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名人投资的成与败

以史为镜,名人投资的成与败



牛顿的投资,典型的失败

 

欧洲股市第一次崩盘是1717年,当时中国还是康熙56年间,康熙于那年自己写了遗诏,他不像一般帝王忌讳提死亡,“死者人之常理,要当于明爽之时,举平生心事一为吐露,方为快耳。”并言:“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让我们看到了康熙的宽宏大略,勤勉谨慎。论综合国力,当时中国还是数一数二,但技术已开始落后于西方。南怀瑾先生认为康熙、雍正、乾隆是封建统治集大成者,有非常可观之处。此后中国便逐渐衰败,如同星火最后的燃烧颇为炽烈,然薪材已不济。客观的讲,中国落后是近现代的事情。

 

当时参与欧洲股市的有谁?有大名鼎鼎的牛顿。1720年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南海公司股价受到疯狂追捧,从1720年初的128英镑飙升至7月每股近1000英镑。牛顿买入后上涨,一个月后清仓赚了不少钱,随后南海股份暴跌,但暴跌刚完又开始暴涨,牛顿怕错过机会,在高点追买。当时英国有许多像“头发贸易公司”这样的“泡沫公司”纷纷效仿南海公司发行股票,进行投机活动。南海公司为维持自己垄断地位,促使议会通过制定《泡沫法令》(The Bubble Act),结果泡沫破裂,“泡沫经济”一词便来源于此。随后,南海公司自己也扛不住了,股价在1720年12月跌至124英镑,绝大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牛顿也因为这次追买而巨亏,损失2万英镑,相当于他10年的工资。当然这个事情不能完全怪牛顿,当时英国半数以上的众参议员,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参与了这场游戏。

 

今天看来,南海公司虚假陈述误导了投资者,政府在此方面也监管失力,民众毫无理性的疯狂投机行为,共同推动了泡沫的发展与破灭。

当年牛顿的失败和现在所看到的一般人的投资失败相似,伟大的物理学家在证券市场,科学研究的经验看起来无法移植。

 

马克思,就是这样成功

 

相比牛顿,马克思在投资股票方面就幸运许多。1864年,他在英国伦敦为写《资本论》做着紧张的研究工作,生活拮据,靠恩格斯资助才能勉强度日。后来马克思的老友威廉·沃尔弗去世后留下遗产---一生积蓄600英镑。经济学造诣颇深的马克思仔细研究了当时英国刚颁布的《股份公司法》,决定投入股市的投机活动中,当然他自己也认为这是投机。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医生不许我从事紧张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所以我就做起股票投机生意来了,不过效果还不错。我用那600英镑赚取了400多英镑。这下我暂时不用你和朋友们的资助了,这段经历也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帮助。”

 

虽然有朋友劝马克思继续做股票,但马克思说:“老朋友威廉·沃尔弗赠送我的遗产确实是雪中送炭,我也小试牛刀赚了一把。但我觉得适可而止就行了,再继续做下去,如果万一赔了钱,我怎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老朋友呢。”

 

当时应该没有价值投资一说,但马克思研究的领域能帮助他不少,即使在当时环境中,马克思依然决定适可而止,这是相当难得的,他的兴趣显然不在赚钱方面。从财务自由角度来说,一个孤立的样本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许多人眼里马克思一生目标专一,因为参加革命工作被追捕,颠沛流离,长期都处于困境中,他的妻子燕妮虽然厌倦那种困顿的生活,但始终不离不弃。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时,身体疼痛难忍,有时只能卧床向燕妮口述文章。燕妮也自称是马克思的秘书,马克思的手稿字迹难以辨认,燕妮常替他誊写手稿,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当燕妮回家探亲时,马克思禁不住思念之情而给妻子写信: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子,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张脸,上面的五官,甚至每一条皱纹,都能引起我生命中最强烈最美好的回忆?甚至我无限的悲痛,我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笑容中看到,当我吻你那甜美的面庞时,我就能克制这种悲痛。

“埋在她的臂膀里,因她的亲吻而苏醒”

。或许真像恩格斯在谈论婚姻、家庭、国家时所说:

只有双方之间不存在经济关系了,才是真正的婚姻。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家的失败与成功

 

凯恩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创造了整个宏观经济学概念。最初他企图依赖自己作为经济学家的知识把握商业周期,根据经济趋势的走向买入和抛出投资。然而即便是凯恩斯这样的人,这种方法也未能成功,这一点颇能说明宏观经济学的不确定性。到了1929年8月,机动投资组合比英国股市累计落后了17.2%。更糟糕的是9月份英国股市崩盘,而凯恩斯没能预见到这一事件。后来他不再试图预测宏观经济趋势,而是搜寻被低估的股票,大量买进并倾向于长期持有。他喜欢那些派息慷慨的企业,或者那些处于低谷但有望复苏的企业。最后大获成功。

 

20世纪投资大师辈出,宏观经济学家并不能通过预测宏观经济来获取炒股的胜利,这几乎是后来大部分真正价值投资者都承认的。伟大的经济学家也无法预测股市走势,何况我们没有那么伟大,凯恩斯依靠价值投资获取了胜利。

 

中国股票投资人何在?

  

中国在19世纪就有了股市,和欧洲比要晚,但比美国早。当时中国的交易所多如牛毛,公司欺诈事件层出不穷。1872年9月2日中国股市就经历了一次崩盘,上海《申报》发表了一篇评论:“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梁启超后来还写过一篇文章谈论股市,说人们买股票只看公司名,连公司基本情况都不了解根本不行,并说股份公司必须在强有力的法制国家才能生存,倒也是真知睿见。但因当时政权更替较为频繁,并没有发展良好资本市场的稳定社会环境。

 

写在结尾

 

时过境迁,如今的股票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性似乎恒古不变,这点东方哲学早有说明。

无论物质世界怎么发展与膨胀,最后人性推动其反复轮回。

有人说涓涓细流归入大海,有人说乘风破浪济沧海,但归来时可否仍是少年?李佛摩尔抑郁到饮弹自尽,他一生在天堂与地狱穿梭;而巴菲特一如既往的在奥马哈喝着可乐,穿越迷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以史为镜,名人投资的成与败

以史为镜,名人投资的成与败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

欢迎加入无忧树协作组,走上财务自由之道。

延伸阅读:

投资中的因与果



做投资必须基于深刻的行业研究:30个细分行业商业模式风险点全梳理



定制家具研究:好莱客价值分析(一)



巴菲特:如果只盯着苹果的销量,你不会理解苹果



做投资必须基于深刻的行业研究:30个细分行业商业模式风险点全梳理



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



如何寻找最佳买点?



不贪而胜——大湿们眼中的理性



以史为镜,名人投资的成与败


长按扫描

下方二维码

关注无忧树能力圈



以史为镜,名人投资的成与败

加入无忧树协作组

长按扫描

下方二维码



以史为镜,名人投资的成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