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资美债怎么了?—评近期市场违约事件( 二 )




外币债近几年发债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4-2015年政策放松、2015-2016年政策鼓励外币融资汇回境内(结汇以稳定汇率)、2017年美元融资成本低于人民币融资(国内政策收紧后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并且1年内的美元融资政策最松(不需要发改委审批)。此外由于在2008-2009年、2013-2014年经济增长遇到压力的情况下政府政策均出现了明显的放松(政府的托底政策事实上鼓励了胆大的企业,惩罚了谨慎经营的企业),客观上形成了企业对于经济减速政府必托底的预期,因此从行为上用提高杠杆率、期限错配来博取最大收益。

从需求来看,2015-2016年的人民币贬值客观上刺激了国内人民币资金通过各种通道流向境外市场,其中最熟悉的标的就是中资企业美元债,配合了2016-2017年中资美元债供给的爆发。其中不乏中小银行资金人民币资金通过各种出境投资美元债市场。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大幅升值又使得这些“投机”人民币贬值的资金面临亏损的状态,又叠加清理同业业务,今年上半年进入平仓回流国内的阶段,导致中资美元债特别是没有评级的美元债(一般仅有中资资金参与)出现了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