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红毯一条龙了解一下

戛纳红毯一条龙了解一下

戛纳的红毯,变成了品牌赞助商、明星、网红、影人、微商以及龙蛇混杂的各路人马的营销战场。

 

对于国人来说,每年的戛纳红毯秀,比戛纳电影节本身还要精彩万分,戛纳红毯上的无数毯星,总能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热门话题。比如今年的马苏6分钟,丽坤希子9分钟,还有环球夫人网红阿姨的假摔,一个比一个热闹。相比之下,带着优秀作品的一些真正的电影人,反倒被这些消息淹没掉了。

高冷不再

戛纳电影节首次为中国人所熟知是源于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也是当时中国人在国外获得的最高的电影荣誉。自此,戛纳电影节便进入中国人的视线。

 

当时“戛纳电影节”在国人心目中,是高不可攀的国际最高电影艺术殿堂的象征,神圣、权威、不容置疑。获得电影节的奖项,便代表着对电影和电影人的最高认可。那时候携优秀作品走上红毯的巩俐、张国荣等等,就是中国顶级电影人和艺术的代表。当时国内外的媒体虽然也惊叹他们的美貌,但对其外表并未过多渲染,重点依旧是其作品如何,表演又如何。当然,这也源于当时并未那么发达和喧嚣的娱乐产业的时代背景。

 

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和影人走出国门,而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电影节之一,戛纳电影节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品牌影响力,依旧具有无可替代性。无论是对于电影行业,还是对于品牌商、媒体以及各怀心事的不同人马,戛纳背后蕴含着无与伦比的营销价值。而对于并不是很懂外国人的玩法的中国人来说,其中最容易操作、最能出话题、出效果的、最能看得见钱花在哪里的,便是戛纳的各类红毯秀了。

 

戛纳红毯秀上出现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有相关优秀作品的主创人员、影片的宣发公司、赞助商和他们邀请的明星和相关人物、评委和相关工作人员等等,比如此前范冰冰代言巴黎欧莱雅,就受欧莱雅之邀出现在红毯上;去年以评委身份出现在红毯;而今年据说是带着电影作品出现的。看来范冰冰是少有的把各种红毯身份都收集齐了的中国女星了。

 

这个能够获得全球观众关注的珍贵的机会,对于很多影人或者品牌商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若能有机会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不仅意味着全球海量的关注加持,还有高端的电影节和明星的背书,品效绝非常规营销方式可以匹敌。而国内从一线到十八线的明星、艺人,到这两年的网红甚至微商,尽管每个人的目的和使命都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都发掘出了这条最为便捷的吸睛之路。

各显神通

这种将红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的最亮点事件,当属2015年某位穿着东北大花被出现在戛纳红毯上的女星,(名字就不提了,自行搜索吧),除了当时她那一身行头,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并没有电影代表作品送去参赛参展,甚至都没有什么电影作品,冷不丁就出现在戛纳这样的一个如此严肃而高冷的艺术场合。

 

后来媒体扒出来,原来该女星是某款游戏代言人,而该游戏的制作公司不惜花了近30万从中介购买了戛纳电影节邀请函。这并非人们心目中的那种带着优秀作品,或者是受官方之邀出席的路径。但不管怎样,该女星那几日直接上了微博热门话题,彻底火了一把,单是从营销的传播效果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而随着此事被扒出的,还有花钱买红毯邀请函这门隐秘生意和它背后的各种营销目的。至此,类似戛纳之类的国际大大小小的电影电视节的红毯营销,开始为国内大众熟知。甚至到了后来,还有很多公司会去某些压根没人听说的国际某电影或电视节上,直接用国内的套路,比如买个奖项什么的,回来宣扬一番“斩获国际大奖”,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为了红毯秀,大家也是各显神通。比如前两年年国内某部有几位流量明星的片子,被戛纳的媒体扒出,其主创能够走上红毯的唯一原因,是其背后的出品方花了重金付了戛纳的场租做宣传。也就是说,租用了戛纳的场地,玩了一把昂贵的红毯借势营销。

 

当然,还有一些更大的金主直接包个小场自嗨走着玩的,请摄影师拍了拍,然后拿回国发一遍通稿,再配上一些夸张的诸如“全球媒体为之倾倒”,“得到国外影评人一致好评”,诸如此类的话术,也结结实实的为自己镀了一层金。

 

除了这种品牌商或者作品的出品方,出于宣传作品或品牌的目的下血本的,还有很多经纪公司也会给旗下艺人买个入场券,在约定的机位前露个脸,在国内媒体上发一轮通稿刷个存在感的。这股风潮如今也从传统的经纪或影视公司,刮向了财大气粗的一些平台,比如去年,某直播平台为旗下几个网红主播买了戛纳红毯入场券,而那几位“走出直播间”的网红主播们的造型和气质、表现,让人看得突发尴尬癌。即便如此,在后来该公司发给媒体的通稿中,将这几位网红主播描述为诸如“受官方邀请第一个走上戛纳红毯的国内女主播”等等,在媒体上刷了个脸熟,让人一言难尽。

 

以上这些行为无论多尴尬和自欺欺人,好歹也是公司行为。随着这门红毯生意的逐渐公开化和平民化,红毯一条龙服务也逐渐变成了一种明码标价为大约二三十万的高端定制商品。对于如今许多富有的中国人来说,似乎也并不是什么昂贵的花费,不少个人(微商),都从各类神通广大的中介手中买了这项服务。比如这两年陆续有不少淘宝店主和微商去戛纳红毯上刷了一把的,回来后就在自己的店里宣传一通,这远比他们花更多钱买一条软文或焦点图,来得更震撼,更有说服力,也更吸睛,不得不说是十分高明的营销手段。至于这二三十万的费用,对他们来说,分分钟就赚回来了,实在不值一提。

红毯大作战

当然,虽然有各种路径可以走上戛纳红毯,但总的来说,人数还是有限的。毕竟,各类赞助商金主们能够拿到的邀请的权限和数量,也还是在戛纳电影节组委会的总体控制内的。所以最终能够流出到市面的一条龙,以及最终走上红毯的人还是少数,这就令红毯的亮相越发显得珍贵了。

 

对于品牌商而言,利用好自己的代言明星自然是最为合适的方式,比如如何在红毯上展现自家的品牌和产品。服饰珠宝包包等品牌自然比较好展示,红毯+明星这就是它们的天然的场景。但其他品类相对来说,展现的场景就比较有限,此前章子怡就在红毯上拿起相机自拍和拍观众,这当然是不错的方式,但这种广告植入过于明显,还是让人觉得有些生硬的。

 

而对于走上红毯的各类人,即便路径各有不同,但目的却高度一致,最主要目的是要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全球媒体的眼光,尽可能多的得到各种版面和媒体推荐。扮美搞怪这种常规手段自然不必说了,还有许多剑走偏锋,不惜用各种手段来博眼球的,比如穿个东北大花被,穿个国旗之类,还有此番为人诟病的6分钟或者9分钟的红毯打桩机,更有甚者,假摔啦,晕倒啦,衣服掉了啊,没有最狠只有更狠,就看谁更豁得出去了。

 

当然,这些红毯一线的作战,只完成了整体宣传的第一步,之后这些明星艺人网红们的戛纳行程、表现,PS后的美图发布,采访,软文等等,还得需要各家经纪公司或公关公司的资源调度、营销能力、公关手段和金钱大比拼,否则若没个持续露脸和刷存在的二次传播,前面这些豁出去的事意义也不大了。

 

红毯原本只是电影节向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来致敬的仪式,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到如今被不同的人拿来作为一种营销的手段,其商业性远远超过艺术性本身,与这个电影节的初衷相去甚远,这让人也不得不感慨商业的强悍。

 

当年巩俐被人问起如何看待蹭红毯的人,她说:如果我不是来参赛,就是来走走红毯,可能大家就会觉得我有毛病。这是一个电影的圣殿,走红毯的时候应该是用一个很神圣的使命感去走,不能随随便便地走。应该是没人记得她的这番话吧,或者,假装不知道这是电影节吧。

成功营销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丨一点资讯

腾讯新闻丨凤凰新闻丨搜狐新闻

百家号丨大鱼号丨界面



戛纳红毯一条龙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