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位“泥石流院士”崔鹏 点赞重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我国第一位“泥石流院士”崔鹏 点赞重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作主题报告。





崔鹏被喻为我国首位“泥石流院士”,在这个领域称得上“大咖”。





年过六旬的他,至今仍保持着30多年前的干劲,奔波在山地灾害的第一线,想方设法去了解那些突发的泥石流灾害,从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做到防灾减灾。





6月14日,2018年重庆市科协年会在潼南区委党校开幕,本届年会以“创新驱动·智慧发展”为主题,市内外的1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年会有关活动。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灾害防治》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会后,崔鹏接受了重庆晨报记者的采访,并向记者介绍了重庆在保护长江上游生态上的亮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重庆治理消落带的经验值得推广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必须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这些年来,重庆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上,也取得了颇为丰厚的成绩。除了不断减少的水土流失面积,在消落带治理上,崔鹏认为重庆经验值得推广。





重庆晨报:重庆目前在绿色长江建设方面,哪些地方让您关注?





崔鹏:重庆地处长江上游,这位置十分特殊。在我看来,重庆在绿色长江建设上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中对于水土保持的高度重视,让我十分关注。正是因为加大力度去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如今重庆的水土流失面积才会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





重庆晨报:为何说重庆在长江的地位特殊呢?





崔鹏:主要有两个方面,它们是递进的关系。一个是因为有三峡大坝这样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也因此形成了三峡库区,而三峡库区主要就包括重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三峡大坝受大家瞩目,也让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在长江保护领域方面,有着极高的社会关注度。





重庆晨报:三峡库区有着分布广泛的消落带,它们可能产生什么问题?





崔鹏:因三峡水位调节的影响,库区两岸形成了消落带。它们往往存在土壤侵蚀的问题,长江的涨落也导致地下水位变动,从而让边坡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极易产生滑坡等情况。





重庆晨报:是否有关注重庆对于解决消落带潜在问题的方法?





崔鹏:重庆的做法可以说是独具特色,值得在整个长江流域进行推广。特别是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修复方面,不少地区都选择了适合消落带生长的物种来保护边坡,既起到了治理效果,也有了创造价值的功能。





为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画像”





6月14日举办的科协年会上,崔鹏的主题报告,直击长江上游最主要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与山地灾害。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泥石流研究的中科院院士,崔鹏是我国第一位“泥石流院士”。在对长江上游流域的研究中,他所期望的是让长江水成为一股清流。年过六旬的他,至今仍奔波在山地灾害的第一线,想方设法去了解那些突发的泥石流灾害,从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做到防灾减灾。





与此同时,长江上游的山地灾害和水土流失问题,也是他关注的焦点。为了摸清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的环境背景、区域规律等问题,他带领团队历时七年进行编制,最终在2014年出版了《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地图集》,以生动、直观的方式,为减灾防灾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技支撑。通过地图编制的方式,展现了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的分布情况,并对各类灾害的形成进行了分析,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议完善长江流域环境监测系统





作为一位地理学方面的专家,崔鹏对当前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现状、规律、防灾减灾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崔鹏介绍,近年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达43.83万平方千米,约占长江上游流域总面积的43.6%%。其中,水蚀面积32.16万平方千米,占流失总面积的73.4%。目前,各类侵蚀总体以轻度侵蚀为主,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较小。





对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治理,崔鹏认为可以综合集成水土保持、高效生态农业和消落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构建防护型林业、生态型高效农业、商品型果牧业的库岸立体生态屏障。





不过,目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还不健全。





“我们应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并将其纳入国家自然生态监管体系管理。”崔鹏说,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定期开展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并进一步加大排查污染源力度,从源头加强监测与监管。





点赞重庆的水土保持及灾害预警工作





报告结束后,崔鹏来到休息室,接受了重庆晨报记者的采访。说起在长江边上建城的重庆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情况,崔鹏面露笑容,表示答案是可喜的。“这些年来重庆对长江、尤其是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大幅下降。”





据重庆市水利局今年年初发布的通报,2017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7900平方公里。而根据《重庆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到2020年,重庆要基本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5万平方公里,巩固提高治理面积0.2万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总量控制在0.8亿吨以下,水土流失率下降到32%以下。





到2030年,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万平方公里,巩固提高治理面积0.6万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总量控制在0.6亿吨以下,水土流失率下降到25%以下。





崔鹏介绍,重庆在成为三峡库区之后,相关部门对于消落带的灾害防治、勘测和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大,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在我的印象当中,近些年来重庆三峡库区内很少发生大的地质灾害事件,这既离不开政府对三峡库区保护的关注,也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努力。”





崔鹏的看法早有印证。去年6月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所成功预警长江三峡库区奉节县安坪大坡滑坡险情,使得受险情威胁的29户155人,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有序临时避险搬迁,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





今年4月,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透露,已研发出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在线感知系统,并搭建水生态感知模拟与可视化推演平台,为三峡水环境安全监控与治理提供重大技术支撑。今后,该院还将围绕三峡水库局地气候、地质灾害及人群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监测和评估,帮助政府机构和企业更加精准、高效、智能地监管生态环境,快速处置应急突发事件。





崔鹏:1957年8月7日出生,陕西西安人,自然地理学与水土保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要从事以泥石流为主的山地灾害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获软件著作权授权1项,先后主持十余项国家项目。本报记者王梓涵





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