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救援队里有对好搭档
《水域救援队里有对好搭档》,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吴昌付、郑海洋两人打捞被困人员。
吴昌付、郑海洋20余次下水搜救、打捞被困人员
炎炎夏季,河湖水域又成了不少人乘凉解暑的好去处,但三五成群结伴游玩的同时,安全问题也往往被人忽略,近几个月成了水域救援出警高峰期。密云消防中队的水上救援队因有着过硬的专业技能,承担着辖区以及北京其他区域水中救援、水下搜救的任务。救援队里的吴昌付、郑海洋,尤其是一对水下协同作战的好搭档。
百余斤的假人天天扛
对于水,吴昌付、郑海洋有着独特的情感,用他们的话来说,“还没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已经学会在村前屋后的小河小溪里狗刨式嬉水了。”新兵连刚下队,吴昌付、郑海洋通过支队层层选拔正式加入了水域救援队。
尽管小时候就有了一身好水性,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水下战士依旧不容易。潜水对人的体能消耗非常大,潜水10分钟,运动量相当于跑1000米。蹼泳、潜泳、1000米混合泳……接踵而至的新科目,每一项都是挑战。身体素质是第一关,吴昌付、郑海洋暗暗跟自己铆上了劲。平时的体能训练,能练的科目一个也不落下,几十斤的水带要甩上百遍,百余斤的假人天天都在扛,杠铃哑铃不断加码,单杠双杠交替上阵。
夏天高温穿着潜水服似蒸笼,冬天水里作业浑身透心凉。但为了技能过人,他俩从未间断训练。工作任务是打捞与搜救,而平常练的项目要更难,直接就是在深水里找物件。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训练项目是将一把铁锤抛掷到深水中,几分钟内就要给捞出来。“气瓶压力,180;深度表,归零;方向,正东90……”下潜,搜索,俩人几分钟后就浮出水面,找到了落水物。只要在训练场,像这样的训练,吴昌付、郑海洋每天都要反复许多次。
首次下水捞人也恐惧
吴昌付想起入队之初一次下潜训练时,因没有掌握好下潜的时间,直到感觉呼吸困难才意识到氧气将要耗尽。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瞬间让自己慌了神,幸好在同伴的帮助下浮出水面,连咳带喘地吸了好几口气才缓了过来。
尽管天天都要训练,但说起实地救援,吴昌付还是对记者说,“害怕!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潜水服防水但不保温,时间一长,双手就不听使唤,在七八米深的水下,如果心理素质不过硬,一慌张,脚蹼搅动水底的淤泥,眼前便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第一次接触遇难者的遗体更是让他们记忆犹新,郑海洋回忆说,他当时内心充满了恐惧,但作为水下战士,完成任务对群众有个交代是第一位的,“水下不比岸上,光是在水里看到尸体,整个人都打哆嗦,更别说第一次接触了。不过,我相信恐惧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硬它就软,只有自己给自己壮胆。”
战友互相信任是关键
最近的一起救援是在6月17日,密云区滨河路废弃铁路桥下的河道中间一男子被发现落水,两人主动请战,游到距离河岸约30米的河道中央。由于前一天夜里刚下过大雨,河道里的水寒气袭人,男子身体僵硬不听使唤,手脚哆嗦用不上力,吴昌付、郑海洋将绑好保护绳的救生圈套在男子身上,一前一后,通过与岸上消防官兵手语交流,利用保护绳拉拽牵引成功将落水男子救上岸。5月27日凌晨,中队接到报警称,潮白河有一女子轻生跳河,也是吴昌付、郑海洋两人将女子成功从水里救了上来。
为了确保安全,在救援中每次都需要两名潜水员拉着手,同时下水。能够默契配合成为搭档,吴昌付、郑海洋一致认为,信任是最关键的因素。在能见度好的时候,他们通过手语互相沟通,“抹脖子”的动作就是我遇到了危险,“手向前指”的动作就是继续向前走,同伴之间必须互相信任、互相保护。在潜入水底后,还要利用绳语跟岸上人员随时保持联系,通过传递“绳语”进行互动。
20余次下水搜救、打捞被困人员的经历,虽然每次都步步惊心,但吴昌付、郑海洋这对好搭档出色地完成每一次任务。
北京晨报记者张静姝
通讯员饶继猛密云消防供图
- 渔民海上作业突陷昏迷 广东海警接力救援
- 泰兴海事组织“国考”断面水域两局公告精神再宣传
- 墨江县地震发生后 普洱军分区百余民兵急赴灾区救援
- 滴滴已向郑州慈善总会捐赠百万 用于水上救援队更新设备
- 惠州:救援故事搬进主题班会
- 继稻城亚丁、四姑娘山之后 西岭雪山也要出台有偿救援规定
- 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指导协助云南文山抢险救援
- 百万奖金定了!滴滴向水上救援队和见义勇为基金会各捐百万
- 潮汕最美救援人员!她叫水草,第一个视频就看哭了…
- 【点赞】澄海人在两潮救援的场面,有你认识的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