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根治白内障?不可行,手术时机和人工晶状体选择有门道

白内障是每个人都可能要面临的问题。如果说一个老年人能够生存到正常自然寿命,绝大多数会有白内障。这是像我们长白头发一样的自然老化过程。

“70岁以上人群中,白内障患者约占到一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卢奕教授告诉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尚无逆转白内障的眼药水或其他药物,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当然,在视力受到严重损害之前,框架眼镜或接触镜可能会暂时提高患者的视力。”

药物根治白内障?不可行,手术时机和人工晶状体选择有门道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镜头模糊了

“除了老年人以外,如果本身有其他疾病,比方说,高度近视眼患者、糖尿病患者,他们的白内障发病可能提前,所以不仅仅是老年人,现在不少年纪更轻的人也会患病。”卢奕教授说。

晶状体混浊、导致进行性无痛性视力下降称为白内障。“简单来说,如果把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白内障就是照相机的镜头(也就是人眼中的晶状体)混浊了。”卢奕教授说。晶状体是光线入眼的必经通路,晶状体混浊则可阻挡光线的进入,或使入眼的光线弯曲、散射,影响视力。

白内障患者最早期的症状通常为视物模糊,也可出现眩光和光晕,少数患者可出现复视。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颜色偏黄,或颜色不够鲜亮。因对印刷品上黑白之间的分辨率下降,患者常感觉阅读困难。

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及混浊程度。“有些老年人看近距离物体有困难,在患白内障后的初期,却惊奇地发现不戴眼镜也能阅读了,以为自己返老还童,其实,这种现象称为‘第二视力’,往往发生于核性白内障的患者,混浊发生于晶状体的中心,造成晶状体密度和聚焦能力的增加,导致患者远视力较差、但近视力提高。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核性白内障的发展,进入眼睛的光线受阻,视力会再次进行性下降。”卢奕教授说。

而如果混浊发生于晶状体的后部(后囊下性白内障),由于其混浊往往位于视轴中央,患者在瞳孔缩小时视力下降较为严重,如,在明亮光线下阅读时。后囊下性白内障常导致患眼对比度降低,尤其是在看见亮光或汽车头灯时,出现因眩光引起的视物模糊,因而可能影响夜间开车。此类中央区混浊的白内障患者滴用缩瞳剂(抗青光眼药)后因瞳孔缩小,视力也会明显下降。

手术如何选择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呢?卢奕教授指出,少数情况下,当白内障发生如晶状体肿胀或继发青光眼等病变时,医生会建议尽快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目前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当白内障所致的视力下降比较明显、让患者失去安全感、出现显著的视物不适或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时候,患者才会产生明确的手术需求。

“有的老年人觉得越早做手术越好,事实上,过早做手术没有明确的优点;但是,如果明显影响到了视力和生活还是要进行手术,不要因为恐惧手术而延误治疗、影响生活。”卢奕教授说。

现在主要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通常,医生会在眼球上做一个小切口,利用超声能量将晶状体乳化后从囊袋内吸出,当所有白内障碎片都吸除干净以后,手术医生会在囊袋内植入一枚人工晶状体。

“现在还有飞秒辅助的白内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切口更加整齐、精准度更高,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卢奕教授说。

对于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没有调节力,就类似于我们相机用的定焦镜头。做完手术后,有的患者看远处比较清楚,但看近处可能就比较模糊;有的患者看近处比较清楚,看远处可能就比较模糊。所以这部分患者手术后还是要佩戴眼镜,才能远近都看清楚。

另外一种是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能够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近视力和远视力,不过,有些患者会出现眩光和光晕,就是看到光源会感到特别耀眼,可能会影响晚上开车,我们建议夜间行车要当心;另外一些患者会出现视敏度下降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相同光线下,相对于正常人,患者看到的视物可能相对比较暗。当然,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中还有很多分类,有些设计巧妙的新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将眩光等控制到最小。

白内障如何预防

至于白内障的预防,卢奕教授指出,避免高危因素可以减少白内障的发生。例如,避免阳光照射过度,过度的紫外线可增加白内障的发病几率。地处高原的西藏,因紫外线强烈,当地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人群。开车人群、户外活动人群若觉得阳光刺眼,最好佩戴太阳眼镜。

另外,吸烟也是白内障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倡戒烟。还有,要严格控制血糖,白内障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糖尿病人白内障发病较正常人群明显提前。调整生活方式、严格控制血糖,不失为白内障预防的一大招数。

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胡萝卜素(蔬菜如菠菜、甘蓝)的食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白内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