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在沪粉墨上演

《2018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在沪粉墨上演》,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图为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现场(摄影:陆寅兰)





东方网7月6日消息:丝竹管弦鼓阵阵飘扬,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一个个扮相俊美的孩子粉墨登台,“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在舞台演绎着悲欢离合,体会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今天起至7月8日,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在嘉定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经过激烈决逐,来自全市各大中小学、艺术院校130名参赛选手进入了决赛,在这三天里决出市民文化节百名“校园戏曲之星”,将在9月进行展演。





“熏”出来的“生旦净末丑”,戏曲普及成日常





参加决赛年纪最小的选手陆佩敏年仅3岁,来自金山区实验幼儿园。据老师介绍,方言教学是该幼儿园的一大特色。幼儿园从2016年就开始进行沪语教学,18年加入戏曲进校园项目后,吕丽贤和李建华夫妇携手来到幼儿园指导孩子们学习“沪语儿歌”等。因为在家受到会唱沪剧的奶奶的影响,陆佩敏音准等各方面条件比较好,被选入沪剧社团。此次大赛中,金山区实验幼儿园的沪剧社团全面开花,除了陆佩敏外,大班的杨子涵也以地方戏幼儿组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决赛。





不仅实验幼儿园,朱泾第二小学等金山区其它学校也分别在地方少儿、京昆少儿等其它组别取得好成绩,这与金山区全面推进戏曲进校园分不开。近年来,金山区将“戏曲进校园”与正在推进的艺术教育“一校一品”建设、“青少年民族技艺培训项目”创建、“琴棋书画”区域艺术特色等结合起来,与长三角地区10家专业戏曲单位合作,把一位位戏曲名角请进校园,在全区学校全面普及传统戏曲文化,逐步形成“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的“金山特色”。





图为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现场(摄影:陆寅兰)





嘉定区丰庄幼儿园则包揽了京昆幼儿组的名额。作为上海京剧院幼儿京剧启蒙教育基地,嘉定区丰庄幼儿园2004年起就开展了京剧艺术教育,致力于将“艺术京剧”转变成“教育京剧”。幼儿唱京歌,丰庄幼儿园自己的“京韵课本剧”成为了“必备项目”,园歌《民族国粹我弘扬》人人会唱。通过剧目欣赏,幼儿园带孩子们了解《漫水》《沙家浜》等唱段故事的来龙去脉;学习唱简单的课本剧《红灯记》、《漫水》《铡美案》等。幼儿园京剧班负责老师王?丽介绍,京剧是嘉定区真新街道悠久的传统项目,在社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真新街道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均以“京韵特色”闻名。因为有了京剧,充满了人文的气息,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参赛的孩子们,不仅有在学校学习的,也有在少年宫、青少年文化中心和文化馆等机构及戏曲专业剧团普及班学习的选手。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评委金喜全说,上海市在普及戏曲上下了很大功夫,京昆沪淮等剧团都有自己的普及培训点,他们还和学校联合进校辅导,有长期有短期,还有一些社会机构也加入其中。而让他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以前是专业院团找机会进学校,而近几年很多学校都主动到剧团、戏曲学院来联系合作事宜,学院老师基本都进过校园,或做讲座、或培训。





孩子们在戏曲中成长,戏曲在孩子们中传承





在比赛中,不少进入决赛的选手都是名师高徒,不仅有吕贤丽、李建华夫妇的弟子毛珺宜,还有顾竹君的弟子卜诗意等。评委们感慨,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的老师都在掏心窝子地传授梨园真本事。





大赛中有一位9岁的小姑娘,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朱韵霓,她复赛中一曲昆曲《牡丹亭游园》妙音婉转、吴侬软语、一唱三叹,让评委和观众为之喝彩。赛完,大家才发现,小姑娘是昆曲名家梁谷音的外孙女。据妈妈介绍,朱韵霓从小跟在外婆身边耳濡目染喜欢上昆剧,偶尔还能哼两句。去年,外婆就给她在昆剧团的“followme昆曲跟我学”少儿班报了名学昆曲,还正式拜师昆五班陶思妤老师。至于今后孩子是否会走上专业的道路,妈妈表示,只要到了年龄上海戏剧学院招昆曲专业,孩子也愿意,就会让她报名,如果不招,就让她作为一种爱好学下去。决赛上,朱韵霓准备挑战外婆的名段《西厢记.佳期》。





图为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现场(摄影:陆寅兰)





戏曲艺术中,从一招一式、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范派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评委韩婷婷认为,戏曲进校园,孩子们学戏,不是一定要培养孩子们走上专业的演员,我们希望孩子们都能了解戏曲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是戏曲传承“加油站”,也是上海市“戏曲进校园”的成果展示,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传统戏曲与孩子们亲密接触。本次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民文化协会承办、嘉定区文化馆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