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来源是。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文/高成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北宋神宗皇帝在位时,僧人文莹在《湘山野録》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赵匡胤早年结识了一位道士,此人姓名不详,以预测神准为人称道。宋太祖即位后,一直想要找到他,可惜久久不能如愿。终于,在开宝九年,赵匡胤西巡洛阳时,重新遇见了这位老友。道士给太祖作揖,并说:“别来喜安”。太祖当然是大喜了,就把他带入宫廷,咨询说:“朕想见你好久了,问一件事情,也没别的,朕还有多少年阳寿啊?”道士回答说:“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天气晴朗,陛下可以再活十二年;如果不是,就请您准备后事吧”。
很快,十月二十日到了,赵匡胤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太清阁。仰望天空,只见星光璀璨,赵匡胤非常高兴,十二年,可以大干一场了。熟料天有不测风云,忽然之间,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意如此,亦复何言?连忙派人召见晋王,只见烛影之下,赵光义时而离席,好像不胜酒力。喝完,积雪已达数尺,赵匡胤用柱斧除雪,喊道:“好为之,好为之。”于是解衣入睡,鼾声如雷,第二日,发现皇帝“玉色莹然如出汤沐”,但已经驾崩。
后面发生的事情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司马光的《涞水记闻》记载的较为详细。大意如下:皇后发现太祖皇帝驾崩,连忙让太监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找来,要让他入宫继承大统。王继恩“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就没找德芳,直奔了开封府。赵光义什么反应呢?“大惊,犹豫不行”,说要和家人商量一下。王继恩在门外等候许久,不见晋王出来,连忙跑进去催促:再不进宫,皇位归人家啦!听罢,赵光义这才前往。皇后听说王继恩回来了,问道:“德芳来了吗?”王公公回答:“是晋王来了。”皇后见是小叔子,一脸懵逼,知道大势已去,马上说:“吾母子之命,皆讬于官家”。赵光义安慰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赵光义没有篡位
千百年来,许多人认为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害死的,他原想传位于德芳,结果被王继恩出卖,使赵光义捷足先登,窃取了皇位。《湘山野録》是“烛影斧声”最早的出处,但你也看到了,其内容荒诞不经,神乎其神,是典型的野史桥段,更重要的是,里面并没有说是赵光义杀死了哥哥,这种说法其实是后世对材料的一种理解,或者说推断,并没有铁证;其他史料有涉及太祖之死的,也只是肯定兄弟二人当晚喝了酒,至于聊了什么,是庆祝北方战场屡屡告捷,还是托付后事,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从召见光义一人来看,托付后事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皇帝驾崩是军国大事,应该把宰相等高官一并叫来,大家群策群力,稳定过渡。
司马光的《涞水记闻》可信度则比较高,他是著名的史学家,编过《资治通鉴》,内容上相对严谨,被后世看重。对于宋皇后,大家一般抱以同情态度,认为她是在遵循太祖遗愿,只是没有成功,还被赵光义记了仇。可是,当我们放下成见冷静分析,可以发现,赵光义继位并没有违背太祖的意愿,正如王继恩所想,晋王的确是应该继承皇位的人。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王继恩又怎么知道赵匡胤传位晋王的想法向来坚定?这可以从晋王在太祖时的地位推之。建隆三年六月,皇太后杜氏驾崩,同月,赵光义被封为开封府尹;开宝六年八月,宰相赵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紧接着赵光义封为晋王,位居宰相之上,而赵匡胤的皇子德昭、德芳连王都不是,他们的王爵还是在父皇死后由叔叔封的。所以无论是在赵家,还是在朝堂,赵光义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那为什么不封晋王为皇太弟呢?因为唐末以来,历朝统治者都不册立太子,亲王+开封府尹是储君的标配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后周广顺三年,郭威封养子柴荣为晋王、开封府尹,次年,柴荣继位,即周世宗,他没有当过一天太子,却因为特定的身份接班。再往前数,梁太祖朱温对养子朱友文非常喜爱,封他为博王、开封尹,临终前想要传位给他,只是因为政变而没有如愿。当时老百姓见哪个王爷当开封府尹了,基本上能猜出未来的皇帝人选。这叫没有太子之名的太子,心照不宣的事情。如果赵匡胤想立德芳,那应该封他为亲王加府尹,甚至是太子了,可太祖皇帝并没有这样做。当时赵光义说话有多大分量?从开宝九年的西巡就可以看出来:彼时太祖皇帝考察洛阳,有迁都之意。起居郎李符上书反对,称迁都有军粮、酷暑、经济等“八难”,赵匡胤听后不以为意。铁骑左右廂指挥使李怀忠又说汴梁有运河,每年从江淮运粮百万,是军队的衣食父母,而洛阳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不该迁都,赵匡胤再度不置可否。终于,晋王赵光义发话了,说:“迁都未便”,对此,太祖坦诚地说:朕不光要迁洛阳,以后还要迁长安,开封位于华北平原,无险可守,需驻扎重兵,这为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熟料赵光义就是反对,说了句“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宋太祖就放弃了迁都计划。其实赵光义这句话是毫无道理的,大宋只有两代皇帝吗?你们兄弟俩可以保证不失德,后世之君又如何确保?况且山川之险与仁德并不矛盾,是可以兼得的,政府一方面把首都迁往洛阳,与此同时,君主再施以德政,两者并无矛盾之处。面对这样的理由,宋太祖怎么就屈服了?因为赵光义位极人臣,还是未来的皇帝,得不到他的支持,迁都无论如何都推行不下去。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由此可见,宋太祖死后,宋太宗继位是他的意愿,只是因为过于突然,没有留下遗诏,让人怀疑皇位得之不正,辽国史书记载:“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自立,谴使来告。”说赵光义是自立的。但是从赵光义次日的反映看,他并不像杀死太祖之人。如果是他害死了哥哥,王继恩找他,他就不会惊讶、犹豫不行、与家人商议良久,应该成竹在胸,当即前往,不给他人可乘之机。史书只说了太祖死前与太宗饮酒,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明就是光义杀死了哥哥。还有,就算认为太宗弄死太祖,一般也是说下药,不会像电视剧演的,拿个大斧头去砍人,皇宫禁地,皇帝周围,哪有这么大的斧头,赵光义是怎么带进去的?如果是小斧,赵匡胤好歹是武将出身,晋王一介文人如何能杀?以斧弑君,必留外伤,引人怀疑,倒不如下药方便,据说李煜等人都是被赵光义毒死的,但这些也只是据说而已,并无实证。太祖到底得什么病突然死去,目前也只是猜测,有的说家族遗传病,还有的说饮酒过度等等。
为什么是兄终弟及?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却要给弟弟,这和汉唐的制度不一样呀!正常情况不是父死子继,然后才兄终弟及吗?太祖有儿子,且不止一个,为什么不封他们为王、为府尹呢?据《宋史》记载,这是因为皇太后的遗言。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建隆三年,皇太后即将去世,临终前,问赵匡胤:“你知道你获得天下的原因吗?”答:“都是祖宗保佑。”太后说不对,那是因为柴家孤儿寡母,被你钻了空子,为了防止悲剧重演,你百年之后当传位光义,光义百年后,再传给他的弟弟廷美。有人认为这是宋太宗伪造的,目的是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理由:赵匡胤当时三十五岁,正值壮年,太后怎么知道儿子活不长?若太祖能活六七十岁,德昭也长大了,还有传位光义的必要?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在今人看来,三十五岁是挺年轻的,年富力强,大有可为。可在一千年前,五代十国的混战时代,能活个五十岁那是相当不易了。宋太祖的三位皇后,没有一个享年超过四十五的。北宋之前,因为幼主亡国的事例不胜枚举,杜太后比较在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国赖长君嘛,谁愿意子孙后代被满门抄斩。周世宗年龄不大,还不是说死就死了。而且太后很喜欢光义这个儿子,大的当皇帝了,希望小的也当,窦漪房不就多次劝说汉景帝立梁王刘武。而且这个“幼”不仅指年龄,还指政治经验,太祖五十岁死了,赵德昭虽然也有个二十来岁,但与开国功臣、为官多年的叔叔比起来,还是很小很嫩的。
赵光义上台之初也的确执行了母后遗嘱,封赵廷美为齐王、开封府尹,相当于填补自己留下的职位空缺,让他有了储君之实。然而,太平兴国七年,赵廷美因为谋反案受到政治清算,被免去府尹一职,后来又与卢多逊勾结,事情泄露,降爵涪陵县公,雍熙元年去世。这时,赵光义可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直到宋高宗无后,禅位孝宗,皇位才重新回归太祖一脉。
落寞的太祖皇后
反观宋皇后想立的赵德芳,他在父皇驾崩时,不过十八岁而已,是个未成年人,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他前面还有位哥哥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了,是孝惠贺皇后所生。年长,且为嫡子,就算要让皇子继位,赵匡胤也万万不会选择德芳,那是对江山社稷的不负责任,把赵家置于危险的环境之中。五代时期,多少幼主亡国,赵匡胤自己又是怎么上来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放着光义、德昭两位更合适的人选不用,却选乳臭未干的幼子,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宋皇后为什么还要让德芳入宫呢?因为她有私心,如果赵光义登基,她就是尴尬的皇嫂,若赵德芳接班,她就是皇帝的长辈——太后。德芳年幼,出现问题得向太后请教,光义年长,理政什么的都没问题。对于皇后来说,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当发现入宫的人是赵光义时,皇后意识到自己有性命之虞,拥立德昭,站错队,犯下严重的政治错误,晋王会放过她吗?于是连忙称呼其为“官家”,也就是陛下的意思,还把母子性命相托,实际上就是求饶。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太宗当场没有拿她怎么样,可是在二十年后,皇嫂去世,赵光义却降低了她的葬礼规格,灵柩在两年之后才陪葬于太祖陵寝北侧,牌位直到神宗时才放入太庙。翰林学士王禹偁看不过去,上书劝谏,竟被贬往滁州。因为当年的事情得罪了宋太宗,王学士不解内情,触犯了忌讳,结果吃力不讨好。有个问题值得注意,太祖在位时,从来没有公布过太后的遗嘱,一旦公布,相当于确定了两位储君,大臣们肯定会争相投靠,最后触发党争,这对皇权的稳定是不利的。再说赵匡胤自己也不知道能活多少岁,五十多岁之前死了,立赵光义是合理的。万一活了个七八十岁,那赵光义也有六七十岁,年龄过大,就不适合继承皇位了,届时,传位儿子或者孙子更为合适。不公布,不把话说绝,相当于留了一手,随机应变。
如果某影视公司想拍一部关于宋朝的电视剧,并邀请你做编剧,脑洞特大的你,会如何设计“烛影斧声”的情节?快来评论区说出的你想法!以下是我的设想:
是夜,汴梁城大雪纷飞,烛影下,兄弟二人正在饮酒……
赵匡胤:光义啊,朕想吃核桃,你拿斧头替朕砸开!
赵光义:遵旨!
……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皇帝驾崩于太岁殿,享年五十,庙号太祖。
上一期:如果能穿越,你最想当哪个开国皇帝?
高成:一个呆萌、天天游手好闲、理科被完爆的文科小生
往期目录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宋太祖赵匡胤死于谋杀?赵光义有不在场证明,这才是真正的死因。死因|谋杀|赵匡胤|王继恩|赵光义---
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偿)
- 赵匡胤“毁了”一个女人,只因为没有接受她的“以身相许”
- 赵匡胤真的是死于谋杀?后人误会赵光义了,史书中其实藏着答案
- 后世认为,赵德芳是赵匡胤最优秀的儿子,为何宋太祖不传位给他
- 赵匡胤死后,宋太宗对只有24岁的嫂子做了些什么?你肯定想不到!
- 北宋初年,赵匡胤普查全国人口,发现一个唐朝不为人知的秘密
- 宋太祖留下一个秘密,九代皇帝口口相传,金兵攻入汴梁才真相大白
- 酒馆一小官因买了一批酒,赵匡胤当皇帝后,成了开国名将!
- “烛光斧影”埋藏着的惊人秘密赵匡胤与赵光义的皇位争夺战
- 从这件事情看出,明太祖朱元璋比大宋朝的所有皇帝都要厉害!
- 宋太祖看上了一个美女,七日后女子的丈夫暴毙而亡,死因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