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2017年9月14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法律服务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法治工作委员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信息通信法治工作委员会、北京通信法制研究会主办的“2017互联网法律研讨会”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举行,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张钦坤以《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为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本期分享张钦坤秘书长的演讲内容实录,以飨读者。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张钦坤  腾讯研究院秘书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受主办方的邀请,就中国互联网竞争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分享。

我本人主要研究中国互联网不当竞争,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在过去的一些演讲中,我曾经梳理过关于竞争的一些观点,也得到业界的认可,在此先和大家简要回顾一下。

1



关于中国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三点认识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第一点认识,中国的互联网,无论正当竞争或不正当竞争,最核心的是争夺流量。

流量是互联网行业的命脉,没有流量,任何企业都没有获得盈利的可能性,所以大家都在拼命争夺流量。这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主导互联网行业竞争态势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点认识,上游欺负下游,是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表现。

我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基本上把行业内典型不正当竞争案例都收集了起来。在看这些案例的时候就发现,无论是百度在青岛与运营商的案件,还是像3Q大战(注:奇虎360与腾讯)、 3B大战(注:奇虎360与百度)大战,包括浏览器引发的广告拦截等等,互联网典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其规律很简单,就是上游企业欺负下游企业。

这个上下游是相对来讲的。比如说早期运营商在青岛干扰百度的问题,运营商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里面是最底层,所有的流量都在运营商的管道里面,这时候运营商是上游,他可以利用技术优势欺负下游。像安全软件引发的行业大战,这个时候在操作系统权限里面,安全软件拥有的权限比应用软件高,所以它对应用软件的干扰非常简单。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一些浏览器在屏蔽个别视频网站的广告,包括路由器屏蔽视频网站的广告等,当然这是利用此种屏蔽广告的功能来推广浏览器,但这也是一个上游欺负下游的体现。因为在PC端包括手机端,很多时候要通过浏览器看视频。

最近看到一些手机厂商,利用底层权限的优势,对一些应用软件包括安全软件进行干扰,这也是一个上游欺负下游的体现。如果两个软件的权限是一样的,两个软件打起来很难,都没有办法去攻击别人的软件。所以,在互联网行业里如果通过不正当竞争来谋利的话,首先必须得在技术上有一定的权限优势,在某一个位置处于上游。

第三点认识,消费者利益一直被当成挡箭牌。

很多企业在不正当竞争的时候,都是说给用户更多选择权,或更多交易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在侵犯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诱导或者胁迫用户进行一些行为。

以上三点是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法律界相对认可的三点共识。

2

关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几个阶段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2002-2006年是互联网早期竞争的阶段。2000年是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2001年、2002年是中国互联网在泡沫之后的复兴。在这个时期,整体上还处于PC互联网的起步阶段,网民的增长整体速度还是比较慢的。这一阶段流量比较少,企业争夺流量采取的手段相对来讲也是赤裸裸的。

从2006-2011年,PC端的网民增长确实在增快。但是这个时候,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凸显。我们研究网络经济的老师都知道,大的平台、大的产品流量会越来越大,行业里面第一和第二差距会很大。所以这个时期行业争夺也很厉害,后进入企业在琢磨如何更快获得流量的时候,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正当手段来进行竞争,特别是针对先进入的大平台企业。某种意义上来讲,安全软件引发的系列大战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从2011年到2016年,这几年整个行业比较风平浪静。为什么有这个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手机网民快速的增长,导致流量快速的爆发性的增长。另一方面,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在采取开放平台的模式,流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平台,不再什么都自己做,而是开放出来,和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一起服务平台上的用户。

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的生态。流量开放的时代,后进入企业就不需要通过不正当竞争获得流量,而可以通过合作来获得流量。这种情况下,行业的竞争惨烈程度会降低。

2016年以来,我们看到网民的增速在快速的降低,这个时候流量开始变少了,同时网民的消费意识在升级。而且可以看到,不管是秦健(注:百度专利事务部总经理)分享,还是马志刚博士(注:阿里巴巴集团法务总监)的分享都谈到技术和数据的重要性,未来是技术主导,数据为王的竞争模式。所以在未来,互联网竞争中会呈现一些新的竞争局面和格局。

3

目前中国互联网竞争的外部环境

首先,我们来看人口结构,就是网民结构。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增长红利要结束了。全球来讲47%的人口已经成为网民,在发达国家80%成为网民,发展中国家是40%。我们中国移动网民的渗透率高达94.5%。但是过去几年,网民增速已经呈现个位数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人口红利确实在消失。

第二点,用户不再是小白用户。大家经过了PC到移动互联网这么多年的发展,变成比较资深的用户,变成老用户,再通过恶意营销、低价倾销等方式,传统的粗放式手段已经吸引不到他们。

第三点,90后、00后将会逐步成为用户群的主导。他们带来一个新的契机,用户的付费意愿开始越来越强,特别是对内容付费的意愿越来越强。

在今年两会的时候,我们公司CEO马化腾先生也指出,“未来内容和流量的重要性会5:5分”。过去大家非常重视流量,用各种手段包括盗版、劣质内容等等,把流量吸引到你的平台。但是未来如果用户为正版付费的意识兴起的话,内容产业会有更大的话语权。因为从全球来看,用户花在内容类产品上的时间,超过了社交与电商总和的时间。

以上三点是从人口结构上来看。

其次,从技术发展周期来看。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发展是技术推动性的,而且呈现周期的波动。早期是技术的研发,然后技术与商业结合,通过模式创新来获得商业价值。如图中所示,第一个阶段是PC互联网的波段周期,第二个是移动互联网的波段周期,第三个人工智能的波段刚刚开始,这时候更多的机会还没有爆发出来。包括资本市场也在冷静的观察。大家都预测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会成为行业的主导,但是他们技术创新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所以现在基于这类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期还看不到。这个时候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就是技术红利还没有完全体现,新的风口还没有吹过来,机会比较少,大家怎么办?

第三,从规则层面来看。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规则在持续完善,也形成了几点共识。第一个共识,就是软件的正常运行不得干扰。多数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就是通过技术优势干扰他人的软件。在3B大战中,北京高院明确提出不得干扰软件正常运行。在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里面,新增的互联网专条也主要是禁止软件干扰类的行为。

规则共识之二,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小特权规则。就是安全软件不得滥用在操作系统里面的权限优势。我觉得未来这个规则,需要向其他具有特殊权限的企业延伸,例如手机厂商等具有上游优势的企业。

第三个共识,消费者不是挡箭牌。很多被告说自己的竞争行为是在为用户创造福利,现在法院对此种抗辩基本不认可,消费者不再成为竞争的挡箭牌。

以上是目前互联网在人口、技术、规则层面的变化。

4

互联网竞争态势的变化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第一个变化,用户会被各个平台越来越珍惜,随着用户的增量放缓,各个平台上的存量用户,大家视若珍宝,采取各种方式留在自己的平台上,不被其它平台所夺走。

第二个变化,数据越来越珍贵。这个数据包括我们的各类内容,音乐、视频、动漫等,会越来越珍贵,价格不断在上升。

第三个变化,技术竞争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以往我们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可能会有机会很快的发展起来。但是以后当人工智能技术, AR、VR技术成为竞争主导的时候,如果不是技术方面的专家,而仅仅想通过某种模式的创新来实现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事。

5

数据竞争的问题

刚才马志刚博士重点谈到了数据的保护和利用问题,秦健也谈到了无人驾驶的核心是数据。未来的竞争,肯定是数据主导型的竞争。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数据在互联网发展里面也分为几个阶段,在PC时代,大家对数据的重要性刚刚有意识。那时候很多互联网平台把传统的媒体内容搬到互联网上面来,希望更加自由的流通。到了移动时代,到了大数据时代,大家已经充分的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

很多年前,阿里巴巴特别强调数据,当时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特别深刻的思考。现在大家就清晰的看到,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就是基于数据,包括做金融也是基于数据。

在未来的智能时代,数据是必须的生产资料,没有数据,寸步难行。现在我们传统的门户网站和新闻客户端在智能分发的冲击下,已经纷纷转型成为了“头条”的模式,大家都在做智能分发。在其它领域也是一样,游戏未来也需要靠人工智能提升自己的游戏质量。金融、电商、无人驾驶,都需要数据。

在法律层面我们也看到,这几年围绕数据的争夺正在加剧。除了国内有数据类的案例在发生,国外也有类似的案例。2015年我在研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例的时候,国外很少找到不正当竞争的案例,但是数据时代,国外也开始出现基于数据而引发的的不正当竞争案例。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6

数据竞争对于竞争法律的影响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

第一点,关于数据本身的问题急需研究。企业对数据的合法权益、用户个人信息、用户隐私问题等,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二点,基于内容的搭便车案件还会持续发生。

第三点,专利和商业秘密之战。以前我们看美国的专利战很激烈,我们中国没有。但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专利这个层面,我们预计引发比较激烈的竞争。因为现在卖的东西是很有形的产品。

秦健之前分享过一个谷歌起诉优步的案例,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以往在硅谷对员工的竞业禁止不太重视,但未来可能不会这样,因为这是核心的竞争力。所以在未来,商业秘密、专利战可能会有增加。

第四点,关于隐私的问题。数据时代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隐私问题,对数据的边界到底在哪儿?当你刚刚在网络上发生一点点行为,在另外一个网站上就可以推荐相关信息,推荐相关广告的时候,是不是这种对你个人数据的高度利用,会对你的生活安宁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分享的一点体会,谢谢大家。

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王,中国互联网竞争态势思考|网络法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