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没偷袭珍珠港?讨厌假设的历史学家这么说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如果日本没偷袭珍珠港?讨厌假设的历史学家这么说’,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

以史为鉴,只要我们不脑洞大开,像电影《碧血长天》中那样让当代核轰炸机穿越回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夕,我们还是可以抛下对历史矛盾的顾虑来探讨一二的。

如果在1864年,罗伯特·李(Robert E. Lee)将军手上有一批满载AK-47的船舰,美国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可以想象得到,肯定与现在大不相同。

历史学家对所谓的“假设历史”往往不屑一顾,并且这种“不屑一顾”都出于合理的理由。如果变量太多,那么“假设历史”便会迅速变成虚构小说。因果逻辑链变得过于松散,无法追踪,历史失去了其原本的指导力。如果我们改变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变量,特别是以一种空想的方式改变该变量,那么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举个例子,想象一下这些拿着突击步枪的南方联盟军和尤利西斯·格兰特(Ulysses S Grant)的部队在南北战争莽原之役中短兵相接——精巧的虚构故事叙事很少涉及这方面。

那么,如果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呢?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只要我们不脑洞大开,像《碧血长天》(The Final Countdown)中那样让当代核轰炸机穿越回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夕,我们还是可以抛下对于历史矛盾的顾虑来探讨一二的。

在学习战略学的时候,我们通常采取一种高度自律的“假设历史”的策略。确实,我们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及相关机构的课程都是围绕相关策略的。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式。

著名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建议(哦不,是要求)学习战略学的时候采取这种方法。在克劳塞维茨的“批判性分析”中,严谨(而非奇思妙想)才是衡量勇气的最终标准。战略家在批评指挥官所采取的行动的同时,要提出更好的行动方案和策略目标。

在思考当代的时候,我们应该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包括以高位者的姿态思考辩论策略和行动方式。克劳塞维茨坚称,批判性分析“不是对于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评估,而是对于所有可能发生事件的评估。显然,这些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一定要被事先想到。毕竟,人不能在无法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的时候对现存方案进行批驳。”这位军事家对那些事后诸葛亮表示不屑一顾。

菲律宾境内的日本坦克。图片来源:Wikimedia

这就要求知识分子们高度自律。“如果批评家们想要提出批评或者表扬,”克劳塞维茨总结说,“他必须假想自己处在指挥官的位置。换句话说,批评家要把握影响指挥官做决定的所有已知因素,并且忽略那些指挥官不知道和不可能知道的因素(特别是事件的最终结果)。”

批评家们在事后都知道事件的走向如何,所以他们必须把自己限制在指挥官当时所处的位置上,仅仅用他们当时所获知的信息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提出现实的替代方案。

替当时的日本帝国想替代方案并不需要多少想象力。事实上,日本当时就有自己的替代方案。笔者最喜欢的替代方案是他们在1941年前制定的行动方案,日本海军大将真应该按照这个方案执行。

日本海军方面很晚才考虑偷袭珍珠港的计划。而这个行动则是一个人的大作——山本五十六。如果山本五十六没有施压偷袭夏威夷港口珍珠港,或者最高长官拒绝了他的请求,那么日本海军还会按照他们长期计划的“拦截方案”行动。

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按照先前的作战方案,他们就能成功驱逐美国海军在菲律宾的部署,占领太平洋,并且在那里部署空军力量,同时利用空军和潜艇切断美国太平洋舰队在西线与菲律宾的联系。

“拦截方案”本应在西太平洋某地以空战的方式执行。日本本有很好的机会执行这一计划。日本海军仍旧可以以袭击美国领地的方式打开战场,而不是以那种挑衅的姿态来与美国交战。十有八九,美国将会以更为沉默的方式应对日本的行动——而这对于日本来说,局面会更加可控。

1942年,日本坦克在马尼拉。图片来源:Wikimedia

好莱坞电影中的山本五十六明确了偷袭珍珠港的结果。在《虎!虎!虎!》(Tora! Tora! Tora!)中,他预言道:“我怕我们的进攻会唤醒一个充满可怕决心的沉睡的巨人。”

这句影片中的预言台词极具克劳塞维茨的风格。

克劳塞维茨将参战人员的力量定义为能力和意志力的产物。山本五十六隐晦地提到了美国的工业和自然资源,将美国描绘为一个正在等待的巨人。他同时预言袭击美国舰队将会激怒这个巨人——驱使他使用那些资源给予日本致命一击。

袭击菲律宾当然会唤醒沉睡的巨人,然而值得怀疑的是袭击菲律宾会不会让这个巨人的心情如此暴怒——他可能仍旧保持昏昏欲睡的状态。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政治目标的价值”决定了交战者为获得这个政治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和“时长”。

交战国有多想达到其政治目标决定了它将为其分配多少资源(包括军人的生命、自然资源、军事设施),以及它为之努力的程度和它为实现目标投入资源的时长。

它会为昂贵的目标付出极高代价。反之,较低的目标则要求更少的资源。

从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后,这些群岛就成为了美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同时,这些群岛位于太平洋的另一端,距离美国本土海岸线有上千英里。即使罗斯福这样的“帝国主义者”和马克·吐温这样的反帝国主义者公开争吵关于所谓“吞并的智慧”,这些群岛也从未登上过报纸头条。

据报道,美国人12月7日甚至要在地图册上才能找到珍珠港究竟在哪。菲律宾从未引起过他们的注意,事实就是这样。

日本入侵菲律宾后,站在美国宣传海报前的日本士兵。图片来源:Wikimedia

重获菲律宾的主导权会表明一种政治态度,不过在欧洲及相邻地区陷入全面战争的时候,由于美国自建国以来就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他们在太平洋的军事行动仍将以防御为主。美国领导人会把资源和兵力集中在大西洋上,这样不管是在行为上还是在精神上,他们都保持了与同盟达成的战前协议。

简言之,放过夏威夷群岛将会像山本五十六预言过的那样,使日本获得喘息的机会。耐心等待,东京方面就会获得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占领西太平洋,也许也会让日本海军获得应对美国不温不火的反攻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以观察海军战略家的眼光看看山本五十六的决定。他的决定既不鲁莽也不愚蠢。当时的日本海军都是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美国海军学院院长)的忠实读者,他们追击敌方军舰的做法代表了马汉的教条。击败敌方军舰,你就获得了“海上指挥权”。之后,军中的指挥权和赢得竞选的结果就变得唾手可得。

事实上,马汉的方法确实在一定时间内为日本海军争取到了利益。

日本武士们在珍珠港事件六个月后在太平洋战场不断取胜,一次次征服。然而只要给充满复仇欲望的巨人一定时间,他的力量终会恢复。就像山本五十六预言的那样,如果战争被拖到六个月甚至六个月以后,那么日本“丝毫没有赢得战争的希望。”

减少行动,或者完全不行动一直是合理的战略措施。与其选择偷袭珍珠港,日本应该选择遵守之前的战略计划。这就是所谓“假设历史”教给我们的。

作者 |James Holmes傻大方资讯 http:///

编译 | 聂曼宜傻大方资讯 http:///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如果日本没偷袭珍珠港?讨厌假设的历史学家这么说’,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