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女生教育耕耘者徐永初:分数昙花一现 情怀滋养一生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16年女生教育耕耘者徐永初:分数昙花一现 情怀滋养一生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东方网记者刘理9月10日报道:作为百年名校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掌舵人,16年以来,校长徐永初主持梳理开发6大类综合课程,开发出教育剧场等系列特色课程,以“独立、能干、关爱、优雅”为育人理念,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独立思想、家国情怀的现代女生。





多年以来,在她的引领下,市三女中不断探索女子成才规律,营造女子成才氛围,启迪女子成才意识,挖掘女子内在潜能,发挥女子个性特长,得到广泛的社会赞誉。





初到女校遇滑铁卢耕耘35年获称“领路人”





1983年,徐永初正式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35年至今,她在教育领域早已桃李满天下,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特别是在市三女中精心耕耘的16年中,获得了全校师生们的一致认可与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市三女中的“领路人”。尽管现在的徐校长获得了超高的“人气”,但谈当年刚到市三女中时的那次“低分评价”,徐永初仍然印象深刻,幽默地调侃自己遭遇到了教育生涯中的“滑铁卢”。





1998年,徐永初到市三女中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和艺术教育。初到女中时,徐永初还没有对改变原来在男女混校时的教育思维,遇到她认为不合理的情况,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时,徐永初主管学校管弦乐队。第一次训练时,她便发现学生们像小公主一样,大摇大摆走在前面,而老师们则在背后帮她们大包小包拎着乐器。训练开始以后,场馆里吵闹,有的学生一边排练,一边还时不时闲聊几句。徐永初脾气直,认为老师帮学生拎包的行为助长了孩子们的“娇气”,便当场训话,大声说道:“女孩子要独立,自己的东西自己拎,排练时要安静一点。”





这种“直接”的教育方式,市三学生可不买账,给徐永初扣上了“严厉、尖刻”的帽子。到了当年学期末的教师评分,徐永初得了全校的最低分。这时候,她才反应过来,女孩敏感而细腻,对她们的教育应该更加“温风细雨”一点。谈起那次的打击,徐永初笑着说:“那时候感觉很受挫,不过,也让我从新的角度思考了我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徐校长,是知心的朋友,是和蔼的师长,也变成了一个更加温柔的人。





在校园里,总能看见她与学生聊天的身影。与女校的孩子们谈心,了解她们的需求,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徐永初认为,这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作为一所女校的校长,一定要察觉到这个时期女孩的心理。首先,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其次,要讲道理,让她明白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做。温柔跟她聊天,保持孩子们的自尊心。”





设计特色综合课程让女校更有“女孩味”





身着一袭白色镂空雕花的民国旗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悉尼旗袍协会荣誉会长淳子向学生们款款走来。在夜幕降临下的市三女中大礼堂,青春而靓丽的市三学子们,也身着紫色旗袍,一边感受中华服饰之雅致,一边聆听旗袍的文化变迁与历史。这是一场旗袍体验课程,也是市三女中众多特色课程的其中一门。在市三女中,以“独立、能干、关爱、优雅”为理念的育人目标,衍生出一系列满足时代要求和女生需求的综合课程。徐永初认为,作为一所传统女校,学校的拓展课程应该设置得更有符合女性的特点。对此,徐校长打趣地说道,要让女校更有“女孩味”。





因此,在建设学校的综合课程体系时,徐永初在多次地听课研磨、座谈调研后,设计了理想信念、身心发展、人文社会、数理科技、艺术审美、综合体验六大类课程。目前,《品味生活》系列课程,《中西讲坛》系列课程,《大学体验》系列课程,都已发展成熟,成为女校特色课程的品牌,深受师生喜爱。





其中,耗时6年设计与发展的《教育剧场》课程,因其新颖性和独特性,颇受师生欢迎,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曾多次被媒体报道。徐永初认为,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能过跨学科学习、合作化学习、情景体验式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教育剧场”课程中,学生们可以即兴创作戏剧片段,去了解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乃至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不少学生接触表演之初,略显拘谨,紧张起来就忘词。渐渐学习一段时间后,渐渐变得收放自如,越来越自信。对此,徐永初感到很欣慰,她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自己编写剧本、编排表演、设计服装等等,不仅能够展现自己各自的学科特长,还可以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提升想像力、创造力、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的能力。这对她们未来人生的发展,就是一种体验与创造。





分数昙花一现情怀滋养一生





民国时期,为了解决“精英女子人才”的培养以及女童无法入学的问题,女校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当年,如宋氏三姐妹、陆小曼、张爱玲、唐瑛等名媛皆出自于女校。这些从女校走出来的女性佼佼者,不仅活跃在交际舞台上,也活跃在各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中,成为当时女子教育中一抹靓丽的色彩。





尽管时代在改变,但女校的使命却没有改变,即培养优秀的女性人才。因此,近年来,徐永初开始整理学校的百年历史,以此作为时代的传承,滋养市三学子的理想与信念。她撰写出版的《女校女生》,全面回顾了学校的历史和复校后几任前校长的办学业绩。2014年出版的《圣玛利亚女校》系列图书与今年出版的一套三册《上海中西女中》,将市三女中这所百年女性的历史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框架,也徐徐展开了一幅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女子教育的历史画卷。





此外,徐永初还通过举办校友讲座、校友课堂、校友故事、史料学习等方式,培养市三学子的家国情怀。“教育不是喊口号,要用一些浸入式的方法去慢慢影响这些孩子们的观念,从潜移默化中去培养她们的情怀。”为了推动学生们去深入了解老一辈的校友故事,徐永初还鼓励大家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打越洋电话的方式去采访一些老前辈。在真正接触历史、接触故事的过程中,有所启发,从内心培养出对于学校、乃至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分数是昙花一现的,表相是一时的,而情怀是滋养一生的。”谈起当代教育,徐永初认为,分数固然重要,但在漫漫一生当中,则显得微不足道。家国情怀与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浸入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循循善诱着代表中国未来希望的孩子们。





“独立、能干、关爱、优雅,这是所有从市三学子们应当具备的素质。我充心相信,百年市三的优良教育,将在她们今后的人生实践中得到显现与传承。”徐永初自信地表示。





16年潜心耕耘,自由而繁茂、博识而优雅的学子们是徐永初最大的欣慰与骄傲。未来,她相信自己仍将是那个循循善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