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P2P“踩雷” 资金加速回归银行理财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担心P2P“踩雷” 资金加速回归银行理财’,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


正文开始:





担心P2P“踩雷” 资金加速回归银行理财





担心P2P“踩雷”





资金加速回归银行理财





“大额资金一般都存放在银行,购买一些相对稳妥的理财产品。”市民金女士告诉记者,“P2P我也买过的,但只限于买一些小额、短期的产品,虽然收益更高,但风险也更大。”金女士颇有感触,自己的小姐妹这几天焦头烂额,原因正是不幸“踩雷”了杭州某个P2P平台。





有些投资者被高额的利息所吸引,将钱直接投向P2P理财,最后落得血本无归。近期,随着诸多P2P平台的接连“爆雷”,不少市民都纷纷回归银行,宁愿选择收益率相对偏低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愿再购买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P2P理财产品。





“稳健型理财,5万元起投,预期年化收益率5.25%,期限160天。”这是杭州一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昨日在朋友圈发布的理财信息。他说,面对面介绍理财的客户,一般都是些老年客户,而微信里的很多好友,都是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客户,看到朋友圈里的理财信息,感兴趣来的就会来咨询,然后直接通过手机APP下单购买。





刚刚过去的6月份,银行理财收益整体表现较为平稳。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7月份降准正式实施之后,市场资金流动性将进一步宽松,下半年银行理财的收益率继续走低的概率较大。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整体下滑,但受欢迎程度却远超以往,尤其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型P2P平台跑路或者暂停兑付事件,让不少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回归银行。理财多年的80后王小姐就是其中一位,“前段时间,我在P2P平台的理财还没有到期,每天担惊受怕的,生怕这笔钱回不来了,不过幸好到期兑付了。”顺利“下车”后,王小姐立即将这笔钱提现,转投了某国有大行的货币基金。





除了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外,也有一些投资者选择了结构性存款。随着资管新规影响的深入,兼具存款和金融衍生品双重特征的结构性存款,也成为银行大力推行的理财新贵。“投资者应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放在首位,切勿一味地追求高收益,而忘却了高风险。”杭州某财富管理机构一位理财经理提醒。 本报记者 林海燕





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