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这么迷恋三国?这篇文章讲得真透彻!

我们为什么这么迷恋三国?这篇文章讲得真透彻!

Dec.

14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对于“三国”,国人有一种莫名的情怀。

我们为什么这么迷恋三国?这篇文章讲得真透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在那个时代大显身手,叱咤风云,书写了无数传奇。

对于三国,中国人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怀。

从苏轼的《念女娇·赤壁怀古》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马伯庸的《三国机密》。虽然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三国的这股热潮却始终不曾褪去。

- 01 -

我们为什么这么迷恋三国?这篇文章讲得真透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们为什么这么迷恋三国?这篇文章讲得真透彻!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赤壁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

赤壁之战时,周瑜指安排黄盖诈降,并用侵染过鱼油的草堆装满船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

正如词中所说“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大江东去也好,江山如画也好,小乔初嫁也好,卷起千堆雪也好,樯橹灰飞烟灭也好,这些都是为唯一的主角周瑜做陪衬的。

苏轼借古讽今,也是希望自己一展才情,但却屡屡被贬谪,有志报国无力回天。苏轼迷恋的是三国时代的求贤若渴、任贤用能。

- 02 - 

再到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成了三国的象征。

罗贯中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读者的心坎里。甚至很多人以为的三国历史就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

细究《三国演义》的出色之处,大概有一下几点:

第一、小说中的战争都描写的生动异常,无论大小战争,都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其次,三国并起,群雄并争,除了精彩的战争描写,唇枪舌战也是非常精彩的。

再次,小说的矛盾冲突非常明显,多重矛盾相互交叉。

三国之间既是敌对又可联合,朝令夕改变化莫测;即便是在一国之内,君与臣,臣与将之间也有着或大或小的矛盾。

关于罗贯中的创作动机,一般认为他是不满现实,发奋做书。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罗贯中迷恋的是三国时代群雄逐鹿,凭借自己的力量有所作为。

- 03 - 

2006年易中天登上《百家讲坛》开始品三国,他试图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易中天特立独行的话语表达和思维方式在《品三国》中,发挥到了极致,并且树立了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曾一度被媒体誉为“生猛史学和麻辣史学”。

但易中天自己却将风格定位为“萝卜史学”,在易中天看来,“萝卜史学’是草根食品,很有营养,也符合《百家讲坛》讲史学的特点,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节目的火爆让易中天迅速扬名天下,同时再度掀起了一股“三国热”。 

把历史人物简单地区分为好人、坏人这种善恶二元对立的历史观,是不可取的;很多历史人物的悲剧是由制度造成的,如今正是要建立制度的时代,通过回顾历史,希望能避免历史上的谬误。

易中天迷恋的,是破除偏见之后真正的三国历史,通过讲述历史来重新启发民众。

- 04 - 

马伯庸的《三国机密》则另辟蹊径,将视线聚焦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汉献帝刘协身上。

对于汉献帝刘协,无论是历史还是此前诸多的文学作品,都很少有人关注。

在多数人看来,他不过是曹操的一枚棋子,是曹操用来“匡扶汉室”的借口。马伯庸却认为刘协是一个有资质,也曾经试图反抗的人。

只是他的一手牌实在太烂。登基之初,他已沦为傀儡。天下群雄并起,转乱不断,身为末代天子的他没有一点资源。

在董卓、李傕、曹操等各路虎狼诸侯之间颠沛辗转,身无立锥之地,旁无可用之臣,除了一个被人挟去号令天下的帝王虚名之外,真可谓一穷二白。

所有的末代君主之中,要数他掌握的资源最为匮乏、局势最为恶劣。

倘若生在治世,汉献帝未尝不是个文、景、明、章那样的明君。可惜他生不逢时,陷于乱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室沦亡。

曹魏给他议定的谥号是献,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算是个公允的评价。后世对刘协也充满了同情,很少会把东汉之亡归罪于他。

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马伯庸没有试图去改变历史,而是在既定历史的框架中进行创作,无论是小说中出现的各色人物、还是发生的各类事情,在史书中都找得到证据。

这也是马伯庸一直以来身体力行的“历史可能性写作”,在不改变历史的前提下,以一个全新的现代视角去诠释。

马伯庸迷恋的,是三国时代不为人知的历史,在史书书他们只是一个名字,但他们一定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字鬼才”马伯庸实力代表作

《三国机密》:

一个永远无法公开的故事,

一场诡谲迭起的三国暗战。

我们为什么这么迷恋三国?这篇文章讲得真透彻!

—THE END—

MORE延伸阅读 

??致敬!她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没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录,却惨遭日本右翼不断威胁,最终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痛苦!

??这个传奇家族,凭什么绵延千年,名人辈出?

??今天,这位90岁的清华院士站着做了一场报告!他工作已有70年,每天打网球,仍在上班,还能骑电动车……

??耗时7年,65000幅油画,每一帧都是流动的艺术品!梵高回眸的瞬间,我已泪流满面!

??惊艳!他60岁时,学用Excel画画,77岁终成世界级大神!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我们为什么这么迷恋三国?这篇文章讲得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