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个教授说,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

为何这个教授说,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

为何这个教授说,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

与国际接轨,应该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个高频词了。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类似的讨论话题层出不穷。

不过,今天,小编要向大家呈现的是另一种声音:在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看来,

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其实值得反思。

他认为,真正从全世界来看,也许中国教育,有许多方面是走在前面的,起码是引起注意、令人羡慕的。而许多其他国家让我们向往的,也是根据自己的环境与条件发展出来的,甚少是与“国际接轨”的结果。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18年6A刊,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为何这个教授说,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
为何这个教授说,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
“国际接轨”辨为何这个教授说,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

文丨香港大学荣休教授 程介明

教育发展,经常是国际论坛的一个大议题。

一般认为1870 年英国立法普及教育,是教育成为国家体系的开始。各工业国相继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复兴迅速,而同

样的大量资金,对非洲等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却似乎效果不大。逐渐发展出“人力资源”的理论,又由此衍生出“教育投资”的概念。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因此努力把资金投向

教育。国际机构也根据这个原理,向发展中的亚、非、拉国家进行资助或者贷款。“投资教育”,可以说是当时各国趋之若鹜的一种全球大趋势。

于是“教育规划”由此而生。1962 年,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IIEP)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教育规划把教育看成是一个体系,内部各个层次(大、中、小、幼)、各个环节(课程、教学、师资、管理、经费??)互相连接;外部又与社会其他部门(人口、经济、就业、营养??)息息相关。

那是教育发展的高峰时期。教育政策关注

的重点,是“体系”的建设。因此,大家关注的指标,是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内部效益(善用有限资源)、外部效益(对社会、个人的回报)、教育财政、学校分布等。总的来说,是把教育的目标,演绎成为如何把学生送进学校。20 世纪60年代初,在亚、非、拉分别举行了大会,要在20年内实现全民受教育(Education for All),也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整个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教育政策基本上是一种经济话语,这可以说是全球的大趋势。

后来人们渐渐发觉,学生进了学校,故事还

不能结束,因为还无法保证教育的质量。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大概整整十年,国际上流行的是“学校改进”“学校效能”的研究,关注学校管理的政策。那些年,开始出现了业绩指标、教师评估、质量保证、绩效工资,还有学券、择校、ISO9000 等把工商管理和市场竞争引入学校的浪潮。教育政策的重心,从体系下降到了学校。教育政策,是一种管理话语。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教育决策者,以为这是国际接轨的方向。

1990 年和2000 年相继两次国际会议,2000 年将教育发展纳入千禧发展目标。然而,普及基础教育都没有太大的起色。国际“趋势”,已经不太明显。但是,教育政策的重心,已经逐渐下移到个体——学生。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看看教育研究,有关教学法、课堂管理、学校文化、语言学习等,都是希望探索学生的学习。

为何这个教授说,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

21 世纪,出现了两件事,都与学习有关。

一个是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教育的关键是“学习”,因此“全民教育”逐渐演化为“全民学习”(Learning for All)。与此相呼应的,另一个是学习科学的兴起,把研究人类的学习放到教育研究的核心地位。要说趋势,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是一个多元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出现了两种以前没有的情况。

一是不少发达国家都遇到基础教育的困难。以最富裕的美国为例,中学的辍学率长期偏高,高中高达40%。以往是西方教育专业楷模的英国,情况也差不多。他们在国际比较研究PISA中学生表现偏低。但是这两个一直被认为教育领先的国家,政府的思维都似乎停留在20 世纪80 年代,希望以更有效的管理手法整治学校。

二是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高等教育。这是国际机构例如世界银行一直不以为然的。国际比较排名,也在这些国家的决策中发挥了作用。



国际机构在2015 年提出的持续发展目标,

其中包括教育。但是,既没有点出当今教育遇到的问题,也没有提出突破性的前进方向。事实上,

教育的发展,已经看不到有全球性的方向或趋势。

以上描述旨在说明:我们说“国际接轨”,已

经没有了根据。

再不能假设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正规”,我们中国的教育要向这条正规靠拢。

真正从全世界来看,

也许中国教育,有许多

方面是走在前面的,起码是引起注意、令人羡慕的。老实说,许多其他国家让我们向往的,也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环境与条件发展出来的,甚少是与“国际接轨”的结果。

也许可以说,不断探索、返璞归真,适应变幻

的社会,是大家都在做的;但这是一个各自精彩的过程。所以说,“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何这个教授说,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