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私募股权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标配

划重点!私募股权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标配

随着债权投资收益下降而风险增加、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房地产面临大力调控、海外投资受到外汇额度限制等因素的制约,财富应如何管理则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一份针对可投资产超过1千万元人民币的人群的调研报告显示,在经济转型、增速放缓、新旧动力转换的宏观背景下,跨周期、主要投资新经济的私募股权资产则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01 新兴行业绽放活力  富人来自四面八方

中国是一个年轻的经济体,高净值人群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出现的。随着新经济和创业的兴起、第一代企业家逐步交班给第二代,进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高净值群体,高净值群体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

调研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占比仅 5.6%,而30岁以下的高净值人士已占到 8%,45岁以下的高净值人士占比超过 50%。中国富人们更显得年富力强。

划重点!私募股权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标配

图片1:高净值人群年龄分布

数据显示,传统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因此是高净值人士最早和最主要的来源。其中,来自制造、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高净值人士占比较大。近年来,虽然传统行业的高净值人士占比在下降,但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目前占比为 64.6%。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兴行业的高净值人士占比在上升,目前已达到 35.4%,新兴行业的高净值人群占比呈上升态势。新兴行业的高净值人士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传媒、医疗健康、TMT 等行业。年轻越轻的高净值人士来自新兴行业的占比越多,尤其是30岁以下年龄段中新兴行业占比超过一半。

与此同时,创富发家的方式越加多元化。一直以来,创业都是创富的最主要方式。近年来自由职业者、专业人士、职业经理人等在高净值人群中的占比开始上升,目前,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占比分别为 35.8% 和 27.1%;专业人士和职业经理人占比分别为18.5%和17.4%。这表明,在新兴行业各种方式均有机会,可以说我们进入了一个可以大胆造梦的时代!

划重点!私募股权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标配

图片2:各年龄段高净值人士行业分布

02 高净值人群心态更成熟眼界更宽广

高净值人群的价值观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在大类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国内资产整体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心态更为成熟,对风险收益的认识更为深刻,财富目标从单纯的“创富”开始向“守富”过渡。

高净值人群投资趋于成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理念增强,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逐渐加深,金融投资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另外一个特征是,高净值人群偏好利用金融投资间接助推事业发展。

在金融监管趋严、政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形势下,高净值人群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性,对实业和金融的再投资意愿将与大势保持密切相关。

03 私募股权备受高净值人群青睐

在未来的资产配置计划上,高净值人士最青睐私募股权资产和海外资产,对股票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需求在上升,对房地产类资产的态度从悲观到中性。总体来说,普遍在增持金融资产,并向着兼顾跨区域、跨币种、跨周期和跨类别的均衡资产配置方向发展。

划重点!私募股权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标配

图片3: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计划

私募股权投资因其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和持续的政策利好,受到高净值人群的普遍青睐,近两年在整体资产配置中增幅领先。有7.8%的高净值人士的配置比例甚至超过50%。

在私募产品选购方面,高净值人士更加趋于选择专业的管理机构,同时关注管理机构的历史业绩及口碑。

虽然大多数高净值人士认为A股将区间震荡,但对股票类资产更加乐观。一方面,计划增配股票类资产的高净值人士比例比去年调研时要高,计划减配的比例比去年要低;另一方面,计划增配股票类资产的高净值人士比认为2017年 A 股上涨的要多。

虽然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预期回报持续下行,但在市场利率下行、投资与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对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需求在上升。去年和今年的调研显示,计划增配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高净值人士占比从 38.8% 上升至 53.3%,计划减配的高净值人士占比从 20.6% 下降至 8.6%。

房地产市场在2017年先后经历了量价齐涨和量缩价缓两个阶段,相比去年更多高净值人士计划减配房地产类资产,今年更多是维持配置比例不变,计划增配的在增加,计划减配的在减少。

中国家庭总资产中,2013年,房产占比62.3%; 2015 年,占比65.3%;2016 年,占比上升到68.8%,将近七年,户均房产大约为71.139万元,这跟几万块钱的存款根本不能比。

看看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最新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城镇无房家庭的总资产变动指数为96.3,财富缩水,这些家庭没有房子啊。有房家庭的指数为109.1,财富持续增长,其中有房且在近半年新购房的家庭的资产变动指数高达121.1。房价上涨使得财富由无房家庭向有房家庭转移,尤其转向手持资本、从事投机活动的富裕群体。

拥有房产既能赚大钱,也能大亏损。现在政策发生长期变化,房地产市场温水煮青蛙,房价一旦下跌,大部分中产家庭财富大缩水。房地产影响货币购买力,影响经济增长,更影响着中国中产家庭的财富水准。资产百分之两百(用杠杆)配置为房地产,是自杀,现在自杀式配置的人还不少。房贷利率可是越来越高了。

04 私募基金行业的前景展望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同时随着国内高净值人群的日益增长,其群体的投资特性日益凸显,而私募基金的特性恰好贴合了高净值人群的投资要求。

随着IPO开闸,中国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基金实缴金额创出历史新高,私募股权基金主导的并购交易金额持续快速增长。未来宏观政策对私募股权行业持续利好,政府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政策为私募股权投资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和退出渠道。

经过多年迅猛发展,私募股权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提升资源整合和重组的效率。

秦小明也不止一次提到:未来十年房子谢幕,股权崛起。

金融条件的改变,会让中国所有的大类资产,持续面临「去杠杆」的货币环境。

和美国欧洲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去杠杆,更多地表现为商业银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而非中央银行。事实上,在过去十年,中国货币的「滥发」,也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突飞猛进的增长。

中国央行在过去近十年中,总资产的规模增长约为70%附近,而对应的美国则为400%附近,日本则为300%附近(安倍上台四年内)。

但中国的M2总量到2016年底约为23万亿美元,美国为13万亿,日本为8.7万亿,前者比后两者之和还要多。

以上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杠杆,主要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形成(对应中国银行业的扩表)。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其主要的信贷对象,即为房地产。

相比之下,权益类资产(除了国企),特别是私人权益资产,从银行系统获得信贷,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去杠杆的深入推进,房地产会持续受到影响,但权益类资产,尤其是代表新兴经济的私有股权,受到的影响则小得多。

考虑到2015年的股灾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去杠杆事实上已经完成,这个结论将更加可靠,私募股权也逐渐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标配。

来源:自由理财师,综合自中国基金报、金融家、投资界、秦小明、叶檀财经等

划重点!私募股权已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