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纳卫星 迎来“黄金岁月”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微纳卫星 迎来“黄金岁月”’,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


正文开始:





记者 马爱平





于上月26日成功升空的欧比特“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02组卫星入轨数十天,其中5颗卫星已开始正常工作,近日顺利发回首批高光谱图像。





“2015年之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已有许多初创企业积极稳步发展。但就全球而言,中国的商业航天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微型卫星、纳米卫星,离发达国家还有近10年的差距。在未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机遇非常好,五年到十年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15日,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吴树范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三年来数量快速增长





卫星是如何分类的?吴树范介绍,卫星分为大型、小型、微型、纳米型等;大型是500公斤以上,小型是500公斤以下100公斤以上;微型卫星小于100公斤,纳米型卫星则小于10公斤,如今的卫星越做越小,标准立方体卫星只有1公斤左右。





根据美国智库航天工程(SpaceWorks)发布的最新统计图表,仅2017年,超过300颗50公斤以下微纳卫星发射到太空,其中印度火箭发得最多,一共发了140多个。“从整体上看,过去5年发射的微纳卫星,大概有52%的应用都是在商业领域,未来五年,商业用途的比例将会超过70%。”吴树范说。





中国的微纳卫星发展如何?吴树范说,2015年,中国微纳卫星有跳跃式增长,共发射了超过25颗微纳卫星,此后三年都实现了平稳增长。





“一些小小的卫星,像‘STU-2C’号立方星,重量仅为1.7公斤,同样可以得到很有意义的在轨数据。这颗小卫星提供的信息,可用于监控全球航空交通的宏观情况,检测特定飞机的动态等。其中3U立方星‘STU-2A’号发回了很多南极极地区域的照片,可观测结冰情况和分布区域等。”吴树范说。





研制生产已形成三个梯队





2014年,中国政府宣布鼓励商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这引发了中国民营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热潮,促进了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同时,像美国SpaceX等民企在航天领域如火如荼的举动,也带动了国内蠢蠢欲动的私企。





“许多商业公司从2015年开始进入到了航天领域。这一年,武汉举办了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同年,一些民企的微纳卫星发射升空。”吴树范说。目前为止,中国已有众多机构和民营企业从事微纳卫星研制与生产,形成政府机构或企业、大学式校企和纯民营企业三个梯队。





2020年将有200多个卫星在轨





如今,全球商业航天发展迅猛,未来五年无疑将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有200多个微纳卫星在轨运行,目前了解到的就有30多个纳米卫星和100多个微卫星正在研发中。”吴树范说,随着大量商业微纳卫星发射升空,世界航天格局或将逐渐改变。





“中国的微纳卫星技术虽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要赶超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树范坦言,截止到2018年4月8日,全球已发射的纳米卫星中,美国占58.7%,欧洲占24.6%,中国只有2.6%。





“未来五年中国的微纳卫星占比会增长许多,或许会超过10%。”吴树范说,中国商业航天还是刚刚起步的朝阳产业,在微型和纳米卫星领域,未来五年到十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