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点:兴文化,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二 )
虚无与解构无益于世道人心,必须立足于坚实的现实基座、深厚的价值底蕴,才能真正引发共鸣、浸润人心。回顾这些年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往往都是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意义的建构。比如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来“90后”观众的“膜拜”,正因为它通过一个个可以触摸的细节,展现出文物修复者们对文化的守护;比如说电影《红海行动》取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是因为用视听语言展现英雄群像,激荡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才能创造伟大的文艺作品;刻意解构经典、制造低级趣味,甚至虚无历史、泛娱乐化、泛物质化,只会侵蚀人们的精神家园,最终被市场和受众抛弃。
正如有学者所言,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塑造着中国人。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可以在人心中找到具体的落点。近年来,从“故宫跑”到“文创热”,从博物馆人头攒动到好演出一票难求,从传统文化节目持续火爆到革命历史剧引来收视热潮……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井喷的文化需求让人欣喜,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兴文化”的机遇。文化需求端的升级,要求供给端进行改革,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 人民日报:完善网络安全军民融合新格局
- 人民日报评论员: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 民歌美妙 世界知道——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二十载唱出文化自
- “跟着人民日报领悟新思想”之二:习近平情系绿水青山
- "跟着人民日报领悟新思想"之一:总书记种下"信心
- 肖思佳:致力华文教育 弘扬中华文化
-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论学习贯彻
- 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
- 快递员被曝强暴客户 人民日报:快递公司应守土尽责而非失语
- 辽大声乐教授马俊萍出版 全国首张“传统文化”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