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编剧也是影片成功的基石

《工人日报:编剧也是影片成功的基石》,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前几天看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邪不压正》,散场后,不少观众在小声议论,甚至摇头,还听到有观众说“影片怎么这么长?”望着观众不大满意的神情,笔者也在思忖: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观众对这部影片颇有微词?





从豆瓣看,这部影片评分为7.1分,并不算高。看了网友的点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应当说,对一部影片,有争议很正常,观众的批评也有助于提升国产影视剧制作水平。





这部讲述民国到抗战时期的复仇故事,何以拍成近2个半小时?却仍有不少观众觉得这部影片没有完?似乎缺了点什么,仔细想想,问题可能多出在编剧上。





该片集结了国内当红明星和资深演员,如姜文、彭于晏、廖凡、许晴、周韵等。这么多明星加盟,大腕姜文执导,有令人神往的老北平神韵,有夺目的摄影画面等,最终却没能让观众最大限度满意。这当然源于艺术评价的多元化标准,但是笔者以为,其中编剧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剧情过于拖沓,缺少节奏感、高潮感。部分情节失真,从逻辑到常识经不起推敲等。而这些问题在不少国产影视剧中普遍存在。





以此片为例,姜文饰演的京城名流蓝青峰,在被警局长朱潜龙一伙迫害时,被拔掉很多牙齿,满嘴鲜血。拔过牙的人都有体会,牙疼起来的滋味难以形容,甚至会满地打滚。而蓝青峰被拔掉很多牙齿,依然面不改色,还使劲说了一大堆话,显然违反生活常识。而彭于晏饰演的男一号李天然,气质根本不像北平长大的青年。他和日本人的对打,更像抗日神剧中的情节,如躲子弹、筷子杀鬼子等。





这几年,国产影视剧高歌猛进,提振了整体制作水平。然而由于制作体量猛增,难免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问题。尤其不少编剧水平堪忧。这可能由于我国现行影视剧制作是导演中心制,编剧地位不高,甚至被边缘化。目前很多影片导演都兼编剧,《邪不压正》也是如此。然而术有专攻。编剧是专业和相对独立的职业。导演如果是大厨,编剧就是食材提供者。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厨师,如果没有理想的食材,也不会烹调出美味。成功的影视剧,编剧是基础。导演再好,摄影再棒,演员再有名气,剧本如果很烂,也只会拍出烂片。





还记得1987版的《红楼梦》,剧本1983年3月起稿,当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直到1986年1月才最终定稿,历时两年零十个月。在此期间,红学家和导演都提出许多意见。1984年9月10日,该剧在安徽黄山正式开机,录下第一组镜头,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摄,总投资为680万元。整个拍摄过程历时3年,剧组先后走遍全国10个省市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镜头近万个。这部剧被誉为国产电视剧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座艺术高峰。可见,优秀的作品还需要优秀的编剧进行艺术再创造,把优秀作品的内核充分发挥,运用影视剧的独特手法加以艺术展现。





纵观当前影视剧创作,不少作品粗制滥造,尤其不大重视编剧,有硬伤的影片随处可见。比如脱离生活、不接地气,最典型的是前一段热闹的抗日神剧。这些剧中,抗日很轻松,侵略者很弱智,我方人员各个身手不凡。不但刀枪不入,还能上天入地,出入敌人城堡,捉拿日伪,如探囊取物。而一些反映现代题材的影视剧,无论取景、人物造型都很华美。男女主人公都是漂亮潇洒,浪漫异常。还有些号称京味的电视剧,对白却没有老北京味,等等。





这些国产影视剧让人感到,编剧缺乏严谨甚至有些荒唐,情节缺少逻辑。因此,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把编剧短板补上,从政策和运行机制着手,让编剧成为影视剧创作中与导演同等重要的岗位,将剧本的创作真正放在首位,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国产影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