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 | 理论科学的两件大事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20世纪即将过去,回眸百年科技历程,我们能隐约感到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正在来临。人类正在和将要面临的变革,是一场可以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相提并论的历史进程的大转型。
在这个世纪里,理论自然科学发生了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本世纪前半叶古典科学基础的重建。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和模本的古典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物理科学领域,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统一了声学、光学、电磁学和热学,有效地支配着小到超显微粒子、大到宇宙天体的物理世界。在生命科学领域,以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统一了生物学的诸分支,乃至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这些巨大的成就使人们相信,古典科学已发展到了顶峰,剩下的事情只是将已经建立起来的原理应用于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上去。但是,大多数人还没有看到,在理论科学内部已潜伏着深刻的危机。19、20世纪之交,出现了一系列既有理论难以解释的新的实验现象,古典的世界图景开始变得支离破碎。世纪初年诞生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通过深刻的观念转变和理论创新,完成了古典科学基础的再整合,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在自然学中演绎了更为纯正的希腊精神:自然的数学化、宇宙的和谐。
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均发生了重大的理论变革。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模型、宇宙学中的大爆炸模型、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双螺旋模型和地质学中的板块模型,被认为是20世纪古典理论科学中最重要的四大模型,它们代表了古典理论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系列新的理论建树。
第二件大事是有别于古典科学的新科学范式的酝酿和发展。新兴的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和生态科学,试图改变古典的还原论、原子论、决定论的世界图景,向古典科学发起了根本性的挑战;与古典科学注重世界的简单性和原子构成性形成对照,整体的观念、非还原的观念、非决定论的观念、复杂性观念、不可逆性的观念被突出出来,与自然界生命的原则、有机的原则相衔接。
尽管与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新古典科学比,新范式尚显势单力薄,但是它们所代表的研究纲领极有思想魅力,呼应了这个时代人类对自身存在方式的反省。应该说,正是这第二件大事,构成了“转折点”的理论背景。
在这个世纪里,应用科学改造世界和支配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大,然而,人们享用科技成果的同时,开始注意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与19世纪一样,20世纪的重大科学成就很快就转变成相应的技术,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但与19世纪不同的是:20世纪的科学更加高深、更加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应地,它所转化的技术实际威力更大、也更难被人类所控制。原子能的开发与太空的开发最具有典型性,它们充分显示了人类主体“翻天覆地”的伟力,是迄今古典科技在操作能力方面达到的极致。核能代表着无比巨大的难以驾驭的能量,遨游太空代表着对整个宇宙的征服,兑现了“世界图景的时代”。对这些超级能量的掌握和控制,实际上决定了本世纪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
以基因工程和电脑网络为代表,显示了科学对于我们生活世界的重新改造和塑造能力,前者将改变人类的自然属性,后者将改变人类的社会属性。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电气化、电子化使我们置身于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人工世界中;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大大加速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化学和生物药品减轻了人类的病痛,发达的医疗卫生条件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然而,技术的过度开发引发了一系列人类未曾料到的后果。生活条件的好转、人的寿命的延长,使世界人口空前膨胀,对环境和资源形成极大的压力,大规模的粮食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核武库的壮大,已使人类的文明危如累卵。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局增,它们在地球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具有温室效应的隔热层,使地球表面温度逐渐上升,改变全球生态环境。严重的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了开发,森林被砍伐,湖面被围垦,加居了生态不稳定性,引发自然灾害。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损害了土地的肥力,破坏了食物的营养结构,最终危害人类物种的安全。
20世纪后半叶相继出现并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引起了思想界和科学界的深思:这一切是否昭示了古典科技的某种界限?未来科学的方向是否仍然延着还原论的线性走向发展,继续要求越来越高的能量,越来越大的资源消耗,越来越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呢?这正是“转折点”的现实背景。
尽管对古典的世界图景和古典的技术运作能力产生了种种疑虑,但当代科技正象一台开足了马力的战车一样勇往直前。它将因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继续赢得人们的喝彩和亲睐,也继续引起人们深深地忧思。可以预见的是,21世纪初年,在基因工程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古典科技将再一次大放异彩,而与此同时,非线性科学、生态科学将把自己的创造性工作继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
原载于
《光明日报》
1997
年
11
月
7
日第
5
版,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开篇词:通过历史走向未来
吴国盛:五千年的历程
吴国盛:哈佛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
吴国盛:劳伦斯科学厅采风
吴国盛: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埃及”篇
吴国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美索不达米亚”篇
吴国盛:神秘的国度—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印度”篇
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奇迹—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中国”篇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上)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下)
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主义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上)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下)
吴国盛:我们追不上乌龟?——芝诺悖论今昔谈
吴国盛 | 弘扬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阿基米德的故事
吴国盛 | 为什么还没有一部中国古代科学通史?
吴国盛 | 科学巨星与科学传播
吴国盛 | 对批评的答复
吴国盛 | 科学史为通识教育而生
吴国盛 | 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吴国盛 | 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一)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二)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三)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四)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五)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六)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七)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八)
吴国盛 | 希腊科学朝圣之旅(九)
吴国盛 | 西部之行之一(克莱蒙)
吴国盛 | 西部之行之二(圣迭戈-图桑-大峡谷)
吴国盛 |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吴国盛 |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吴国盛 | 世界图景悖论
吴国盛 | 我们能否重写中国科技史?——答《解放周末》记者问
吴国盛 |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吴国盛 | 科学精神的起源
吴国盛 | 读《论技术、技艺与文明》
吴国盛 | 我与《绿色经典文库》
吴国盛 | 追思博物科学
- 习近平要求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广场舞噪音影响儿子学习 业主下楼理论起冲突心梗去世
- 青岛滴滴司机“任性”取消订单 女乘客理论遭追打
- 白额高脚蛛成网红“灭蟑神器” 专家:理论可行 效果不可控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气功”:发现和运用精神能量的古老方法
- 那年 我们汕尾人是这样开学的,看完哭了...
- 孩子上课专注力差,内容记不住?这些方法适合刚开学的孩子们!
- 警惕!你所信奉的营销理论,其实正在毁灭你
- “开学的第一天”已送达,请查收新的你!
- 饭馆里偷学的11道菜,鲜香味美,简单快手0失败,一上桌就被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