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的端午香囊 在他们手中复活(组图)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600年前的端午香囊 在他们手中复活(组图)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一枚小小的香囊,淡香温润而绵长,这个精致的锦囊更是中国人对端午的一种记忆。5月29日,成都西门的一间工作室里,毛罗超、张汉卿两位传统制香人正遵循明朝《香乘》的古法,制作端午香囊。
龙脑、零陵香、辛夷、檀香、丁香、茴香、甘松这几味看似简单无奇的药材和传统香料,经他们选料、炮制、碾粉、定型、调制、窨藏、包装后破茧成蝶,600多年前古人佩戴的端午香囊在他们手中得以呈现。
中国人自古喜欢香文化,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佩戴香囊。春秋战国后,古人佩戴香囊风俗日盛。“老外喷香水,中国人挂香囊。”正是中华传统中的一大特色。
在清朝,佩戴香囊成为皇宫的防病措施之一。乾隆帝曾发过“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的谕旨,当时人人佩戴香包,以避瘟疫。在四川,苏轼、花蕊夫人、薛涛都是玩香的高手。唐朝时,成都还有专门的香市。
遵循古法制作手工香囊,工序繁琐,选料严格,如今已少有人制。毛罗超、张汉卿两人因酷爱传统制香,在2018年才动了制作传统香囊的念头。
就拿甘松这一味在四川火锅和卤菜中最常用的香草来说,制作香囊必须人工清理掉所有的腐毛和腐叶,1公斤甘松只能清理出120克左右的根须,再用碾槽碾成粗粉。
这些香料如果用机器碾压,既省时又省事。不过,高温碾磨后,植物固有的香气会直接流失掉,做出来的香囊气味就很难持久了。
香料比例的搭配也很有讲究。要还原古人制香时的“香气养神”的精妙,要反复尝试香料或药材,按君、臣、佐、辅进行配伍。
君是主料,是香味的主基调;臣是辅料,增加整体香味的层次感、丰富度。只有君、臣、佐、辅各适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尽展其性。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个过程是最难的。有时,为了搭配一个味道,毛罗超往往要反复几十次。搭配好了,一个这样的香囊香气能持续很多年,越是淡雅越值得回味。
古人说,自端午后,五毒皆出,身佩香囊,以最天然的方式驱除病疫。毛罗超、张汉卿制作传统香囊,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安然度夏,身爽心怡,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摄影报道
- 极挑再遭黑!21根雪糕100块被质疑作秀?网友:你还以为是20年前
- 半年近3000吨,今年前5个月销量已超去年,她家大黄鱼料凭什么短
- 成都职业捕鼠人:月入6000元最多一晚抓80只老鼠
- 车场车辆损失超过6000辆
- 科学家发现至少七颗超级地球,恰好验证了50年前的费米预言
- 人物 | 他穿着20年前那双球鞋,从“辽足快马”跑成了活化石
- 抄底最佳时机 AMD 锐龙5 1600性价比游戏配置推荐
- 600年前,山西工匠用土办法,在兰州黄河边,铸成4根万斤铁柱
- 两千年前人们要是近视了,怎么办?
- 村干部有事做了!挨家挨户收钱,每户600元左右,农民要配合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