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规培医生真赞,主任夸赞"必成大器"!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这个规培医生真赞,主任夸赞"必成大器"!》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主任特意投稿《医学界》,要夸夸这位年轻的规培医生……
作者 | 施主任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从一位规陪医师与家属的对话谈起。
有时候在繁忙的门诊、查房、手术、教学之余,也会有计划外的工作。其中与接待办的老师打交道,就是一件不情愿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之一。
有一位肿瘤晚期的病人入院后并发咯血、呛咳窒息、而后昏迷,三天后死亡。家属提出多个疑问,其中一项是值班医生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不向上级汇报病情等引起。
值班医生有I线、II线、III线和IV线之分。I线目前为住院医师,主要是规陪医师。科室已经接待过家属两次,经过了耐心细致的解释,虽然部分已经冰释前嫌,但家属还是提出要与值班医生当面对质,只好安排见面沟通。
对当天的I线值班医生小张并不了解,在带着去接待办之前,真担心这么一位刚入道的小伙子,突然接触到确实有些蛮不讲理的家属会有些负面影响,毕竟未来的医学发展终究要靠这些年轻人接班呢,就提前讲了些安慰话:不要紧张,有这么多老师在,不管家属语言是否刺耳,尽管从一名医生的角度阐明自己观点,原则是“实事求是,无所畏惧”。
从另一方面讲,又觉得也不一定是一件完全不好的事情。接触并处理这样的情况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人总是在各种各样困难的磨练中成长的,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医生。
见面之后,小张医师异常镇定,心情平稳,语气缓和,始终面带微笑,不为病人家属的各种不良情绪所影响,过激语言不为所动。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逐一将家属的各项疑虑打消。
下面是对话,A是家属,B是回答。
A:值班没有及时看病人。
B:接班之后,知道你这个病人很重,一直多次主动观察病情,从没有叫我不来的情况。
A:按呼叫器5~6次都不来病房,完全是不负责任。
B:呼叫器是护士站应答。值班时间病房有60多个病人,两个值班护士,总是要一个一个病人处理;每个病人都觉得自己最重,恨不得让医生和护士只守在自己床边,但这很难做到。护士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或者家属发现会找医生。
(不像有的个别医生,总把事情往外推,先推到护士身上,护士又没叫我,我怎么知道?勇于担当,据理分析!)
A:还是叫你几次没来。
B:病情变化的,我会随时检查病人,不是等到家属来找。有变化的病人要做出相应处理、汇报上级医师、并记录病情及处理情况;没有变化我会处理其他病人。不但你呼叫后每次都来了,你不呼叫的时候我也主动看过了,这些都有值班录像。
A:你是来了,但什么都没做,只站着看看,如果早处理就不会出现死亡了。
B:我观察病情,发现神智清醒,自主活动,呼吸、血压、心率平稳,没有咳嗽、胸闷等特殊变化。前来病床边观察病情,心电监护、用上止血等药物观察效果,这本身就是处理。
我作为主任不失时机地予以总结,小张医师思路清晰,回答准确,而早就多次声称自己“没有知识、毫不讲理”的家属,竟也随之承认张医生讲的思路清晰、主次分明、非常正确。
另一位家属也附和说,他总是面带微笑,长着一副笑脸。
为什么会有这样突然逆转的结果?
事实证明,对话的效果是好的,不论对于医生还是家属。
那么,作为一名刚出道的甚至还不算是正式出道的年轻医生,为什么能够做得如此镇定?比有些年资很高的医师做得都好?
根本原因是个人的医疗行为准确及时,在对病人的处理上做到了问心无愧,心里有底气。自己做到了重视病人、关爱病人,各项措施到位。有理不在声音高,事实胜于雄辩。为这位年轻人点赞!
医生的工作对象是有病的人以及陪伴有病的人的家属,他们常常处于非正常和非理性的状态,常常需要心理疏通和心理安慰,所以医生需要掌握的首要本领就是沟通能力,及时把诊治疾病的总体方法和实际效果要有所交代,既不片面夸大也不主动隐瞒。如果暂时不理解的家属不必忙于诊治,尤其是有创手段。
所有医师都要掌握的技能还有一项,就是“病患心理学”。
洞察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及时予以沟通、疏通,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看到美国医疗剧“Night shift夜班急诊医生”,急诊科常规配备一名心理医生,而结果证明,不仅是病人需要、急诊医师也都随时需要这位心理医生的心灵抚慰和困境解脱。试想下,长期住院或者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痛苦一天比一天重、家属自己上不了班、孩子没人管、费用在不断地涨、荷包里的钱越来越少、还有家庭关系不和闹矛盾的,等等……,一切都处于混乱状态,在焦躁、焦虑和恐慌中渡过每一天,极其容易发生心理障碍。此时医生也会因效果不好、家属不理解等原因感觉身心疲惫,成为医患矛盾的隐患。了解了这个状态,知己知彼,就会做到防患于未然。
还要感谢这位家属的合作,亲人发生了意外,痛苦至极,自控能力差、偶有过激、尚可理解。作为医疗专业之外的人士,总是有个了解医疗知识的过程。最终能够醒悟就好。但把医疗行为比作到商店买东西那种纯粹的商业行为,效果不好就索赔,这就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医疗过程绝不是商品,医护人员也不是服务员,他们是病患的照看者或者提供帮助者,不能包治百病。
当然,病人及其家属的期望值很高,也与个别医务人员的片面夸大医疗效果有关,一旦不如意,就对医生产生不满。
有的医生最常说的几句话:
1.你怎么才来看病?这句对病人及家属心理打击最大,会使病人陷入追悔莫及、后果不可更改的巨大心理压力,不论后面获得好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
2.你怎么在某某医院找某某医生看病?既否定了病人的选择又否定了同行,通过贬低同行来抬高自己,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解放以前由医师协会管理行业的时候,这种人会被开除出局的;
3.你找我找对了,我最擅长这类疾病的诊治。马上讲起来有多少疑难复杂病例被成功治愈。片面夸大了效果,提高了病人的期望值,结果一旦不好就会导致不应该出现的麻烦。避免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医德范畴,是每个医生需要严格自律,认真履行的。
我们常常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好的药物和技术,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世界上不存在灵丹妙药,也不存在神仙医生。不论是药物也好、外科手术也好,总是一种外因,外因终归要通过病人这个内因起作用。所以医师的工作是:总是去安慰、常常是帮助、少数是治愈。
专项技术和能力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够飞得有多高;而品德和修为才决定一个人能飞得有多远。从医者需要具备仁心仁术,但一定是先有仁心方可有仁术。从这个角度讲,小张医生有“善”的根本——有善缘,心的修为很高、有“慧根”——将来必成大器,我们拭目以待。
期待着更多的具备“善缘”和“慧根”的年轻人悬壶济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医学事业正如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向前发展、无法阻挡的。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yxjtougao@126.com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 医生:“三多一少”不是判断标准,出现2个信号抓紧做抽血检查!
- 大同同泉里下午刚发生,这个枪崩猴真嚣张,今天曝光他
- 我们都错怪它了!喝咖啡有这么多好处,怪不得医生们都爱喝!
- 泰国大师为他植入12枚“辟邪法器”!小伙找到医生:能不能取出来
- 肺癌都有哪些症状?如何早点发现?
- 今天,昆山、苏州、上海…都在疯传这个打母亲的儿子
- 无关年龄!这个老年痴呆测试,5题全错的要小心了
- 听说,这个圈子可比娱乐圈有意思多了 | 推荐
- 打通商保后,医生集团能从高端医疗变成大众医疗吗?
- 你还觉得有脂肪肝无所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