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钱塘丨余杭“四无”粮仓的奇迹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家在钱塘丨余杭“四无”粮仓的奇迹”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编者按:你也许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眷恋;你也许是来此打拼的新杭州人,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你可能已经对西湖如数家珍,但杭州城乡的这些历史建筑你可能并不熟悉。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携手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开设专栏《家在钱塘》,为你讲述这些文物建筑背后的故事。
浙江在线8月10日讯1954年3月6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的篇幅专题报道了全国最干净的粮仓——余杭的“四无”粮仓。它曾作为粮食保管工作的典范在全国进行推广,并引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地关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四无”粮仓的创建对降低粮食损耗和事故损失,保证储粮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余杭创造了“四无”粮仓的奇迹,作为我国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四无”粮仓旧址——仓前粮仓,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处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粮仓在众多的文保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重点的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仓前粮仓的故事。
仓前粮仓位于余杭仓前街道灵源村,南临余杭塘河,紧依梦想小镇和杭师大仓前校区。其前身是临安便民仓,始建于南宋时期,颇具规模。明清时期多次修缮完备。便民仓是用来储存粮食供朝廷赈灾济民所用。现存的文物建筑共四栋单体建筑,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分别是两栋木板地垄仓、一栋苏式仓、一栋房式仓。
木板地垄仓,如今还保留着当年作为粮仓的历史原貌。当年的“四无”粮仓创建工作就是由这样的传统民居建筑中开始的。这栋房子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为三间二进的木结构房屋,前后各有两个天井,抗战前这里曾是“章氏义塾”。1950年,义塾改造成了储藏粮食的地垄木板仓。
仓房建筑高大宽敞,用材粗壮,牛腿上雕刻人物、瑞鸟等,颇为精美。内墙标示“堆粮安全线”,高2米。两进天井用宽大齐整青石板铺成,十分考究。建筑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数这位于建筑底部的一排排地垄了。
整个粮仓采用木板地垄式设计,这一排排一尺多高架空的部分,就叫“地垄”。它可是粮仓改造设计的关键之处,当年“四无”粮仓能创建成功,这地垄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它不仅可以通风、换气,而且除尘、去杂,察看粮食动态都要靠“钻这个地垄”来完成。
所谓“四无”粮仓是指“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粮食仓库。当时的粮食工作者钻过、扫过的地垄,能像吃饭的桌子一样干净。地垄有没有灰尘和粮食碎屑,是检验‘四无’仓的一个基本标准。可以想象的是,在那个没有先进设备和工具的年代,想要实现“四无”,要靠人的坚守和努力。
另外两栋建筑。一栋是1957年仿苏联模式新建的砖木结构的粮仓,称为苏式仓。另一栋是由砖木民房改的粮仓,称为房式仓。现在这两栋粮仓的内部已经成为“四无”粮仓陈列馆的展厅。
仓前粮仓在保护利用前粮食仓储功能已逐渐退去,建筑老化严重,为保护好这一在我国近代粮食仓储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遗迹,2007年余杭区对仓前粮仓开展保护利用工程,将这里开辟成为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陈列馆于2009年7月8日正式开馆,展示了“四无”粮仓的创建和发展史、粮食仓储史、江南农耕文化和粮油知识等丰富内容。陈列馆的建成开放创造了一个向社会展示粮食传统文化的场所,也填补了全国粮食专业展馆的空白,意义深远。
仓前粮仓的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是践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生动案例,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充分发挥了粮食传统文化作用,使之成为一颗广泛深入地开展粮食安全教育的文化明珠。
每期小问:
仓前粮仓哪一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2010
02、2013
03、2015
本期福利:
点击下方“我要报名”按钮,输入正确答案的序号,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从回答正确的读者中,随机选出幸运读者,送出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本期奖品:
我们将在下一期末尾公布幸运读者名单,敬请关注。
上期正确答案:01、春秋时期
上期幸运读者:杨*燕 183****5423
请幸运读者在8月17日(工作日9:00~17:00)之前,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环城北路139号5楼浙报集团杭州分社领取奖品。
(资料来源: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
- 杭州大有供电服务有限公司余杭凯立分公司招聘启事
- 20年前冷冻的湖羊胚胎 竟然在余杭“复活”了
- 杭州余杭警方铲除一强买废布料涉恶团伙 抓获9名嫌疑人
- 余杭聚焦群众难点精准帮扶
- 不拆农居不迁村民 余杭小村变身“时尚云村”
- 不拆农居不迁村民 余杭一城中村变身“时尚云村”
- 余杭:公路养护工 烈日保畅通
- 余杭“快乐假日学校”
- “周六书记”进村来 余杭锤炼年轻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
- 未来科技城有个70万方地下城 亚运会余杭场馆亮相 祥生京杭府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