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名大学生公益接力 六千封书信情暖留守儿童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两百多名大学生公益接力 六千封书信情暖留守儿童》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六千封书信情暖留守儿童





每个月,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王要小学的孩子都会收到两个塞满书信的大包裹,信的落款是武汉纺织大学新青年公益团队。





5年来,这支公益团队的2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接力,用6000多封书信为300多名留守儿童织出一片爱的天空。他们坚信“改变世界,从改变下一个你开始”。





因书信结缘





书信陪伴计划源自志愿者葛明的一次支教经历。





2013年6月,担任武汉纺织大学志愿者协会主席的大三学生葛明,入选一家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公益计划,曾深入全国各地农村走访和支教1年。





在湖北省建始县明德小学支教时,一次家访让他印象深刻:一个小女孩因为长期留守,和同学、爷爷奶奶交流很少,对学习、生活也很消极。





家访经历让葛明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格外关注。贫困学校硬件设施在不断改善,价值万元的教学设备已不鲜见,爱心人士送书包送钱物,暑假支教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短期的快乐,但也留下新的空白。“他们缺少父母关爱,将内心包裹很紧,有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葛明说。





葛明尝试用信件与留守儿童交流,避免面谈的尴尬。让他意外的是,平日里言行拘谨的学生,在信中说出了很多心里话。





看着讲台下那些稚嫩的面庞,葛明脑海中涌出一个质朴的想法: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一对一写信,让爱陪伴更多的孩子。





当年9月,葛明就通过学校志愿者协会,在全校发起第一期留守儿童书信陪伴计划。同时,明德小学给出第一批留守儿童名单。





志愿者的选拔异常严格,第一轮面试了解性格和责任感;第二轮模拟回信演练,观察志愿者在信件中对敏感问题的处理。





起初,给孩子们的信怎么写,写什么,成了志愿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大家生怕伤到孩子们的自尊。他们就一边写信,一边摸索开展书信的规范培训。





志愿者给每个孩子准备了《小王子》《海底两万里》等书籍作为礼物。葛明说,第一封信就从交流书籍开始。





很快,大哥哥大姐姐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备受鼓舞的志愿者提议,扩大书信结对规模。





团队通过联系暑期支教点、志愿者家乡学校,将重点锁定在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乡村小学。





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结对,每半个月写1封信,持续1年。





5年来,公益团队先后与湖北恩施州建始县明德小学、贵州毕节市威宁县岔河乡结嘎小学、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王要小学、贵州省龙里县第三小学等成功结对,超过300名留守儿童因书信与大学生结缘。





暖心的“特殊礼物”





“姐姐,我越来越来信任你了,为写这次信我等了好久。”排水专业大一学生庞亚莉读着王要小学四年级王欣怡的回信。庞亚莉感慨,留守儿童最缺的是陪伴。





看着小伙伴每周收到书信,那些没结对的小朋友开始偷偷往同学的信封里塞信,将里面塞得鼓鼓的。有时候,志愿者打开一个信封,里面有三四个孩子的来信。





去年12月,一个小朋友在回信中,给志愿者塞进一瓶自己舍不得喝的饮料,结果路上漏洒,志愿者收到信时,一包信件都被泡了。





2016级纺织工程专业王昕至今对一次回信印象深刻。有次,王昕在信里加了一张贴画,结果回信时收到一大堆贴画。回信说:“大姐姐,我的贴画全都给你,你想贴多少贴多少。”





同样收到“特殊礼物”的还有工程造价专业大三学生王心楠。“信里有未署名的圣诞卡,有红手帕,还有红色中性笔芯……这些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礼物,都是孩子内心最纯真的感动。





王要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郭立平说,结对3期以来,学校有100多名孩子与大学生交上了朋友。“孩子们与爷爷奶奶交流有代沟,又不好意思找老师。而大哥哥大姐姐有耐心,也愿意倾听。”





每年冬季,志愿者会亲手给孩子们织围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刘锦涛,开学第一次通信时,才将围巾寄出。眼看天气渐暖用不到了,惭愧的他却收到回信:“哥哥,你不必自责,收到礼物我很开心,今年冬天我一定会戴上你送的围巾。”





在公益中成长





一封封承载着希望的书信,让大学生志愿者也收获了各自的成长。





大一学生李静(化名)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为了回好每封信,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的交流,心思变得更加细腻和缜密,“很理解他们的处境,当我用自己的力量去回馈,更加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从信中字句察觉他们的想法。”





对2017级资源循环科学专业钟博文来说,一年的书信陪伴,让他更加懂得帮助弱势群体时,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去年,他给一名五年级的小女孩写了20多封信。“每次回信,都能收到她用作业纸画的画,专门送给我。”看到小女孩的绘画天赋,钟博文特意买了绘本、画纸、画笔送给她。“用自己的力量,去引领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





书信陪伴计划发起人葛明深深爱上了公益。毕业时,他加入一家社会公益基金组织,为全国乡村中小学教育公益事业而奔走。





从最初的文字交流到完整的陪伴成长,志愿者培训和团队建设已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团队的服务包括书信陪伴计划,并配套短期田野营支教,涵盖传统文化与礼仪、心灵游戏、食育课堂、亲子互动、手工打造、专题电影等课程。





新青年公益团队现任理事长李洪承介绍,公益活动经费主要靠队员自筹以及校团委立项拨款。“为开展田野营支教,每年大家都要想尽办法,包括组织毕业生二手物品义卖,向社会公益组织争取等筹款”。





2017级机械类彭庆武是今年暑假在王要小学的田野营支教负责人。为了筹齐16名队员12天的支教所需,他在一家公益平台发起了“历尽千帆,仍是少年,七彩阳光由你守护”的网络筹款,已有74人为这个田野课堂项目捐款。





为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规模,团队与北京一家公益发展中心达成合作,通过该平台向全国乡村小学校长发出招募意向,村小校长看到信息可进行自助报名。





今年,团队联系到甘肃定西渭源宗丹小学,计划暑期赴当地开展短期支教。“如果顺利,将在今年9月结对开启第七期书信陪伴计划。新的信件又要发出了。”李洪承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实习生 李天舒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