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速递-青年现象】??|敖成兵|?斜杠青年:一种“互联网+”时代
摘要: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斜杠青年”在中国职业舞台上悄然崛起。斜杠青年的职业身份是青年自适能力增强、自主建构能力凸显、技能反哺能力提升、职业榜样多元的确立、职业价值寻求的彰显等综合归因衍立而成的。斜杠青年的多重职业身份有其时代意义。斜杠青年如果能处理好主业与副业之间的关系,恪守职业伦理规范,同时社会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关照,赋予其恰当的职层定位,那么斜杠青年就可以在“互联网+”时代的职业人生舞台上一展风采。
关键词:斜杠青年;“互联网+”时代;职业
职业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职业的获取对于青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职业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根本。今天,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动漫视频、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产生了一大批高端智能型产业群,也为青年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职业空缺,一些职业青年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活动,而是追求职业的多样化,斜杠青年也由此应运而生。那么,何谓斜杠青年?其衍立的现实归因及时代意义有哪些?本文即对斜杠青年的职业身份进行解码。
一、斜杠青年职业身份的由来
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双重职业》一书中首提“Slash”(斜杠)青年这一概念,后经媒介平台传至国内的社交网络,引发一些年轻人的关注。据一项调查显示,今天,一些北上广的职业青年已经开始亲身实践“Slash”理念(比例大约是17.5%),大批后继者(比例约为74.93%)也跃跃欲试,且此类人群的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斜杠青年一般认为有些斜杠职业触手可及,譬如网约司机、微商和网络主播等;他们选择做“斜杠”的原因不仅仅是渴望积累财富(49.21%),还包括精力旺盛(8.48%)、转型需要(24%)和兴趣使然(18.31%)等;有30%的斜杠青年认为多重职业带来更多薪酬这样便可以减轻家庭负担,70%的认为本职外的收入可以用来满足“买买买”的购物欲望和需求。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公众比较赞同斜杠青年的职业身份,62%的人认为青年人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出来值得鼓励[1]。可以说,“斜杠一代”正在中国职业舞台上悄然崛起,并出现了诸如“玩票斜杠”“全职斜杠”“资深斜杠”等不同类型的斜杠青年。
所谓“斜杠青年”,即指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年轻人。狭义的斜杠青年仅指在职业领域的一专多能和身兼数职,譬如:摄影师/自媒体经营者/自由撰稿人/咖啡馆老板;广义的斜杠青年已经跨越了职业活动的界限,将多元生活方式和多样价值选择包含其中,比如这样的身份标识:公司高管/律师/花艺培训师/社交达人/义工活动组织者。虽然“斜杠青年”的概念提出较晚,但斜杠的身份标识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例如鲁迅的职业身份标识是:作家/讲师/公务员/编辑;而列昂纳多·达·芬奇的身份标识则更多:画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寓言家/军事工程师,真可谓是“斜杠达人”了!可以说,斜杠青年既是职业多样性的指称,也是复合型人才的冠谓。
伴随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行业整体更加注重内容的品质化、平台的一体化和模式的创新化,由此不仅带来分享经济的涌动和共享经济的繁荣,也给青年个人IP的拓展提供了土壤,使得青年隐性就业的种子生根发芽,具有知识技能优势的职业青年开始大展身手。而当一个年轻人在职业简历介绍一栏中旁逸斜出的一刹那,一个新的斜杠青年就此诞生了。
二、斜杠青年职业身份衍立的现实归因
个体职业身份是从业者在个体人格的渐趋养成及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基础上,因身份感、认同感、尊严感、归属感、获得感的需要而被职场所认可的职业标识。斜杠青年的职业身份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青年自适能力增强、自主建构能力凸显、技能反哺能力提升、职业榜样多元的确立、职业价值寻求的彰显等综合归因衍立而成的。
1.青年适应社会变迁能力的增强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多变和生存境地的不安全性,需要通过适应性的训练来获得独当一面的生存技能,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技艺去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生存状况。或许,人的本性就是喜欢多元的生活与环境,喜欢利用不同技能来迎接新挑战[2]。今天,社会变迁的速度与进程正在加快,人类正进入一个完全超出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发展阶段,即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以观念、信息和各种形式的知识、技能支撑经济增长和理念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又恰好遭遇“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重叠。在这样的时代,职业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技能多样化、在线学习、网络培训、在家工作、做复合型劳动者等都已成为可能。互联网发展的新常态为职业青年的技术服务、技能拓展、义务培训提供了很好的知识信息支撑,“技多不压身,艺多不嫌赘”已成为青年人的职业发展共识。政府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使得大量相关技能拥有者能够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利用各种垂直平台获得额外收入。
2.青年自主建构意识的凸显
转型中的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其价值层面的“个体本位”空间和规范层面的“自由取向”空间随之扩大[3],自主建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自我决断、自我赋权、自我确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理念、价值认同、精神需求、生活方式和职业拣选,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有了公平竞争、发挥专长、施展才干、张扬个性的机会。而当前,“以全球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个体分化是一种命运而非选择”[4]。同样地,中国的青年个体也生活在“由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所打造的高度流动的劳动力市场、灵活的职业选择、上升的风险、亲密的自我表达的文化,以及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依赖的世界中”[5]。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与时代变迁潮流的裹挟下,青年人逐步摆脱传统社会和集体规约的囚缚,在职业发展、生活成长、价值形塑等方面自主抉择、自行决策,以探求更具个性化和挑战性的人生为目标。
3.青年技能反哺能力的提升
青年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开拓者和弄潮儿,“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年轻人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职业活动者并不简单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或流通,而是参与和负责物质产品的设计、创意、开发、技术、咨询、销售和服务,这就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嵌入”可能性和职业“融入”可行性。譬如新兴互联网产业产生了Java工程师、网络架构师、游戏开发师、产品设计师、视觉设计师、数据运营师、网店培训师、网店运营、网络营销、网络模特、网店职业经理人等多种新型职业,导致互联网行业的岗位需求量猛增,居46个行业之首[6]。而从事这些行业的主力军就是青年人。职业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的职业组合、职业再造和职业创变,让年长者自叹弗如,也钦慕不已。在信息化浪潮中披荆斩棘、大显身手的青年人,不再像长辈那样墨守成规、安分守己、裹足不前,他们擎起时代衍变的大势,立足自身话语权的回归,在技能反哺与职业创新中一跃成为时代的先锋与社会的中坚。
4.青年职业榜样多元的确立
青年的行动与实践常常是从他人的示范与经验中学习和获取的,尤其是对榜样的关注与效仿激发了自身潜在的动能和社会行为。现代社会青年人的榜样已呈多元化衍变态势,无论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抑或实践层面,青年人都认同职业榜样的示范性、亲和力、平民化、易习得等特质,并且希望这些榜样能成为自己的职业标杆和职业引领,希冀在共同的价值旨趣和生活追求中捕捉到榜样身上的闪光点,以丰盈自己的职业生涯、充实自己的职业人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对知识的渴望和技能的崇拜日益高涨,这给拥有更多技艺专长的年轻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们通过“自我投资”“自我充电”和“自我修为”之后,就可以“出售”“推销”和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像自己的职业榜样一样成为“斜杠青年”中的一员,不仅经济上可以独立,生活上也更加的自主、多元、有趣。
5.青年职业价值寻求的彰显
职业价值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职业等级、职业选择、职业报酬以及职业生活基本意义的价值取舍倾向。青年人有闲暇之余的冲动和空白时间的愿景,他们不愿接受各种人生的“默认设置”,而想要寻求另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在固定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状态,使得青年人产生职业的倦怠感、工作的无聊感和生活的平庸感,在机械化、程式化、刻板化的职业生存状态下他们要努力寻求另一种职业价值的彰显。青年人自我能力的挖掘与拓展、多种职业的选择、多重职业身份的确立、多元生活的自我探究,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大规模涌现、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传统雇佣制劳动模式的颠覆等,都使得青年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人生抉择。而斜杠青年的这种价值取向和生活志向,既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演进潮流。
三、斜杠青年职业身份的时代意义
斜杠青年具有积极的职业正能量和生成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志着斜杠青年职业成熟度的提升
青年人往往不能安于眼前的职业现状,其职业适应力也经常遭遇挑战。斜杠青年的职业成熟度是其职业理念与个体追求、人生谋划、价值取向、精神向度等相关联的职业标识,主要表现为全方位的职业策划、精确的职业选择维度、较为丰富的职业信息获取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脉资源拓展能力、独具个人心理特质的职业判断和职业喜好等。相较于单一职业,多重职业更能提高青年人的职业稳定感和安全感,因为当其中一种职业面临危机时,至少还有剩余的一项或多项职业可以用来缓解压力、消释隐患、抵御风险,以使自己安全无虞。同样,相较于单一职业青年,斜杠青年对职业现状、职业环境、职业匹配、职业合适度、职业胜任力等都有较为敏锐的把握、精准的分析和前瞻性的预判,无论是在职业环境的依存性、职业领域的熟稔性,还是职业责任的明确性、职业晋升的可行性等方面,他们都比单一职业青年更胜一筹:他们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有什么样的职业追求,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怎样调适好生活、心理状态等。
2.表明斜杠青年生活新标杆的树立
技能多样、职业多重不仅能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和进取心,还有利于扩大青年人社会交往的范围,拓宽他们的生活视野。在对周遭的人群和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体悟和认知之后,斜杠青年会更加乐观、豁达、理性和包容,从而在职业领域显现出个人的生活感召力、行动感染力和职业带动力。斜杠青年一般都是富有余力、学有专长、多才多艺、兴趣外溢、社交面宽、观念超前,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接受新事物,不循规蹈矩,注重精神文化享受,勇于尝试改变环境;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希望在有限的岁月里探索出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3.实现了斜杠青年精神价值的引领作用
弗洛姆说:“唯有当我们有能力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时,表达我们思想的权力才有意义;唯有当内在的心理状况能使我们确立自己的个体性时,摆脱外在权威性控制的自由才能成为一项永恒的收获”[7]。斜杠青年在社会变迁的大潮里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去审视人生、评价职业、定义成功、诠释幸福,他们既受社会影响、时代牵引、环境模铸,同时也以自身的创新理念、行为方式、价值情趣、意识取向影响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斜杠青年与社会是共存、共生、共建的互动关系,他们的成长历程、社会心态、生活方式、行为趋向与整个社会的国族认同、文化范式、人群心理相谐相通、同脉共续。在职业发展领域,他们既是引领者,也是追慕者;既是创新者,也是效仿者;既是开拓者,也是后续者。斜杠青年的职业身份是不断得以拓展的,义工、志族、公益人、义务支教者等也是其中的一杠,当他们把道义良知、体恤宽悯融入关爱他人、帮扶弱者、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去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价值已经得到很好的体现,精神境界也得以升华。
4.衍致了社会对斜杠职业的新考量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批年轻人脱离单位体制的约束,抛弃原有职业去寻求新的发展,用下海、经商、跳槽、出国等方式,掀起了一波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职业文化浪潮。今天,以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大批复合型人才的出现,使得一种独特的青年职业文化悄然登场并引发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斜杠青年首先给社会带来的是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而与斜杠青年相关联的政策帮扶、职业配套、职业环境的优化设计等,也会被提上议事日程。斜杠职业的大规模衍生和斜杠青年以能换绩、以技取酬、契约协商、职域互动、合作共赢的职业生存状态,传统的劳动关系也从注重外部管理、明确关系边界、强调集体价值向劳动关系的短期阶段化、弹性工作化、能力导向化、身份平等化等趋向转变。
5.彰显出斜杠青年与消费型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
当今中国不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型大国,以生产和消费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经济秩序正在形成。人们不仅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服务社会,也从他者那里获取生活服务;不仅给社会提供消费品,也从他者那里获得消费信息和消费满足;不仅挑选消费品的层次,也挑剔消费品的档次,并在消费模态里融入了个人的审美情趣、创意构思、时尚另类、私人定制、环保理念及价值取向等。“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模式、商业竞争与销售的模式,在这样的时代,信息即财富,技能即优势,特长能出类,付出有收获。消费型社会的升级和消费文化的喧嚣,不仅使人才共享成为可能,而且使得斜杠青年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他们推销实体性或符号性的商品和服务,时而化身为时尚顾问、时装设计师、广告商、营销者、专卖伙计,时而摇身一变为私人健身教练、特定疗法专家、网页设计师、装修工程师等。在对消费型社会的推波助澜中,斜杠青年一跃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紧俏人才”和“消费服务提供者”。
四、对斜杠青年职业身份的评析
斜杠青年甫一横空出世,就引发业界人士的不同评价。有人认为斜杠青年会成为不务正业的“混世青年”,抑或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抓瞎青年”;还有人认为“斜杠”称谓不过是一种职业光环的炫耀,“斜杠”的职业标签是掩盖自己一事无成的“遮羞布”。笔者认为,这些看法是对斜杠青年的本真及其职业价值认识不够,因而有失偏颇。诚然现实中并非每一个职业青年都适合做斜杠青年,但是斜杠青年的本质在于实现对自我更深刻的认知,对多元化生活的探索,用兴趣和技能将生活过成理想的模样。如果斜杠青年能处理好主业与副业之间的关系,恪守职业伦理规范,同时社会能给予斜杠青年正确的引导和关照,赋予其恰当的职层定位,那么斜杠青年就可以在葆有职业本色的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职业人生的舞台上一展风采。
1.从“匠心秉持”到“主副兼顾”
真正的斜杠青年属于一专多能型或多专多能型。“专”是职业身份的内在基本要求,也是工匠精神的价值呈现。工匠精神是指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品质、注重细节的工作原则和热爱、专注并持续深耕的职业伦理,以及在这种过程中所达成的审美和精神境界[8]。在今天“术业有专攻”的时代,社会需要大批工匠青年的涌现。斜杠青年的多种职业身份与工匠精神的“求精益专”素养并不相悖,因为斜杠青年专心做好自己的主业,在职业领域的深耕细研和业务技能的沉淀潜习之外,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扩展个人的专业视野,用触类旁通的灵感获取多种副业的可能性,做到主副兼顾、优势互补,做适合自己、适应职场、适行社会的斜杠英才,也是较为靠谱的人生选择。
斜杠青年不仅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精湛的技能,拥有融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一体的多技之长,而且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和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并且能够运用学习型的态度和方法应对技术革命和知识更新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与职场挑战。他们既是即插即用的“U盘人”,也是活学活用的创业家;他们身上敛附有匠人精神的技艺、气质和沉稳,不朝三暮四、心猿意马,也散发出勇于开拓、不甘自足的创新特质,崇尚精致、追求卓越。所以斜杠青年既可以将工匠精神秉承下去,也可以在职业领域开辟出一方崭新的专属天地和职业模态。
2.从“职业流动”到“职层定位”
职业流动作为不同人群从一个地位阶层向另一个地位阶层的变迁,既包括水平的横向流动,也包括垂直的纵向流动。横向流动不带来社会地位及尊严感的飞跃式上行;纵向的向上流动会带来阶层的跃迁、社会地位的攀升和人生境遇的极大改观;纵向的向下流动则表明某个职业人群在逐步向底层靠拢。从斜杠青年的职业拓展和职业流动来看,不排除有极少数斜杠青年会跃升至较高的社会层位,因为如果一个斜杠青年能在职业活动中积累起足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那么其冲破阶层固化的藩篱、实现阶层跃迁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绝大多数斜杠青年来说,职业的多重性可确保其不至于会向下流动,且对职业资源的占有份额会越来越大,但他们仍处于职层非常相近的代内流动状态。所以,如果能有更多的政策介入、社会关照、职场帮扶和职位提供,并给予他们恰当的职层定位,且制设了更加公平的创业氛围、市场规则、竞争机制和流动体制,那么他们就将不仅仅视斜杠为一种兴趣、乐趣或职趣,也会在摆脱了职业束缚和身份捆绑之后,聚合起积极向上的职业动能和自信豪迈的前程憧憬。
3.从“职业切换”到“伦理恪守”
斜杠青年的职业活动越来越强调灵活多变的行为和工作风格,这可能会带来成功,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混乱和伤害。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从业者的期望是灵活审慎、适应性强、能够流动、愿担风险,这就与立场忠诚、目标长远、坚守承诺、为人可托、意向明确等职业素养相抵触。弹性时代和弹性职业或许可以为斜杠青年带来宽松和自由,也可以塑造其个性化生活的鲜亮轨迹,但职业工作的流动性、多种职业任务的任意转手、不同职业团队的随意切换,就与恪守某种终生职业生涯的职业伦理相悖。斜杠青年的多重职业身份可能会使其职业生涯的长期目标与规划受到逐步侵蚀,社会纽带难以培养,社会信任关系也难以建立起来[9]。所以斜杠青年在职业切换中遵从职业伦理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斜杠青年要恪守一定的职业忠诚度。职业忠诚作为从业人员忠实于服务对象并对自己的委托人认真担负职责、以寻求实现职责的最优效果的强烈态度和意向,内含了一种契约化承诺和相互依存关系。斜杠青年要想在职业活动中赢得信赖和授权,既要注重短期职业目标的实现和长远生活目标的规划,也要优先考虑履行职责,忠诚于团队和组织的目标,这样才能做一个值得托付的斜杠人。
其次,斜杠青年要恪守职业规范和要求。每种独立的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伦理规范,它不仅维系着职业阶层内部的道德水准,而且关系到本职业在社会公众生活中的声誉和地位。现实中工具理性的泛滥、技能至上的喧嚣,以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恣肆蔓延,导致一些职业青年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忽略甚至忘记了职业活动中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比如同为斜杠青年的网络主播,在跨行业的“点对面”“一对多”式演播中,可能会将“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引致直播平台,甚至会用赤裸裸的性诱惑和性暗示等手段来攫取受众的注意力以获取不当利益,这就违背了直播中的道德伦理要求,也触犯相关的法律规定。作为新时代职场的领军者,斜杠青年只有恪守职业精神,坚守职业忠诚,保持职业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等良好品质,才能将斜杠职业文化发扬光大。
[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媒体传播方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17JD710076)的阶段性成果]
敖成兵:皖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访问学者
参考文献:
[1]专一职业太无趣?来试试做“斜杠青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sjxw/2017-02/03/c_129464660.htm.
[2]郭小婷“.互联网+”时代生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J].长江论坛,2017(1):70.
[3]陈映芳“.青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40-241.
[4]齐格蒙特·鲍曼.个体社会化[M].范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45.[5]阎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M].陆洋,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376-377.
[6]罗杰.互联网业成毕业生就业新选择[N].中国文化报,2013-7-12.
[7]弗洛姆.对自由的恐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70.
[8]张培培.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7(1):75-81.
[9][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46.
本文刊发于《中国青年研究》,经本公众号重新排版,引用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原文。
- 超市里最易致癌的四种新鲜蔬菜,白给都不能要!你还不知道?
- 青年干部只靠基层“镀金”,怎堪复兴大任?
- 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 海宁做大青年人才“朋友圈” 人才公寓激活服务动能
- 石家庄市青年志愿者行动合作伙伴计划启动
- 石市青年志愿者 服务省十运会开幕式
- 沈师青年教师 央视俄语大赛获奖
- 《北京青年报》改为邮局发行
- 该何时结婚?过半受访青年认为25~29岁合适,超四成更看重爱情
- 日本列车“变身”青年旅馆 每晚标价只需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