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盲人烟农的脱贫致富路

你要看的是不是《一位盲人烟农的脱贫致富路》?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中新网湖北保康7月26日电 (周立羽)26日见到郭大荣时,他正在院子里将采摘下来的烟叶编夹装炕。一连串熟练的动作,很难想象这位远近有名的种烟能手已经失明27年。





1991年3月15日,一场意外导致保康县村民郭大荣双目失明。“那时候家里穷,下面还有弟兄姊妹,就带着村民出去开矿,最多时能有160多人。但没想到,一个哑炮让我害了眼睛。”





那一天,所有的炮安装完毕后,郭大荣和几名工人进去检查,一至七号作业面检查完毕没有任何情况,当他们检查到七至十号作业面时,一枚炮响了,石子打进郭大荣的眼睛、胳膊和腿,几经辗转,郭大荣治好了胳膊和腿,但眼睛就此留下了终身残疾。





郭大荣双目失明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下子变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他也曾一度自暴自弃,但妻子的不离不弃,子女的发愤图强,让他慢慢振作起来,养伤的四年中,他开始试着摸索房子以及周围地形,开始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自己行走。





乐观上进的郭大荣“不想让人照顾一辈子”,开始尝试着养猪补贴家用。他曾专门去养猪场学习技术,回家后自己慢慢摸索。饲料多少要靠手去触摸计算,喂猪时要靠听来判断猪在哪里。随后郭大荣的养猪规模扩大到六十多头,周边村民也开始跟着他学习养猪。





小有成就后,一场猪瘟让老郭亏本7万多,家里陷入困境。那时,正好烟站技术员来村里号召种烟,郭大荣又开始想着去种烟。但种植烟叶流程多,需要摸索的地形也更为复杂,当时就连老郭的家人都觉得他干不了。“我就是想去试试,不试咋知道行不行!”





第一年老郭种了3亩。刚开始他每天尝试着从家里走到地里、从地里走到家里,来来回回几十次。半个多月的反复练习,老郭终于能从地里背土往回走,他说有时候一次负重多达100斤,700多个来回终于建好了烟炉子。





与普通农作物种植不同,种烟叶对技术非常讲究。三月大棚育苗、四月大田整地、五月烟叶移栽、七月烘烤加工、九月收购交易、腊月深翻冬炕,这些技术活儿对失明的老郭来说,注定要比健全的村民更难学。





“真是多亏了技术员,他们就住在我家里,手把手地教我每个技术环节。”老郭说,他用了五年时间,除了烟叶质量分级拿不准,其他各个环节他都彻底学到了家,虽然中间换了几批技术员,但无一例外地都对他十分照顾。





第一年,老郭种植的烟叶就丰收了,随后郭大荣将种植面积从3亩扩大到40亩,2012年以来,郭大荣家每年纯收入至少5万元,逐渐摆脱了贫困。“我现在的家产,百分之八十都是靠种烟叶得来的。”坐在院子里的老郭乐呵呵地说。





保康县烟叶分公司党组书记、经理苏兆俊曾多次来老郭家里指导烟叶种植,在他看来,是老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苏兆俊说,老郭烘烤烟叶时看不见温度计,他就‘以身试温’,脱掉上衣,半个身子伸进烤房,通过皮肤接触到水蒸气来判断温度高低。“他每走一步,就要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艰辛。”





更让苏兆俊印象深刻的是,老郭的精神带动了村子里的贫困户一起种植烟叶。老郭按照每亩每年500元从周边村民家流转过来田地,村里14户贫困户跟着老郭干活,多的一年收入上万元,最少的也有两三千元,如今他们都已脱了贫。





去年由于连续阴雨天气,老郭的收成受了影响。“我自己的亏损和务工老百姓没关系。”于是老郭把儿子的小轿车卖了,付清了老百姓的工资和土地流转费。





保康县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湖北省全山区的县城,2018年全县将实现脱贫摘帽。保康县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烟叶生长,近年来烟叶种植一直维持在每年4万亩、10万担左右的规模,已经成为保康县特色脱贫产业。





“烟农和我们技术员就是鱼与水的关系,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服务送到户、送到田,老郭是全县烟农脱贫致富的典范,一位盲人身残志坚、奋斗致富,健全的老百姓更能干得好!”苏兆俊说。





离开时,老郭还在忙活着将烟叶上架,务工的老百姓也都在老郭家里帮工。天气炎热,老郭说他会晚上通宵工作,一晚上就能培土两亩半地,白天村民来帮工,他也舍不得闲着,远远望去,他在田间屋后往来自如,很难看出这是一位盲人。老郭说,今年天气好,烟叶长势很不错,他跟老百姓今年有望获得个好收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