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保成果 科技显身手
《脱贫保成果 科技显身手》,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科技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保障,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有效措施。”26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刘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说。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和工程科技界人士,刘旭工作之余经常走访其所在单位——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的贫困山区。他深知贫困山区脱贫,要想保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必须以科技为抓手。
两年前,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在云南省普洱市多次实地调研后,结合地方优势生态林资源,开展了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建立林下仿野生有机三七种植技术标准,希望借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如果这个项目实验成功,将为全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每亩林下三七产值可达15万元左右。”刘旭说,林下三七种植产业将是带动澜沧县群众脱贫、增收致富最具潜力的产业。
刘旭介绍,中国工程院计划在澜沧县和会泽县开办职业学校院士指导班,包括一个全日制院士指导班以及冬季马铃薯种植、林下三七种植、畜禽养殖、中草药资源4个院士短期农业技术培训班。院士和专家亲自授课,通过边学习边生产的模式,让村民、干部以最快的速度学会种植、养殖技术,并通过他们带动更多农户投身优质产业发展中。
“云南省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林资源,是种植林下原生态优质中药材种植的绝佳地域,但由于技术瓶颈等原因,全县几十万亩人工林大部分处于休眠状态,除生态保护功能外尚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刘旭的介绍,让参加讨论的委员们为之扼腕。
其实不只是云南,在“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地区,绝大多数是因地理条件致贫,但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往往会形成特色的产业。囿于自身素养、技术水平、自然条件、交通闭塞等诸多限制,尤其由于缺少科技支撑,特色产业无法转化为特色优势产业,加之贫困地区市场运行机制不良,特色产业的优势作用不能发挥,特色产业致富的途径不畅。
刘旭为此建议,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对接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
“在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更需要深度整合科技、人力等资源投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持同样观点的马忠明委员既表达了赞同,但又对没有龙头企业参与的市场前景感到担忧:“目前大多数贫困山区特产市场化程度很低,基层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化程度普遍存在弱、散、小的问题,再加上企业带动不明显,特产市场会忽明忽暗。”
“特色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马忠明建议。
- 青山湖科技城 产学研协同创新
- 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在广东佛山揭牌
- 安徽长丰县政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 造物节新科技“剧透”未来购物场景
- 《烽烟三国》特效好炫酷 黑科技让网媒记者“穿越”回三国时代
- 焦作温县:90后书记创“微课堂”励脱贫志
- 科技日报评论:严惩伪创新才是尊重创新
- 南非专家学者热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
- 高交会参展技改成果开始征集
- 大幅提升科技人员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