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来源是。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

杭州一手限价房摇号冻资。盛况空前,震惊全国。

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

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

▲网友爆料:一名小姐姐因体力不支晕倒在银行大厅,被保安抬出去了。(素材转自公号“层楼”)

通过预售证限一手房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每一轮调控都会用,可是这一次尤其生猛。大棉袄凌晨排队,晕倒在验资场所,公证摇号VS茶水费,全款往里走,按揭不要堵门口。一个个奇景刷新着围观者的认知上限,也在一次次暗示着房产的财富效应。无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买房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你攻我守,不亦乐乎。这一切印证了一句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杭州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全国热点城市一手房都限价。就在离杭州不到二百公里的上海,限价房的热情已经逐渐冷去。除了中粮前滩给出罕见良心价格导致摇号哄抢外,大部分上海限价项目没有像杭州这样爆棚,个别近郊一手还出现认筹不足。

为什么杭州不一样。

因为调控的时机。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杭州在2016年9月重启限购。真正的大招落在2017年3月,限购限贷限售限单身。在去年3月之后的几个月内,全国几十个城市升级了限购限售限贷等。看得出来,杭州是迫于政策竞争的舆论压力,升级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调控。

杭州调控升级的时机可以说是非常不巧。

别看杭州现在一房难求,回顾杭州楼市历史表现,简直是惨不忍睹。2010年至2016年,杭州的房价没有涨过,一度阴跌不少,套住一大批上海、温州的投资客。我有个粉丝,2013年去杭州买房的时候,整个售楼处只有他和老婆两个人,销售总监看着他们两个,眼睛放着绿光。。。

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

(杭州一手房均价表现,数据来自克而瑞)

沉寂了六年,靠着史无前例的牛市爸爸,杭州楼市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了。屁股还没捂热,限购政策就出台打压。可是需求只会被抑制,永远不会被消灭。调控政策只能缓释杭州的上涨,但该涨的涨幅,终究还要补回来。就这样,杭州楼市从去年3月开始进入主升浪,一口气憋了六年,也该轮到它爽一把了。这个时候的调控升级没有作用,在牛市主升浪里限价,这摆明了是送套利的机会给买房人。

而上海楼市的主升浪在2015年至2016年基本走完,到2016年底调控升级的时候,上海已是牛市尾声,价格体系被夯实。再经过了2017年的振荡筑顶,目前无论是上海限价一手还是不限价的二手,价格都很稳定。限价与否,关系不大。

限价出台的时机很重要。

限制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凡是被限制购买的,基本上都是好东西。中国人太明白这个道理了。小时候的生活必需品,都需要用粮票、油票、奶票才能买到。限购在暗示着稀缺性,稀缺性会激发错失恐惧,将潜在需求转化为购买需求,进一步引起稀缺。小时候买米、买油、买蛋,哪一次不是争先恐后的。

上海的车牌,2013年以前是自由竞价的,价高者得。2012年我买车的时候,我拍牌就出了一个显著高价,6万多吧,马上就命中。虽然是高价,胜在方便、省心,而且我是真的刚需,愿意多付费,志在必得。上海的车牌需求量真的是大,没过半年成交价就涨上去了。

事情慢慢有了变化,从2013年3月,上海车牌开始限价,要求每月价格不得高于最近一次的拍卖均价。从那时候起,名义价格被控制住,一次只能涨个几百。但由于名义价格低于市场有效价格,价差带来的财富效应,让人看到了套利空间,吸引了更多人来拍牌,这里面包括了很多专业的代拍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服务器+软件+光纤,普通人哪是他们的对手。真正愿意支付高价、有需求的人反而买不到车牌了。

限价下,一边是愿意付费的有效需求没法满足,另一边是前来套利的投机需求稀释了供给。需求无法通过价格信号反馈,就出现了投机需求套刚需的利。限价看上去帮助了有效需求降低了成本,但是实际情况是:因为有效需求面临着大量的投机需求的竞争,一直没有办法匹配中供给,所以只能看着价格一点一点涨上去,等到几年后拍中了,价格也涨的差不多了,还搭进去时间和精力成本。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现在上海车牌大概是8.9万吧,仍然一牌难求。真实价格是14万(不限价的单位车牌)。

发生在上海车牌上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楼市里上演,只不过主角变成了被限价的一手房。

寻租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经济学里有一个概念叫租,简单地说就是相对旱涝保收的收入。薛兆丰举过一个例子,解释地很好,比如娱乐圈里经常出现导演潜规则女演员的事件。导演的这些福利就是他们的租,不管薪酬、票房怎么样,导演的租很高。

现在被限价的一手房,它们的租高到令人发指,应该是普通人生活里能接触到最大的租了。南京、杭州、成都、长沙、西安等地的一手限价房,只要买到,就是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的利润。有租的存在,就会有寻租。买房人会为了租,而花费额外的成本。

所以我们看到了西安限价房摇号EXCEL里的领导名单,我们看到了开发商的茶水费、捆绑装修、天价车位,我们看到了排不完的长队。只要有限价在,还会有更多“创新”,高手在民间。那些针对摇号的建议,只是“术”的提升,终归会输在“道”上,输给人性。

有限制,就有租;有租,就有寻租。限制和反限制手段永远是主旋律。在一次次反限制的实践中,限价的租带来的好处,就在寻租的过程中,耗尽了。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不便宜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看上去的便宜,没这么好拿。好不容易拿到了,也没看上去那么便宜。

一手限价房的收益:

实际收益 = 买房价差*中签率-资金沉淀成本-时间精力成本-机会成本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其实,实际收益不见得有多大。

买房价差是收益的核心驱动力。看上去很丰厚,但实际有多厚,也有不确定性。牛市过后,扛住10%-15%的回撤,还能剩多少价差,不知道。排队长龙里每多一个人,抽签的分母就大一份,你说中签率该有多少。买房价差*中签率的期望收益,真不高。资金沉淀成本和时间精力成本都明白,不解释。机会成本因人而异,如果你是个厉害角色,那这个就没底了。如果你只会抽限价房,那机会成本就是0。

如果你有资源(不解释),确保中签率,或者你的确也没啥更好的投资机会了,应该去抽限价房,大力出奇迹。否则的话,别凑热闹。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越涨越买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为什么三年前无人问津的二线楼市,翻倍之后,反而大家却抢起来了。

因为有预期,有错失恐惧。人就是喜欢买涨不买跌。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写过,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人的群体性智慧远低于个人智慧。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只要大家认为好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我们的基因里充满了对集体意志的认同感和安全感,因为千百万年来的进化,让更顺从集体选择的我们活了下来。哪怕头脑里闪过几分反对,也会尽量说服自己顺应集体选择。因为安全感,拼死也要找到内心的安宁,就让集体代替自己做决定。出了问题,也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起背锅。

有意思的是。资产价格,是会受到集体行为影响的,它有反身性。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资产是好东西,会涨价,大家的一致行动,真的会改变资产价格,让涨价自我实现。

房产实在是个特别的资产,它同时具备消费品属性和金融资产属性。

房产=消费品+金融资产品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金融属性说穿了,就是资本利得,就是升值。金融资产品越涨越买,买的是升值的预期。

虽然群体性智慧弱,但是跟着大流买,大部分情况是对的。一般决策的第一层思维是,因为大家都看涨,所以我也买。正是因为大家买,所以金融属性自我实现。越涨越买,越买越涨。是没错的。

可是我们应该有第二层思维:金融属性全是预期构成,在随大流搭便车的时候,也要猜什么时候反转。那什么时候会反转,其实是不知道。预期是最难预测的,就像不懂人心一样。

所以更明智的做法是,找到资产品的安全边际。就是你买的足够便宜。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要买的足够便宜,要么靠进场早,这本质是认知盈余,你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要么靠技术才能,看房200套,你比别人更会买,腿更勤快。要么靠运气,别人抽不到的,你能抽到。

这么看不吃不起苦,扛不住风险的普通人,也只有靠抽签了。

推演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限价这么搞下去,会是个什么样子。

假设没有限价的话,牛市里一定会是一个尖顶,就是相信越涨越买的反身性的那波人,在牛市的尾声,用更高的价格砸出一个天价的顶部。然后把这些人套牢,造成严重的浮亏,用一部分人血的教训,完成买房人的风险教训。这个世界上,只有真金白银的损失才能让人牢记。这样,其他人以后才会知难而退。

现在限价来了。等于让错过了牛市的那些买房人,掀翻了桌子一切重来,通过逼迫开发商被动让利,重新入场获利。鼓励错过机会的买房人,再次进入投机。他们不但得不到教训,反而得利,备受鼓舞,这其实是在透支未来的调控难度。

这里面关键的问题出在成交量上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限价缓释了涨幅。让人造的楼市顶部变得更长,拉长牛市周期。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一手限价房不断夯实价格,帮助二手房拉高价格。在更长的牛市周期里,更多人在高位完成了建仓。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

举个例子,如果一手房没有限价,价格自由上涨,到达顶部每平米是5万元,然后因为价格过高,市场购买力迅速衰竭,价格回到4万。后面的买房人看到价格下跌了,也不敢跟进,价格接着跌,最后回到3万元。虽然数字上不好看,但价格从5万到3万,是很迅速的,当中没有多少交易量,套牢的人不多,整个市场的成本其实是偏低的。

另外一种做法是限价,一手房限价后是4万,市场价格是5万,打个8折。大量买房人看到市场价格有套利空间,纷纷在4万左右建仓。不管价格是否会回落至3万,因为有套利预期,大量头寸在4万左右建仓,整个市场的建仓成本是抬高的。限价会让更多人成交在顶部,这里还没算寻租的成本。短期站岗,但好在房产仍然是大趋势上升的资产,没有大问题。用更高的价格锁住更多人,意味着下一波的底部更加扎实,更高的涨幅。

买房子不像读文章要看热点。文章为了传播力,热点有助于分享。但是赚钱这条路上,传播力是大忌讳。买房子赚的是认知差,闷声发大财。认知被快速复制,而房子稀缺,最终就是被认知激活的需求哄抢稀缺的供给。当很多人都认为一个资产好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了,也没有意义了。

特洛伊里的预言女巫-卡珊德拉,她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同时身上也有个诅咒,别人永远不相信她所说的话。当别人相信的时候,预言也已成真。

但愿你我心里都住着一个预言女巫。

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玩命。买房|限价|杭州|车牌|主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