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除夕 ,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 。 除 , 即去除的之意;夕 , 指夜晚 。 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 “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年” 。 除夕夜既是旧年的结束 , 又是新年的开始 。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 , 流传至今 , 经久不息 , 受汉文化的影响 , 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北朝·徐君倩 欢笑情未极 , 赏至莫停杯 。 酒中挑喜子 , 粽里觅杨梅 。 帘开风入帐 , 烛尽炭成灰 。 勿疑鬓钗重 , 为待晓光来 。 赏析: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 , 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 。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 , 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 , 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 自汉代以来 ,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在除夕的晚上 , 不论男女老少 , 都会灯火通明 , 聚在一起守岁 。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 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 , 霜鬓明朝又一年 。 赏析:在古代 , 交通不发达 , 客居他乡的读书人不能回家过年是常有的事情 。 这首诗就是诗人除夕客居所作 。 即便在交通便利的今天 , 还是会有很多人不能回家过年 , “故乡今夜思千里” 。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 , 四气推迁往复回 。 帐里残灯才去焰 , 炉中香气尽成灰 。 渐看春逼芙蓉枕 , 顿觉寒销竹叶杯 。 守岁家家应未卧 , 相思那得梦魂来 。 赏析:古代五更在寅时 , 称平旦 ,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 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 。 这个时候 , 鸡仍在打鸣 , 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 , 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 除夕夜过了五更就是新的一年 。 所以说“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年” 。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 , 直恐终身走道途 。 老去怕着新历日 , 退归拟学旧桃符 。 烟花已作青春意 , 霜雪偏寻病客须 。 但把穷愁搏长健 , 不辞最后饮屠苏 。 赏析: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 , 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 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 古人过年时有饮屠苏酒的风俗 , 一般人饮酒 , 总是从年长者饮起 , 而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 , 都是按自少至长的次序饮之 , 如晋人董勋所说的“少者得岁 , 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 , 故后饮酒” 。
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 。 顿回和气满寰区 。 春见解绿江南树 , 不与人间染白须 。 残蜡烛 , 旧桃符 。 宁辞末后饮屠苏 。 归欤幸有园林胜 , 次第花开可自娱 。 赏析: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 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 , 人们使用火烧竹子 , 使之爆裂发声 , 以驱逐瘟神 , 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 , 故称爆竹 。 这奇特的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 说起爆竹的起源 , 有个有趣的传说 。 根据《神异经》的记载 , 人们放爆竹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 。 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 , 所以每到除夕 , 人们便用爆竹把山魈吓跑 。 这样年复一年 , 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
除夜雪 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 嘉瑞天教及岁除 。 半盏屠苏犹未举 , 灯前小草写桃符 。 赏析:桃符是对联的前身 ,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 , 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 , 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 , 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 , 意在祈福灭祸 。 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 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 分页标题
卜算子(除夕) 宋·朱敦儒 江上见新年 , 年夜听春雨 。 有个人人领略春 , 粉淡红轻注 。 深劝玉东西 , 低唱黄金缕 。 捻底梅花总是愁 , 酒尽人归去 。
水调歌头(除夕) 宋·李处全 今夕定何夕 , 今夕岁还除 。 团栾儿女 , 尽情灯火照围炉 。 但惜年从节换 , 便觉身随日老 , 踪迹尚沈浮 。 万事古如此 , 聊作旧桃符 。 任东风 , 吹缟鬓 , 戏臞儒 。 韶颜壮齿 , 背人去似隙中驹 。 杯酌犹倾腊酒 , 漏箭已传春夜 , 何处不歌呼 。 惟愿长穷健 , 命酹且欢娱 。 赏析:团栾就是团聚 。 除夕夜是全家团圆之夜 ,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 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 。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 。 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 。 其中 , 流传的比较广泛的 , 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 在古代 , 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 。 因此 , 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 , 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 , 为了这个团圆 , 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 , 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 , 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 , 摆一双筷 , 表示全家团聚 。
一枝春(除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 , 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 。 流苏帐暖 , 翠鼎缓腾香雾 。 停杯未举 。 奈刚要、送年新句 。 应自有、歌字清圆 , 未夸上林莺语 。 从他岁穷日暮 。 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 。 屠苏办了 , 迤逦柳欺梅妒 。 宫壶未晓 , 早骄马、绣车盈路 。 还又把、月夜花朝 , 自今细数 。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除夕口占 明·唐伯虎 柴米油盐酱醋茶 , 般般都在别人家 。 岁暮清淡无一事 , 竹堂寺里看梅花 。
除夕 明·文征明 千门万户易桃符 , 东舍西邻送历书 。 二十五年如水去 , 人生消得几番除? 多事关心偶不眠 , 随人也当守残年 。 不须更说新春事 , 来岁今宵在目前 。 人家除夕正忙时 , 我自挑灯拣旧诗 。 莫笑书生太迂阔 , 一年功课在文词 。 小童篝火洁门闾 , 为说新年忌扫除 。 却有穷愁与多病 , 无因岁晚一般驱 。 遥夜迟迟烛有花 , 家人欢笑说年华 。 人生勿苦求身外 , 常得团圆有几家! 赏析:明代与唐伯虎等人齐名的“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 , 曾写过很多咏叹除夕的诗 。 单在他25岁那年的除夕 , 他就一口气连续写了五首除夕诗 。 这五首除夕诗 , 前三首是感慨人生短暂 , 必须珍惜年华;后两首表现出作者推己及人 , 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 。
客中除夕 明·袁凯 今夕为何夕 , 他乡说故乡 。 看人儿女大 , 为客岁年长 。 戎马无休歇 , 关山正渺茫 。 一杯椒叶酒 , 未敌泪千行 。
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清·李慈铭 翠柏红梅围小坐 , 岁筵未是全贫 。 蜡鹅花下烛如银 。 钗符金胜 , 又见一家春 。 自写好宜祛百病 , 非官非隐闲身 。 屠苏醉醒已三更 。 一声鸡唱 , 五十六年人 。 分页标题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纳兰性德 收取闲心冷处浓 , 舞裙犹忆柘枝红 。 谁家刻烛待春风 。 竹叶樽空翻采燕 , 九枝灯灺颤金虫 。 风流端合倚天公 。 赏析:此篇描绘了除夜的贵族之家守岁的情景 , 同时也隐约地表达了深隐的怀恋之情意 。 情寓于景 , 清空而灵动 。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其一 千家笑语漏迟迟 , 忧患潜从物外知 。 悄立市桥人不识 , 一星如月看多时 。 其二 年年此夕费吟呻 , 儿女灯前窃笑频 。 汝辈何知吾自悔 , 枉抛心力作诗人 。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111/1578747772.html
标题:除夕夜里的古诗词,哪首令你最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