创新工作很多都拿到这里来落实。社区常住人口15000多人,有7名工作人员,拥有一栋办公面积达1600平方米、20多个房间和综合办事大厅的办公楼。
“4年3次装修,每次10多万元,装完了又空置,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真让人心疼!”
据了解,4年前,区民政局为落实进一步做好慈善事业的要求,提出在每个社区都建设一个社区慈善超市,专门为社区困难群体免费发放救助物资。于是,花费10多万元将这间办公室装修一新,铺设了地板、购买了货架、安装了LED显示屏,还配置了空调。
“其实我们社区没有特别困难的群体,低保户只有一户。” 只有验收检查的时候放些米面油,低保户也从没来这里领过。
仅仅一年后,区人社局为打造支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亮点,要在基层社区建“家庭服务业超市”。经过人社局和民政局交涉,又花了10多万元装修费,把办公室改造成家政超市,计划让辖区里所有的家政公司轮流集中到这里“开业”。
社区干部们统计, 这个超市开了2年多,家政公司在这里“开业”的时间一共是10个半天,几乎都是为了迎接检查或媒体采访。
社区干部透露,很多次媒体来采访,社区工作人员只好冒充家政公司员工站在柜台前,还要组织几个社区居民表演。
2017年底,区司法局领导来考察落实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看见这间空置的办公室后说,就做一个法律超市吧。于是又花了10多万元,装修成了法律超市。
“现在看来,法律超市还比较实在,有法律志愿者坐在里面为小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
落实工作变成落实办公室
半月谈记者发现,这样落实工作变成落实办公室,办公室又闲置无用的现象在基层社区并不少见。在一个社区半月谈记者看到,这里的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变成了工作人员午休的地方。
社区工作人员说,这是市民政局几年前统一打造的社区养老项目,每个投入了10万元建设启动资金。
因为没有多少养老功能,几年来没有老年人到这里休息。
社区干部普遍反映的闲置办公室还有:
计生宣传服务工作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室,以及一些名目繁多而无需求的便民服务室,甚至包括一些社区警务室。
采访中部分干部群众认为,造成“工作下沉变办公室下沉”的原因有三。
一是各级部门落实工作作风不实,形式主义严重。
有干部说,一些部门干工作习惯强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简单把工作覆盖面和延伸面作为评价工作是否做实做好的最重要标准。办公室建在那里一眼就看见了,成效怎么样却难以或不愿较真去评价。
二是创新观出了问题。
各种名目繁多的办公室,不少是一些部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创新成果。一些领导干工作为秀出自己的政绩,就瞎创新、乱创新。
三是对各项工作成效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奖惩机制,一些部门、干部天天都在忙工作、搞创新,但忙的成效怎样没有科学评价。
基层干群呼吁,要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办公室使用频率、使用成效等,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指标,对基本闲置的各类办公室进行清理整顿。同时,对各级单位、部门在基层下设办公室设置严格的门槛。更重要的是,
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工作的成效评估和奖惩机制,谨防把落实工作异化为只是落实办公室。
热点阅读:
农民“网红”何以“圈粉”无数
生孩子就该是一个人的痛战吗?
争相装困、扮贫、哭穷: “赖贫”的背后是什么?
半月谈评论:处理中美关系问题应保持“三观”
乱监管、软监管、瞎治理:环保形式主义须重拳整治!
来源:
《半月谈》2018年第7期
半月谈记者:陈国洲 周闻韬 |
编辑:苏娅
主编
:孙爱东
编辑:郑雪婧
- 在银行工作能挣多少钱?
- 北京市委组织部领导莅临河南邓州市调研指导工作
- 美国\"机遇号\"探测器暂停工作 沙尘暴突袭火星
- 金正恩特朗普工作餐:大虾牛排扬州炒饭,还有哈根达斯
- 维多利亚再次发甜蜜合照破谣言,而相关工作人员被停职
- 工作场所的免费零食可能是不健康饮食的主要来源
- 退役军人事务部:未组建国家退役军人发展基金工作委员会
- 这个地方“帝王蟹”泛滥成灾,一年只工作5天,捕捞就能挣10万!
- 督察组暗访 工作人员在走廊大喊“暗访组来了”
- 韩朝军事会谈筹备工作顺利展开 韩方通报代表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