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蔡当局的“外交政策”只剩下当美国跟班

《张亚中:蔡当局的“外交政策”只剩下当美国跟班》,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孙文学校总校长在《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蔡英文当局上任以来,台湾已经失去4个“友邦”,又无法参与国际政府间组织,台湾的“外交”还能有多少空间?蔡英文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么?





两岸“外交”竞逐从1949年即开始,横亘其中的两个因素,一是主权归属,一是经济实力。前者是由国际法与国际政治所形成的结构规范,后者是由两岸经济力量对比所决定。





在主权归属问题上,目前绝大多数国际社会均认同“一个中国”,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在主权方面,大陆享有被国际社会认同的“结构性力量”,台湾受到这个结构制约。“一个中国”成为台湾“外交”空间的天花板。





在政经实力上,台湾曾经运用经济力量对外进行“金援”合作,以寻求巩固既有“邦谊”。但由于大陆快速崛起,特别在推出“一带一路”、亚投行后,使得台湾陷入两个困境。第一、台湾“外交”资源已经难以与大陆匹敌;第二、台湾“原邦交国”选择与大陆建交,原因已非大陆给的金援多,而是希望参与大陆在该地区提供的整体合作结构,非洲即是一例。





简单来说,在两岸竞逐的战场,台湾面对两个“结构”限制,一是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一个中国”结构所制约,一是中国大陆经贸力量形成的战略结构压力。第一个结构属于政治法律性,与经济力量较没有关系;第二个结构则随着中国大陆的经贸力量成长而更增强。面对这两个结构下,台湾要凭借己方的力量突围不仅不容易,且是愈来愈难。两岸关系的紧张,更会加速中国大陆紧缩台湾的外交空间。





无法以自己的力量来突围时,台湾岛内的绿营基本上是以两种思路来面对。一是希望外界能够接受“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从根本上摆脱“一个中国”所形成的天花板限制。但由于台湾并没有“正名制宪”,也没有“公投独立”,因此绿营这种说法是让自己爽的,国际社会也不会认真。另则中国大陆必要时动武的宣示也让绿营根本不敢尝试,因此现有的结构困境根本无法突破。





绿营的另一个思路,其实已经不是“外交”的突破,而是自我的逃脱、主体性的背叛,即把自己的主权完全交给美国,希望透过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来证明自己在“外交”上有突破。这些绿营人士自知,台湾在两岸关系紧张下已无法再有“外交”成果,扈从美国已是其“对外”关系的全部。美国要打“台湾牌”到什么地步,蔡英文当局不仅不会拒绝,也乐于接受,因为他们只剩下这个唯一的选择。





“台湾独立”、“台湾主体性”这些民进党琅琅上口的主张犹言在耳,随着蔡英当局在“外交”上的节节败退,只剩下最后一招,就是把自己的“主体性”完全交付美国,任凭美国运用处置,这才是蔡当局“外交政策”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