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心理 | 如何在出国前帮助孩子?
叶壮老师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北京阳光易德特聘专家,擅长留学生心理研究。
中国心理学会、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Social Psychology Network(SPN)会员。获爱丁堡大学儿童与青少年临床心理学认证,“知乎”荣誉会员,心理学领域优质回答者。对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职业心理健康有深入研究,曾服务过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
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有能力被他人需要,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他人可以产生影响力,自己可以主导自己的生活走向,这种感受就叫做自我效能感。
如果一个孩子做事特别磨蹭,这是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因为他一直在用拖延的形式来表达自我。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很害羞,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搞不定,这是自我效能感缺失,因为他对自我的能力还是不够认可。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事物表现得很胆怯,甚至自卑,这也是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因为他认为外界太危险,弱小的自己不足以处理这种问题。
出国是一个新异的刺激,会产生很多潜在的意想不到的困境。
当孩子真的出国后,你会发现之前在国内做的准备工作很多都是没用的,唯一有用的东西就是让孩子带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处理问题,见招拆招。
如何获得自我效能感
哈佛大学心理系的终身教授Ellen,她曾针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选择感、认同感、支持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并且指导我们家长日常跟孩子的交互行为。
选择感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选择感,小到吃饭穿衣,大到择校交友,可能上美高也不全是孩子的决定,而是家人觉得这样对孩子更好,这些都是对选择感的剥夺。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如果父母一天到晚絮叨、催促孩子,会导致他们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他们一定会有一种强烈的被侵犯的感觉,“就算你让我做的事情是对的,是必须的,但是你的逼迫让我不爽,我也不能让你爽”。
既让家长不爽,又要把要求的事情办完,孩子会怎么做?
他可能就会变得磨磨蹭蹭,而磨蹭的本质不在于懒,在于他和家长的对抗。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明明是亲子关系,但是很多只要一见面就变成对抗关系,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说什么都可以抬杠,抬个两三句就开始发脾气。
当然这也很正常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寻找到良好的自我。
可家长不这么想,家长一直都认为孩子是一个没长大的乖宝宝,所以自然而然不太容易改变与孩子的交流和应对方式。
说句实话,中国绝大多数的家长成长速度都没有赶上孩子成长的节奏。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让你放弃对孩子的管理和约束,而是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给他一些可选项,比如告诉孩子有A和B两种解决方案,可以选他喜欢。
慢慢地再变成ABC和ABCDE,直到你给他一个问题甚至不用出选项他就能把这件事情解决。
用这种出让主场优势的方式让孩子慢慢变得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
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体会到主场优势,结果会有两个:
一是这个孩子会突然变得非常强调独立,敢用一切方法来跟父母作对。
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叛逆,但我很不喜欢这个词,这只是家长的叫法,实际上这是孩子对独立的呼唤。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破罐子破摔,既然父母一直以来都已经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了决定,那么他就习惯了这种被支配的生活。
这就会养成一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任何事物也没有热情的公主少爷、宅男宅女。
认同感
素质教育里面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赏识和鼓励孩子。但说实话,中国从家长到老师,大概也没几个人知道赏识教育理念中认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大家能不能区分开,什么叫鼓励?什么叫表扬?什么叫认同?
孩子最近有个纯英文的演讲比赛,你跟孩子说,“宝贝你可以的,你的英语水平一点都不差,你再选一个自己擅长的话题是肯定能搞定的,妈妈相信你!”这种还没办成的事,你告诉孩子他可以,这是鼓励。
孩子的演讲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跟孩子说,“我就知道,你真棒,做得太好了,不愧是妈妈的好儿子!”这是表扬。
孩子取得好成绩,如果家长说的是,“你看,努力了就会有成绩,而且你本来就有很强的文化优势,当然我觉得你的表述能力也特别强,这也是你身上特别大的优点。”发现没有?这短短的一句话,已经提到了孩子的三个优点。
将认同和表扬对比,我们会发现,表扬是对良好行为的复述,而认同是对良好行为动因的复盘,你不直接表述他的行为,你要给他分析有这样成就的机制和能力,这种复盘就是认同。
研究表明,表扬的效果其实远没有家长想象的那样好,认同感才会对孩子产生更多的积极正面的影响。
支持感
有些家庭存在一种非常奇特的文化,就是破釜沉舟,觉得什么事都是逼出来的,这就会造成给孩子的支持感不够。
孩子一无所有没有支持,不一定能促进他知耻而后勇,触底反弹,反而更有可能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支持感不一定是即时实质的支持。
比如你们要跟孩子说明家里有哪些资源,家里能提供什么帮助,虽然现在不一定会做,但是要让孩子知道,只要出去好好混,家里是有底子的。
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请务必注意培养他的自我效能感,注意特别重要的这三点:选择感,认同感与支持感,它们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在出国后更好的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
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是,在孩子出国之前给他拓宽情感谱系。
情感谱系指的是一个人体验到情感的多样化程度,现在的孩子情感的多样化程度很窄,可能他生命中最高兴的事就是父母给他买了苹果手机,生命中最不高兴的事就是他想要苹果手机而父母不给买。
我曾经跟一位特别著名的心理学家、意大利分析心理学会的前主席Luigi Zoja(鲁格?肇嘉)聊过。
他说,“你什么时候见过意大利人因为失恋自杀?几乎没有,为什么?
因为我们意大利每个家族的小孩从三四岁就在家庭聚会里面听自己的大哥二哥三哥聊失恋的事,等到他自己失恋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失恋这件事特别正常,完全不值得为之而死。”
同理,我们需要更多地让孩子去培养对于事物的体验,高兴有多高兴?难受有多难受?有没有比之前体验过的高兴更高兴的事儿?有没有比之前体验过的难受更难受的事儿?
人的情感谱系一宽,应对挫折、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不至于显得玻璃心。
第二个建议就是,把培养向陪伴转化。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是培养,因为这时候孩子啥也不会,但现在孩子已经十几岁了,可能马上就要去上美高了,你更应该从培养向着陪伴来加以转化。
我们现在给孩子指手画脚太多,培养的属性太重,然而十几岁的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会。
他需要自己的主场优势,如果你一直像老妈子一样告诉他们这个该怎么做那个该怎么做,其实未必能够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反而只会让孩子觉得烦闷。
第三个建议是,给心理能力一席之地。
孩子出国不是一个光带弹药就行了的过程,因为除了弹药储备之外,还有战术水平和身心素质。
只有做好这方面的实力储备,全方面发展,孩子出国以后才能更好地迎接自己的独立生活。
所以针对这些孩子的心理需求,华英教育连和我们心理专家专门开设了一个
心理辅导项目。
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呢?
其实是因为在我们长期的留学教育服务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家庭在出国前后,多少都会有一些心理和亲子关系上的问题。
首先这个东西都很正常,因为出国对你们家庭来说是个大事,只要是大事,就会有相关的问题产生。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会有一些焦虑、沟通不顺畅、理解上的问题等等。
孩子出国以后,可能还会遇到一些社交上、学业上、事业上或者感情上的压力等等这些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困扰,那么这些都是影响孩子成长和求学的不利因素。
那么学生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怎么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又该怎样有效的帮助孩子呢?
其实我们有一系列的专家来给各位提供帮助和指导。
我们有众多心理学领域相关的专家,通过一个叫“微心理”的APP,以及和资深留学顾问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给我们的美高生的家庭提供一年免费的心理辅导。
那么这一年免费的心理辅导项目,是在您购买了美国适应课程后就可以享有的。
包含的服务内容包括心理测评、人工风险筛查、10次30分钟的华英教育留学顾问团队的咨询辅导,还有专业的心理医生预约的服务等等。
通过跟留学相关的心理专家和资深留学顾问的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我们项目组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预见性地建设好健康的留学心理素质,从专业的角度来解决大家当下和未来孩子在美高会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如果你这个项目感兴趣,或者你还想跟我或者我们的心理老师进一步沟通。
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详情和报名
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详情和报名
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详情和报名
- 心理测试:你更喜欢哪种口味的月饼?测出你内心的真实性格
- 心理学:下面哪一只狼最孤傲?测你在异性眼中是哪种人?
- 心理测试:哪件首饰你觉得最美?测你是女生口中的大猪蹄子吗
- 心理学哪片星空让您觉得舒适测什么情况下您会压抑心中的欲望
- 心理测试:你最想让宝宝住下面哪个房间?测你此生有几个孩子!
- 心理学:只有内心受过伤的人,才会有这5种表现,你占了几个?
- 心理测试: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嘴唇,测你天赋异禀的地方是哪方面?
- 心理测试: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女生,测出你心里的人值得你爱他吗?
- 演出少名家少出路何在 说书人转战网络能否重生?
- 心理学:你觉得哪两个人是真情侣?测你在交往中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