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门”比“换门”生存率至少高20%

小编嘚啵嘚:《“修门”比“换门”生存率至少高20%》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王春霞





通讯员吴倪娜





人的身体精妙无比,每一个器官都无比精巧,不管是哪一个小部件出了问题,都会让整个机体跟着遭殃。你听说过心脏瓣膜吗?我们的心脏有四个“房间”,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每个“房间”都有“门”,这个“门”就是瓣膜。其中左心室的“门”被称作二尖瓣,它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问题,占瓣膜疾病的70%。





大数据





我国有700万风湿性瓣膜炎患者





据了解,心脏瓣膜炎可分为风湿性和非风湿性两类,十几年前,风湿性膜炎所占比重大,可达9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风湿性与非风湿性所占的比重几乎相当,但西南、两湖等地区风湿性瓣膜炎所占比重还是较高,能达到60%左右。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邵永丰介绍:“风湿性瓣膜炎主要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主要是20岁以前感染了风湿,一二十年之后表现出症状,目前我国风湿性瓣膜炎的患者有700多万。”





据此可知,风湿性瓣膜炎有很长的“潜伏期”,并且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邵永丰表示,对于心脏瓣膜疾病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所以建议大家有机会做一下心脏彩超,能够及时发现瓣膜问题。





应对战术





从“换门”到“修门”





得了心脏瓣膜疾病后怎么办?据北京安贞医院孟旭教授介绍,目前手术是国内外主要办法。你可能听说过“换膜”手术,就好比“门”坏了拆下来换一扇新的上去。但人体构造精密无比,尤其是心脏。孟旭教授告诉记者:“置换为人工瓣膜后,人的心脏功能将永远往下走。并且瓣膜置换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术后相关并发症,还有一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与“换门”不同还有一项技术是“修门”,找出瓣膜的问题修复后继续使用。孟旭教授介绍,根据2017年的相关研究,11万例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6年的生存率是60%,也就是说40%的人已经去世。提到瓣膜修复术,很多人可能会担心需要重复修复,孟教授表示:“修复手术虽然有再手术率,但目前可以控制到10年5%以下,修复手术相较于置换手术能够提高同类患者20%的生存率,并且避免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推广难度大





技术和观念改变缺一不可





尽管“修门”相较于“换门”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但现实手术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据孟旭教授介绍,虽然瓣膜修复技术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发展时间,但现在非风湿性瓣膜炎修复手术只能占到手术的25%-30%,风湿性瓣膜炎修复手术不足5%,大部分还是置换手术。为什么有更好的选择却弃之不顾呢?





邵永丰主任医师介绍:“修复手术和置换手术技术含量不在一个档次,技术要求非常高,目前我国只有几个大的中心能够做相关手术。另外医生的观念和患者的接受程度也都是重要影响因素。组织修复技术研讨会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对于风湿性瓣膜炎患者有50%左右可以接受修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