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父”70余年,英烈后人为报村民守墓之恩做了这件事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寻父”70余年,英烈后人为报村民守墓之恩做了这件事》。来源是。
“寻父”70余年,英烈后人为报村民守墓之恩做了这件事。村民|这件事---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守国,守义,守心:
从抗日战场穿越70年的坚守
■耿陈
村民|这件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彭杰洲夫妇与马存良老人(中)合影。采访人员李晓波摄
守国:对一座城的严防死守
时隔70多年,尽管没有亲身经历,但每每想起那段历史,年近90岁的彭杰洲总会想象,父亲那时亲历的是何等残酷的战场。
74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一支川军部队奉命在河南新安阻击日军。团长彭仕复奋勇杀敌,不幸中弹牺牲。
彭仕复是四川成都蒲江人,生前系川军第36集团军178师532团团长。因作战勇猛,深得当时川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的信任,是其麾下猛将之一。
村民|这件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彭仕复军装照。彭杰洲夫妇供图
1937年9月,彭仕复随李家钰出川抗战,奔赴山西、河南等地。1944年4月至5月,日军发动豫中会战,当时身为第36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家钰带领川军为掩护中国军队主动殿后,在新安县发起阻击日军的“新安阻击战”。彭仕复奉命在铁门以南地带阻击日军。5月12日,李家钰命彭仕复率所属532团,占据新安铁门附近山地,掩护友军由北向南撤退。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彭仕复率部坚守到5月14日,被日军重兵包围。
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从来就没有什么对等可言,能够填补这悬殊差距的,就只有中国军人死守的决意。
虽千万人,吾往矣。
5月14日,彭部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彭仕复遭日军三面围攻,最后关头,彭仕复率仅存的士兵向日军奋勇冲杀,最终壮烈殉国。
那时,彭仕复43岁,家中的彭杰洲也才15岁。
1988年,彭仕复被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革命烈士。除了知道父亲的战场大概是在河南,尸骨何处?是否安葬?墓冢安在?这些彭杰洲都一无所知。
一个15岁的少年,找寻英烈父亲的遗骸,这一找就是70多年。
守义:对一段历史的追寻坚守
同样在寻找的,还有新安县川军抗战史研究者孙保旭。
10年前,一次偶然翻阅资料,孙保旭在新安县志上看到彭仕复的事迹,虽寥寥数笔,但名字却刻在孙保旭的脑海里。一个问题也浮上心头,再难消弭:这位昔日为国捐躯的英烈,他究竟埋葬在哪里呢?
村民|这件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彭仕复之子彭杰洲(右)与马存良(中)、孙保旭合影。
资料纷繁,山高路远,但无论是案头还是脚下的跋涉都没能阻挡孙保旭和当地志愿者追寻英烈墓冢的脚步。
随后几年,孙保旭根据史料记载,沿着当年彭部与日作战路线,走访新安、宜阳的许多村庄,寻访了众多对那段历史还有印象的老人。
时光消逝,数年弹指而过,调查却进展缓慢。但孙保旭心头憋着一口气,他不肯放弃。
英烈已然逝去,但若连铭记纪念的后人都没有,那他们就真的不复存在了。
终于,在2017年清明节前夕,孙保旭找到了一群“守墓人”。
在新安县南李村镇马沟村上河组,81岁老人马存良告诉孙保旭,当彭仕复牺牲时,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身上携带有一张穿着军装,戴着帽子的照片,背面写着“上校团长彭仕复”。
当年,马存良的父亲、叔叔和几位村民埋葬了战死的英雄,年仅8岁的他目睹这一幕,就再难忘记,随后就是和村民一起守墓70余年。
照片马存良保存数年,从小马守成老马,一直期待着彭家后人来寻,却一直没有音讯。在一次搬家中,照片不幸遗失,他还遗憾了好一阵子。
几十年来,虽然村里几经建设、搬迁,墓地旁边的农田主人也经过无数次变更,但他们都知道,这里埋葬着当年的抗日将领和士兵,似乎是带着敬意的约定俗成,村里没人会打那块地的主意,埋葬地也因此一直被保存得很完整。
一个多年追寻,一个多年坚守,不求回报的坚持却都在于心底的一个“义”字。无论是孙保旭和志愿者的跋涉,还是村民纯朴而“执拗”的守墓坚守,守住的不只是一段历史,守住的更是当年爱国将士的意志和他们身上宁死不屈的国格尊严。
守心:对先辈精神的传承恪守
听到父亲墓冢被找到的消息时,彭杰洲百感交集,当了解到找寻和守墓的全过程后,他的心中更是难以平静。
2017年5月22日,彭杰洲和爱人李晓珍,从深圳赶赴新安,生平第一次站在父亲的墓前来祭拜父亲。
“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找到父亲的坟墓。”彭杰洲夫妇非常激动,也感谢这么多年来一直守护父亲坟墓的村民们。
祭拜当天,彭杰洲更是在父亲的墓前,无比动情地说,“父亲,儿子终于找到您了。”
看着村里多年来替自己守墓扫墓的乡亲们,想着当年父亲浴血奋战坚守于此的决意,彭杰洲和妻子李晓珍在心中打算着,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村民|这件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彭杰洲夫妇在成都人民公园。
李晓珍是深圳一家知名幼儿园的园长,有着50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于是,她便同丈夫商量着要到彭仕复的牺牲地义务支教,以此感谢当地村民。
今年5月7日,李晓珍赶到新安县,与幼儿园的老师、孩子们开始了一个月的生活学习,同时对当地教师组织培训,给予他们更加丰富科学的教育经验。
李晓珍怀着对村民的敬意,动情地说:“希望可以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当地老师和孩子们,为当地教育事业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守心报恩,奉献传承。时隔70多年,墓冢还在,遗骸还在,先人撒血热土的奉献精神也还在,这一份精神的传承,从抗日战场穿越至今,生生不息。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整理:耿陈
编辑:毛志文
编审:曲延涛
综合:中国军网微信、华西都市报、大河报等
- 全国首例英烈保护公益诉讼案宣判:侮辱烈士者被判公开道歉
- 独角兽来袭 大市岌岌可危
- 唯一未与中国建交的亚洲国家,曾向中国称臣千余年,国民非常幸福
- 2035年,房产税实施已有N余年
- 30余年风水王先生教你看风水,学会受益匪浅,值得收藏!
- 4号台风登陆,10余年首次高考遇上台风!还有特大暴雨等着你……
- 过去十余年的房价行情不会延续下去了,别再“冲”进楼市!
- 郑州驾培风起云涌,鸿泰B2大车陪你起伏10余年!
- 抖音现侮辱英烈广告,中兴与美政府签约解禁,ofo称遭集体抹黑,
- CDR来了;微信或取代港澳通行证;头条因对英烈不敬再道歉;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