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海峡论坛“第一次亲密接触”之“首来族”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海峡论坛】海峡论坛“第一次亲密接触”之“首来族”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第十届海峡论坛于2018年6月5日至11日在福建举办。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莫过于网络“首来族”的征选,凡是没有来过大陆和福建的台湾同胞可以优先报名,让想来却从来没有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得到了一个参与论坛的机会。
其实早在2017年7月25日,厦门市副市长李辉跃在解读新出台的“厦门人才新政45条”时就专门点出,厦门市将依托海峡论坛等重要涉台活动,实施台湾“首来族千人计划”,每年邀请1000名从未来过厦门的台湾青年来厦参访、学习、实习、就业。可以说,两岸交流先行,以“首来族”为主。以“首来族”为主的台湾青少年交流项目还需要持续进行。
说到“首来族”,大家还是相对陌生。之前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词是“首投族”。其实,这两个名词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偏向关注青年,因为青年对中国大陆或者对台湾地区选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政治偏好。因此台湾常有“首投族决定论”“青年人决定论”。
之所以关注“首来族”这一群体,主要是由于其对于大陆的印象也许有“教科书带给他们的认知”,再加上台湾部分媒体对大陆新闻几乎都是负面报道,因此他们因为对中国大陆的了解不够而产生敌视、漠视与轻视等偏见现象。
而台湾青年对于大陆的偏见始终难以改善的原因,最可能的就是因为部分台湾青年不愿意亲身来接触大陆民众或甚至亲自来大陆走访。甚至台湾很多年轻世代到过欧美旅游过,就是没来过大陆,因此更谈不上真正亲自体会大陆的真实状况。究其缘由,是因为缺乏动机和诱因,也或者是个人主义盛行之下,台湾年轻世代不愿去背负很多似是而非的历史包袱,也没有花时间去探究很多两岸渊源的发展脉络。
而很多既定的认知是需要时间与接触改变的。其实台湾年轻世代对大陆谈不上什么仇恨,只有被曲解的歧视或怀疑,而这些都只能靠两岸人民直接面对面交流后才有可能纾解,更重要的是两岸双方都要诚心诚意、心平气和。
事实上,年轻人思想尚未定型,易于接受新事物,亲身到大陆的体验,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大陆、了解大陆同胞、了解大陆对台湾青年的政策、了解两岸的异与同,可以起到修正甚至彻底颠覆原有对大陆的“刻板印象”的效果,进一步体认到两岸是同文同种。另一方面,比起政治议题,台湾青年更关心房价和薪资,以及如食品安全等有关切身利益的社会议题。面对岛内经济的困境,一部分台湾年轻人希望能来大陆寻找发展的机会,因此大陆可以成为其生活、学习、成就个人事业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两岸年轻人更早接触交流,学习如何合作,共同竞争。偏见的相关理论认为,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平等的交往和接触是有效的。增加交往和接触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打破原先形成的刻板印象,消除原有的偏见。但该理论强调,一方面,交往与接触必须是平等的,无利害冲突的。另一方面,交往与接触必须是长期的、深入的。因此,两岸青年之间平等、真诚、长期的交往是值得鼓励的。
对于两岸青年的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两岸青年多来往、多交流。”国台办也表示,关于两岸青年交流的问题,因为多种原因,目前一些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大陆、对两岸关系可能会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我们愿意用真诚、善意和亲情去拉近两岸的心理距离,实现心灵契合。我们也愿意加强两岸各领域交流,扩大两岸合作,通过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来增进两岸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感情融合,深化他们对两岸关系的正确认知,融洽“两岸一家亲”的民族感情。
因此,从不接触到接触,要让台湾青年世代“发现新大陆”。“一回生,两回熟”,两岸青年交流就能逐步深入,在交流中增加彼此的沟通和理解,来不断地深化对两岸关系的正确认知,不断地融洽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在两岸的常来常往中,台湾青年可以从频繁接触中,发现差异到理解差异、包容差异,在凡事用“两岸视角”看待之后,就能培养起“两岸意识”。当台湾青年能够以两岸作为主体进行思考,就能逐步产生社会信任,进而追求社会融合,打造两岸社会共同体、社会一体化。(作者:陈晓晓,系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中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举办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密码
- 中国—缅甸经济走廊论坛在南宁召开
- 习近平结束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回到北京
- 习近平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
- 习近平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
- 第四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在京举行
- 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聚焦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
- 专访:习近平主席出席东方经济论坛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重大里
- 习近平抵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
- 习近平即将出席的东方经济论坛,你了解吗?一图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