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这群中年人挤爆了民政局的门
高考出分了。
孩子们的“人生答卷”有了结果,不少父母也趁着这个时候,给自己不那么圆满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西安的一个女孩,上高中前父母就常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母亲两次申请离婚,但都因为父亲称“愿意努力改善夫妻关系,为女儿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而被驳回了申请。
高考前3个月,女孩的妈妈再次起诉,要求立刻离婚。法官反复调解,还是让两人先协同保障好女儿高考的后勤工作。
6月11日,高考结束,法院为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
一位律师说,“每年中高考结束后,都会接待一批子女中考、高考结束后想要离婚的夫妻,在艰难地度过形同陌路的数年生活,忍到子女考试完毕后说再见的,不在少数。”
有人留言说,丈夫早已让她心灰意冷,虽然孩子今年才4岁,但自己已经下了决心,等到孩子高考一结束就去离婚。
那些早就没了温度的婚姻,坚持到高考结束,表面上“为了孩子”,但其实,孩子往往并不是受益的一方。
反而是中年人,在无尽的挣扎与求全中,终于得了个合适的机会让自己解脱。
1
情感比形式更重要
是爱让家庭完整
“平时我们办理离婚,一般一个月是在四五十对左右。但在高考后的这段时间,出现了离婚‘小高潮’。”2016年,就有某地区婚姻登记处的人这样对记者说。
“扮了5年的周末夫妻”、“同一屋檐下分居10年”、“假扮恩爱夫妻多年”,为了孩子而隐忍,似乎是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
不离婚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但家庭氛围被忽视,缺少真诚沟通的环境,却不一定能保证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
武汉一对夫妻早在5年前已经签了离婚协议,但直到女儿高考后才说。挑明之后,孩子“突然不开口说话,眼睛直直的,不哭也不闹,连高考志愿也不填。”家长只好求助心理专家。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国人对家庭完整性有很深的执念,
所以宁肯勉强维持家庭形式,也不愿去直面早已破碎的感情。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你从父母辈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
点赞排名第一的答案中有一句话:
不要结婚。
“小时候哭着求他们不要吵架被无视,觉得自己很没用、没有存在感。长大后也不再劝架,希望他们离婚,南辕北辙的过日子不如好聚好散。
看着家族里婚姻不幸福的长辈们,让我怀疑自己是否有建立家庭的能力——害怕面对争吵,不知如何与人沟通,不能隐忍也不能爆发,很长时间不愿和人打交道……”
家庭的冷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与其在一个房子里形同陌路、亦或喋喋不休地争吵,倒不如换一种方式让孩子得到双方单纯的爱。
有人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注定是有性格缺陷的,而且会受到社会上很多人的歧视。
弗吉尼亚心理学家E. Mavis Hetherington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确会在家庭结构出现变故后的一两年内,表现出成绩下降、行为紊乱,自我评价低等问题。
离婚了的两个人,也可以有不一样的关系模式,敌对不是全部 / NPR Interview
而从长期来说,绝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可以在至少第二年内自行恢复。
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因为长期处于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受到影响。
离异并不是让孩子走向自卑或胆怯的主要原因,没有爱和关注才更会让孩子变的孤僻和叛逆。
家长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十几年,觉得完整的家庭才能让孩子有完整的情感寄托,但其实徒有形式,很可能会更具伤害。
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这样的中年人自己。
▲保存图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2
中年人的世界没那么多坚强可谈
无爱的婚姻不必硬撑
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来看,一个人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中年人被夹在年轻人与老年人、家庭与事业之间, 是“被约束的一代”,面临着“角色压力”与“中年危机”。
不少夫妇每日忙碌于事业和家庭,对夫妻关系及感情关注不足,缺少沟通。
没有交流、没有激情,有的只是对于生活的奔波和对于彼此之间的误会。
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可归类为四种:
父母婚姻的质量、大环境、个人因素、生活琐事。
中年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因为经济原因或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勉强被包办婚姻,可以自由选择,而主要矛盾,还是个人因素和生活琐事。
有研究者分析婚姻时,常将婚姻满意度作为研究者对被试婚姻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控制了教育、结婚年龄和性别以及孩子的数量等因素, 结婚年数和婚姻满意度之间呈现出一种负相关。
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看起来不值一提,但争吵的频率会在无形中随婚龄增长之后减少,呈倒 U 型曲线。
夫妻相处的争吵频率,先随时间增加,大概过了20年后,才会大幅度减少/《中国婚姻研究报告》
人到中年对于婚姻没有了激情与期待,生活琐事渐渐的消磨了彼此最后的耐心。婚姻开始出现裂痕,随着时间推移与事件的累积,爆发是早晚的问题。
所以有民政局工作人员说,80、90后的人离婚,多半是因为性格不合,情绪激动;而中年人来办离婚,很平静,但态度异常坚决。
中年人的离婚,是用一段不太短的时间,才终于让一个错误得到纠正,似一种与从前生活平和而悲壮的告别。
▲保存图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3
越是人到中年
越需要进步的婚姻观
从当初的一起携手,到后来的放弃共度余生,婚姻对于两个人而言,其实只是一种“契约关系”,形式本身的完整,对于处在婚姻中的两个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决定性作用,个中的情感滋味,只有当事人懂。
逃避的婚姻之痛,不论借口多么冠冕堂皇,终究还是辜负自己,折磨伴侣,伤害孩子。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婚对于两个人、甚至是家庭来说,不代表破碎,纠结于形式带来的摧残,才让人在承担多重压力的崩溃的边缘,添了一份疲累。
如果足够关注情感的本质,离婚不会让孩子“失去”父母中的任何一方,而是,他能拥有两个生活得更开阔的中年人,以及更专注且新鲜的爱。
承认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越是躲着问题、拖到所谓“合适”的时间,问题越会揪住人不放。
作家渡边淳一说,“结婚并不是玫瑰色的,其中包含着许多艰辛。尽管双方原本是相互喜爱的,但是由于婚姻改变了适可为止的生活环境,所以两人间产生紧张感和不适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就算孩子到了法定成人的年龄,父母决定分开,也需要提前循序渐进地告知。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称有数据显示,这些年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一个原因,就是上大学后突然知晓父母离异。在此之前,孩子的印象中父母的关系是正常的。陡然知晓此事,他们心理和思想上没有任何准备,在情感上接受不了也承受不了。
契约关系,带着让人有种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情感,不能如任务一般切得干干净净。
存在问题就及时沟通,沟通无果,就尽早科学止损。
一个人对情感的成熟程度,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加,是健康、有效的关系,才让人有活出自己的底气。
人到中年的“自由”,只能自己给自己。
多希望每一段婚姻关系中都没有后知后觉的“不合适”,但如果事与愿违,尽早解脱,未尝不是在放过自己,也放过自己真正爱的人。
参考资料:
[1]
Hetherington, E. Mavis (1993). "An Overview of the Virginia Longitudinal Study of Divorce and Remarriage With a Focus on Early Adolescence".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7: 39–56.
[2]Sternberg, Robert J. (2007). Triangulating Love. In Oord, T. J. The Altruism Reader: Selections from Writings on Love, Religion, and Science. West Conshohocken, PA: Templeton Foundation. p. 332.
[3] Erik H. Erikson, Joan M. Erikson,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Extended Version (W. W. Norton, 1998).
[4] 郭雅洁,唐日新,易芳.婚姻的心理学研究评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5(8):8-10
[5] 宋萍,吴存松.影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与应对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10(7):103-106.
[6] 徐安琪,叶文振. 家庭生命周期和夫妻冲突的经验研究[J] . 中国人口科学 2002(3),41-49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网
易
公开课长期招聘正职编辑/坐班实习生/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招聘
”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精品课程。
- 习近平结束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回到北京
- 被这群毕业生“玩坏”的教师节 被当成情人节来过
- 【津云微视】电影暑期档结束国庆档接班 谁有票房冠军相?
- 新高考来了怎么走班排课?
- 为了这事,紫金这群人冒雨游街……
- 江西失联9年的高考状元 已赶到苏州和父母团聚
- 古蔺这群人烈日下提着刀穿越老林,竟然是为了...
- 失联9年的高考状元终于出现!他不回家的理由是…
- 高温结束!重庆天气将猛降十几度+连续阴雨,更可怕的是…
- 失联9年的高考状元找到了:目前在西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