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 , 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上一篇文章我们谈到了贞节牌坊(详情请见《贞节牌坊是怎么立起来的》) ,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谈谈贞节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在谈到贞节观念之前小编想先给大家讲讲婚姻的发展 。
原始社会时期 , 由于原始的生育崇拜 , 女性在社会中受到尊重 , 一直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 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母系氏族时期 。在这一时期 , 整个婚姻制度经历了一种由纯自然的满足生理需求的不固定的杂婚到血缘群婚(集团内婚制)到集团外婚制(族外婚)再到对偶婚的变化过程 。(对婚姻制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搜索《婚姻过去时(一)》 , 里面有详细介绍)而在这一过程中 , 子女处于“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状态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母系氏族
到了奴隶社会初期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逐步形成 , 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超过女性并居于主导地位 。为了保障权力和财产的继承 , 必然要求婚姻制度的变化 。由此以父性为主的一夫一妻制形成 。而为了确保血统的纯正 , 就要保守女子的贞节 。最初的朴素的贞节观在父权私有财产继承制下应运而生 。正因此 , 此时的贞节观只是对婚姻持续期的女性做出要求 。但因为宗法制的确立 , 女性的地位开始明显下降 。《诗经·小雅·斯干》有言:“乃生男子 , 载寝之床 , 载衣之裳 , 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 , 载寝之地 , 载衣之裼 , 载弄之瓦 。”女性地位的下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低下 , 夫妻间形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男女关系的不对等 , 让贞节观念更多的成为了女性单方面的束缚 , 不仅如此 , 它超出了必要的限度 , 对女性的身心都产生了迫害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宗法制示意图
自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 男性作为统治者对女性有了要求 。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继续强化宗法制度 , 秦始皇在整风齐俗的过程中 , 就十分强调女性的贞节问题 。他在巡行四方的过程中立了很多刻石 , 比如泰山刻石 , 琅琊刻石 , 会稽刻石 。考古发现这些刻石都有提及女子的贞节问题 。例如会稽刻石有云:“饰省宣义:有子而嫁 , 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 , 禁止淫佚;男女洁诚 。夫为寄豭 , 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 , 子不得母 , 咸化廉清 。”(史记·始皇本纪)而他为巴寡妇清修建的女怀清台亦是为了劝导贞节 。自此 , 社会上的贞节观念开始明确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会稽刻石
汉朝时期 , 董仲舒的“新儒学”备受推崇 , 社会上形成了推重礼法之风 。汉朝沿袭了秦朝褒奖贞节的传统 , 不仅如此 , 还出现了所谓检验贞节的方法 , 即“守宫虫” 。将一种小蜥蜴用朱砂喂养 。等它长大到一定时候 , 身体就会变成朱红色 , 将变红的小蜥蜴捣碎调制好点在女性身上 , 这个红点便是“守宫砂” 。倘若红点消逝 , 以此推断某女性不守贞节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守宫砂
魏晋南北朝 , 战乱频繁 , 社会动荡不安 , 北方游牧民族带来了与传统儒家思想不同的文化 。因此 , 这一时期 , 从后妃公主到平民百姓贞节观念都十分淡薄 , 改嫁现象非常之普遍 , 贞节这个枷锁并没有带给她们束缚 。隋唐时期整体来看也是如此 , 特别是唐朝前期 , 社会风气开放 , 贵族妇女受胡风影响较大 , 还能成群结队地骑马外出郊游 。但广大下层妇女百姓 , 她们则较少受胡风影响 , 更多地承袭了儒家的贞节观念 。到了北宋初年 ,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 贞节观念较之前朝有了加强 , 但整体来说 , 对于女子改嫁依旧保持着宽容的态度 。在此之前 , 可以说都是贞节观念的一个宽松期 。分页标题
如果把中国古代女性的贞节观念划分为几个时期 , 那宋朝中期以后就是所谓的严格期 。由于程朱理学的盛行 , 传统礼教的重视程度不可比拟 。三纲五常也成为了被大肆宣扬的内容 。“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 , 夫为妻纲” , 也就是说臣子要听君主的 , 儿子要听父亲的 , 妻子要听丈夫的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 妻子和丈夫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 , 而是与君臣一样 , 具有从属关系 。妻子成了丈夫的“附属品” , 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来 。“夫为妻纲”也被朱熹所重视 , 他认为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得以产生的基础所对应的行为规范是“节” 。由此 , 他极力赞扬节妇 , 并排斥夫死改嫁的做法 。周敦颐的《通书》中也曾有言:“礼 , 理也;乐 , 和也 。阴阳礼而后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 , 故礼先而乐后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熹像
到了明朝 , 妇女的贞节观念进一步加强 。甚至于官方直接出台了妇女守节的奖励政策 。《明会典》规定只要是寡妇守节到了五十岁 , 不但本人可以得到旌表 , 家人还可以得到奖励 , 免除差役 。正是因为官方的错误引导 , 女性的贞节观念慢慢变质 , 不再是单纯的道德上的束缚 , 变成了一种获取实质奖励免除差役的手段 。也因此 , 守节人数急剧增加 , 由最初的几十人激增到了上万人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会典》
经历了宋中期以后的严格 , 明朝的极端倡导 , 女性的贞节观念到了清朝不可能不狭隘和偏执 。从官方到民间女性都被一种守节的观念笼罩 。每年各地政府都要向官府推荐节妇烈女给予表彰 , 这俨然成为了其“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 , 各地也开始大肆修建节孝祠、贞节牌坊等标志性建筑物 , 成为地方民俗观念的代表 , 以此彰显所辖区域的精神面貌 。事迹特别突出的女性还会被皇帝题匾赏赐 , 列入正史和地方志 。如此一来 , 贞节观念似乎成为了一种全社会的宗教性信仰 。女性的生命也彻底被贞节纠缠在一起了 。夫死守节成了天理 , 就算未过门 , 有婚约 , 夫死也要尽节 , 被男子调戏亦要寻死以表清白 , 酿成了无数人间惨剧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贞节牌坊
正是因为宗法制的一步步发展以及儒家伦理这一方面的僵化 , 贞节观的作用范围慢慢扩大 。它逐步演变成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 , 安定社会的政治手段 。女性的贞节从单纯的个人问题演变成了社会问题 , 从道德伦理变成了社会伦理 。女性就这样一步步被贞节观念所“绑架” 。现在来讲 , 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忠贞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个人选择 , 但偏激的守节观念就是我们应当批判的封建思想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 , 大家对贞节观念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
【「古代」从母系氏族到贞节牌坊,贞节观念是如何一步步“绑架”女性】感谢您的阅读 , 我是作者玖七 ,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 欢迎关注我们的东方号苏家酒窖 , 每天收获一点有趣的文化资讯 , 也欢迎评论与我们交流哦!如果有想进一步了解的传统文化 , 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 小编会为你“定制”哦!再次感谢您的阅读!