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控卫的革命正在进行,詹姆斯是先驱,他们是未来

一场关于控卫的革命正在进行,詹姆斯是先驱,他们是未来

叫他们高大控卫也好,组织前锋也罢,从

埃尔文·约翰逊

勒布朗·詹姆斯

,再到

扬尼斯·阿德托昆博

,这些球员的身材越发高大。而关于控卫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一场关于控卫的革命正在进行,詹姆斯是先驱,他们是未来

让身高2.11米的扬尼斯·阿德托昆博打控卫?去年春天,当时任雄鹿主教练的杰森·基德做出这个调整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想法过于激进。“我想,这是真的?这不可能行得通。”如今在福克斯体育担任解说的前雄鹿球员马奎斯·约翰逊回忆道。

阿德托昆博,或者说“希腊怪兽”和大多数大个子球员有着明显的区别。他既有旁人难以企及的速度,还有后卫般娴熟的运球,他甚至还有点投篮能力。即便如此,让一个身高接近7尺的人打控卫?这个想法还是过于超前了。或者说,NBA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不管怎么说,控卫的职责并不只是带球到前场这么简单。控卫最重要的是无形的感觉,或者说是球感。伟大的演奏家有这种感觉。这种球感——比如本能地阅读出球队的节奏,决定哪个回合需要做什么,这是一种纯粹的技能——也许不是天生的,却显然能在一个人篮球生涯的初始阶段培养出来。

一个人需要经历多年的训练和真实比赛,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控卫。而中学时的实战,控卫通常都是预留给小个子的位置。

但基德还是从21岁的阿德托昆博身上看到了一些特质,让他认定这种转变有取得成功的可能。如果哪个教练能让这种转变成真,那只可能是基德。毕竟,他是史上最伟大最全能控卫。

问题出现了:尽管1.93米的基德已经算高大控卫了,但是和弟子相比,他还是袖珍了一些。阿德托昆博观察比赛的角度和球场视野,自然与基德有着不小的区别。基德习惯于从人缝中观察,而阿德托昆博可以越过所有人的头顶洞察一切。

基德的灵感来了。一次训练中,他把一个折叠椅拉到场上,站了上去。这样他就能有和阿德托昆博一样的视角,也能更轻松地解释控卫的真谛。

作为历史上最有天赋,身体最为强壮的控卫之一,基德为了理解阿德托昆博的比赛感受而站上椅子,这一幕足以说明扬尼斯为什么能够成为“希腊怪兽”。过去50年,NBA出产过的组织前锋屈指可数。而扬尼斯只用了一年,就让控卫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淘汰的工种。

这也是阿德托昆博成功承担起雄鹿组织前锋重任如此特别的原因。他入选了全明星,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个单赛季总得分,助攻,篮板,抢断和盖帽均进入联盟前十的球员。季后赛首轮,猛龙在他的面前就像一群校队球员。

阿德托昆博也让所有人初窥篮球逆转的未来。

如今的阿德托昆博被人视为珍宝,是独角兽,是人们口中的“希腊怪兽”。事实上,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球员正逐渐成长。也许他们没有2.21米的臂展和31厘米长的手指,可新一代的“组织前锋”已经做了进入NBA的准备。总有一天,我们会在赛场上看到众多这样的球员。

“篮球,尤其是NBA级别,已经不再是传统位置和位置定义的了。”ESPN篮球分析师弗兰·弗拉斯契拉表示,“孩子们从小到大看的就是这个。”

这意味着什么?

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前锋奔跑在NBA赛场上,“怪兽”将会变成一个过时的标签。尽管很多人抢功劳,但马奎斯发誓,他是第一个用这个说法的。

一场关于控卫的革命正在进行,詹姆斯是先驱,他们是未来

那是1984年5月,约翰逊所在的雄鹿陷入了与新泽西篮网的季后赛首轮苦战。雄鹿当时控卫线薄弱,这一弱点被篮网的全明星控卫迈克尔·雷·理查德森重点攻击。当时雄鹿主教练唐·尼尔森想出了一个疯狂的主意:他让身高2.01米,控球技术强于大多数人的前锋马奎斯担任球队进攻的发起点。

“所以我不是控卫,而是组织前锋?”约翰逊问道。

人称NBA“疯狂科学家”的老尼尔森(约翰逊说那时的老尼尔森穿着条褪色的牛仔裤,一件灯芯绒T恤,脚踏一双脏兮兮的靴子)认为这个说法非常合适。

老尼尔森的雄鹿并不是第一支启用组织前锋发起进攻的球队。同样身高2.01米的里克·巴里在1970年代总是在顶弧发起各种各样的挡拆,“那时候我们不叫组织前锋,但我很肯定我就是第一个(组织前锋)。”一点也不害羞的巴里这样说。还有1977-78赛季由兰尼·威尔肯斯执教的西雅图超音速,他让前锋约翰·约翰逊运球到前场,解放队中的投手古斯·威廉姆斯和丹尼斯·约翰逊。

但组织前锋真正的拥趸还数老尼尔森,他在密尔沃基始终采用这个方法(后来用了保罗·普莱西),接着在尼克斯(安东尼·梅森)和勇士(斯蒂芬·杰克逊)也继续实践着组织前锋的打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组织前锋出现在了NBA。比如“魔术师”约翰逊,斯科特·皮蓬,拉玛尔·奥多姆以及勒布朗·詹姆斯。

可直到NBA在2004年在防守上彻底禁止手部接触防守后,组织前锋才真正得到发展。

规则改变后,进攻的流动性更强,这对篮球生态产生了连锁反应。禁止手部接触防守后,后卫突破内线的空间变得更大,这促使球队更多地围绕突破型球员建队。而突破型球员增多,迫使不再受防守三秒限制的防守方开始更多地堆积内线(这要感谢汤姆·锡伯杜)。而进攻对此的回应则是增加更多投手,更大地拉开场上空间。

突然间,篮球场上的位置区别变得异常模糊。控卫开始攻击篮筐(本赛季前18名得分手里有10人是控卫),大前锋变成投手,曾经的教练手册变成了废纸。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球员加入,正如弗拉斯契拉所说,“高个子从小就要接受控球训练。”如今的联盟和约翰逊当年所在的联盟,已经大不相同了。

“我会运球。”约翰·约翰逊说,“但我不是真正的控卫。像扬尼斯和勒布朗这样的人,他们属于另一等级。”

鲍勃·西米诺的想法曾经和普通人一样。

一场关于控卫的革命正在进行,詹姆斯是先驱,他们是未来

“我还是年轻教练时,我对位置的了解就像棋子。”鲍勃说,“一号位做这个,二号位做那个。这就是我过去做教练的方式。”

不过最近,作为全美篮球强校纽约蒙特弗农高中队主教练,60多岁的西米诺改变了他的执教方式。他说自己更愿意让明星球员主导比赛(首先他们要证明自己能突破内线上篮),他甚至给出了证明:球队今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96米的诺亚·摩根,担任控卫的他已经决定加入费尔雷·迪金森大学。

西米诺说,教练与时俱进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唯一原因。

“现在基本没有孩子愿意打五号位。”鲍勃说,“这个位置没有任何吸引力。”

这也正是13年前NBA禁止手部接触防守时的想法。这个规则不仅改变了NBA的DNA,还催生了一批拥有新技术的球员,使得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年轻球员可以去学习和模仿。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趋势会逐渐扩散。”与拉塞尔·维斯布鲁克,德里克·罗斯及凯文·勒夫合作过的知名训练师罗伯·迈克卡拉纳罕说,“现在你能看到想像库里一样投篮的孩子,还有高中教练想打出勇士风格的比赛。”

想打出这种比赛,球队需要多名控球手,这需要多名能力全面的多功能球员。这也引领了篮球在草根级别的重大变化。

“过去,年轻教练会让孩子打固定位置。”弗拉斯契拉说,“现在,所有人都在学习投篮和控球。”

如此一来,篮球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的高个子在磨炼控卫技能。放在过去,这些人只能在禁区活动,只要运球就会被罚跑步。那时,这些人中会有一些进入NBA,他们不会被看作百年一遇的奇才或者特别武器,甚至不会被看作组织前锋。但现在,他们就是控卫。

也正是因此,“组织前锋”这个不可阻挡的概念终究会不再高贵,并逐渐走向消亡。

一场关于控卫的革命正在进行,詹姆斯是先驱,他们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