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村到处都是宝! 两岸媒体赞叹连连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海南黎村到处都是宝! 两岸媒体赞叹连连”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海外网三亚7月29日电 “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28日走访了位于海南保亭的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基地槟榔谷,品尝黎族长桌宴,观看《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等,深入感受海南黎村的文化传统。





黎族长桌宴是黎族苗族同胞在婚嫁、丰收等重大节日时举办的筵席,一般与之配套的有各类少数民族民俗活动,如古法围猎、捕鱼,童趣泥鳅、古法制茶等。





说起箫,人们总是联想到用嘴来吹奏的乐器。然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六十多万黎族同胞却有一种独特的箫,称作鼻箫,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图为一名黎族演员在吹奏鼻箫。





绣面文身是黎族妇女的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笔极其宝贵并且正在逝去的文化遗产。黎族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人类皮肤作为载体记录氏族符号的民族”,同时,黎族的“绣面文身”也被人类学家称为“海南岛的敦煌壁画”。





树皮布是“黎族服饰的始祖”,在使用麻和木棉纤维之前,古代海南的少数民族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剥离、拍打等工艺加工可制作成树皮布。2005年“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之一。





龙被,又称“崖州被”,民间叫做 “大被”,素有“广幅布”之称,是原住民纺、染、织、绣工艺中的最为璀璨的一朵奇葩,也是原住民历代向朝廷进贡的珍品。





采访团28日在槟榔谷还观看了大型原生态黎苗文化实景演出《槟榔?古韵》,《槟榔?古韵》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这是一场自然风光与人文演出完美结合的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表演将黎族生活生动地在舞台之上展现,原始的钻木取火、自制的黎族乐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纺织技艺等也被巧妙地融入歌舞演出中。在槟榔谷文化村,《槟榔?古韵》每天都会上演4场,场场爆满,在现场观看的两岸媒体也对表演赞叹连连。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创建于1998年,位于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景区坐落在万余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槟榔林海,并置身于古木参天、藤蔓交织的热带雨林中,规划面积5000余亩,距亚龙湾海岸26公里,距三亚市中心28公里。 槟榔谷因其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而得名。这里也是海南黎、苗族传统“三月三”及“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之一,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海外网 张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