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齐聚豫园海上梨园 “写给上海的诗”征文活动各奖项揭晓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青年学子齐聚豫园海上梨园 “写给上海的诗”征文活动各奖项揭晓”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图片说明:肖水在“写给上海的诗”征文活动颁奖礼上发言





东方网记者李佳敏5月12日报道:“上海,隐藏了上海人。房东来自湖南,午餐找到凉皮,口音流浪之滩涂,我以为,我不开口也就不至于,‘洋今帮!’两个白种男人相互发笑。”西安交大“90后”学生李晚在台上款款朗读自己写的诗,这首名为《白渡桥》的新诗,刚被评选为“写给上海的诗”征文活动新诗奖的三等奖。





为培育和发展上海文化,为上海文化注入新活力,从今年4月1日开始,有着37年历史的复旦诗社在豫园商城的支持下,在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全国近20所高校,开展了一场“写给上海的诗”的征文活动。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主办方共收到作品近300篇,其中佳作涌现,经过评选,今天下午,“写给上海的诗”征文活动颁奖礼在上海豫园商城举行。叶晓阳、李昊宸、江珊珊、李晚、何本华等17位优秀青年学生,分别获得新诗奖、旧体诗词奖、散文奖等奖项,由获奖作品组成的诗集中写着:“谨以此集献给上海”,古色古香的豫园海上梨园在初夏的雨雾中,与青年学生及他们的文字相得益彰。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豫园与复旦诗社的这次携手,仿佛完成了从古到今的“穿越”,也让更多青年人有机会“亲近”这片上海文化的根源地及海派文化的汇聚地,挖掘更多生生不息的历史底蕴。





复旦大学教师、中国“学院派”新生代代表诗人之一、“复旦诗社”第27任社长、本次征文活动评委之一肖水在谈及举办活动的初衷时说,“写给上海的诗”征文活动,让他想起自己16年前初到上海,那时候上海对他就意味着“复旦”与“鲁迅”。此后的求学生涯逐渐让他明白,上海远不止这些,自此,上海也变得越来越“陌生”。肖水说,于是他开始了对上海的“游历”,每一次“游历”都在不断刷新他对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的印象。“写给上海的诗”征文活动,正是为人们探索上海“根基”打开了一扇窗,他希望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能参与到探索和塑造上海这座城市的进程中来。





从本次的征文获奖作品中,肖水也发现,青年一代诗歌创作者的语言“自觉状态”正变得越来越好,正是这种自觉性,让他们能更自信更准确地表达时下的生活状态。提及获奖作品,在复旦大学求学的广东学子何本华让他印象深刻,何本华一人获得旧体诗词奖及散文奖两个奖项,肖水说,他关于上海美专旧址的探访与诗歌散文创作,完全是自然而然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对生活和情感的良好把握。这种把握脱离了麻木与熟视无睹,“正基于此,希望用诗,再次唤起大家对上海的历史与现状的关注。”肖水说。





附:“写给上海的诗”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新诗奖:





一等奖:叶晓阳(美国安娜堡)





二等奖:周乐天(上海)、马小贵(北京)





三等奖:吴双(上海)、李晚(西安)、韩惠天(上海)





旧体诗词奖:





一等奖:李昊宸(武汉)





二等奖:张世才(武汉)、唐本靖(天津)





三等奖:谭国恩(上海)、何本华(上海)、徐依凡(上海)





散文奖:





一等奖:江姗姗(上海)





二等奖:吕梦倩(上海)、杨兆丰(上海)





三等奖:何本华(上海)、王超逸(上海)、崔勇(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